安史之乱后,大唐风流云散,再难中兴
昨天 12:474 浏览综合
天宝十四载冬,安史之乱爆发。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携部下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当朝宰相杨国忠为名,从河北起兵反叛。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大转折,在兵荒马乱中仓促上演。 叛乱如晴天霹雳一般,震撼了太平已久的大唐帝国。各路势力纷纷卷入,战火不断蔓延。昔日繁花似锦的大唐,已是哀鸿遍野,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如此强大的帝国,几乎瞬间崩塌。 安禄山的势力和野心,最终刺破了绚烂盛景的气泡。帝国潜在已久的危险,以最激烈的方式席卷了所有人。长安再不是那座流光溢彩的都城。七十二岁的唐玄宗带着几千禁军,携家眷亲信,在夜色中逃离长安。 兵变发生在皇帝一行向西逃亡的第三天,护卫的禁军在马嵬坡止步不前,矛头直指杨氏一族。将士们已杀杨国忠,可贵妃还在圣上左右。不杀贵妃,众军不敢护驾。贵妃不死,六军不发。还请圣上割恩正法。威名一世的唐玄宗,放弃了他的爱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即将走完一生的最后几步。
(立绘取自SLG游戏《王于兴师》-杨玉环)
举国观望之际,北方突然传来消息,太子李亨在临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公元 759 年,两军在河北邺城一带展开激烈的攻防大战。唐军一度全线崩溃,为补充兵力,官府疯狂的在各地抽丁抓人。 据粗略统计,这场历时七年多的变乱中,约有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乱或饥荒。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深重的震荡,无人幸免。安禄山死于儿子之手,他的儿子又被史思明杀死,而后史思明也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公元 763 年春,唐军终于打赢了。太上皇李隆基和唐肃宗都没能看到这个结局。在唐朝前后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只在中期,但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的上层结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之祸未除,民生不安,边境不稳。 此后一百五十年的大唐风流云散,再难中兴。就如杜甫所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大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