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四圣是哪四位?
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
为何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此说法来源于《诗·小雅·北山》,主要是跟周王朝的土地制度有关,即:井田制。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春秋第一相”是谁?
管仲《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管仲通过变法使得齐国成就春秋霸业,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哪位楚王,奠定了楚国战国七雄的地位?
楚惠王(?—公元前432年),芈姓,熊氏,名章,楚昭王之子,越王勾践的外孙。楚惠王在位57年,先后平定白公胜之乱,灭亡陈国、蔡国、杞国,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外,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也跟楚惠王有关。前433年,曾侯乙去世,楚惠王在西阳遥祭他,并为他铸造了镈钟,供其永享。
兵家至圣孙武的伯乐是谁?
伍子胥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七荐孙子”,孙武携兵法十三篇成功入仕。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逼自杀,孙武转而隐居乡间,不再为吴出一策。公元前480年,孙武去世。后世评价“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盗跖是个帅哥?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
范蠡为何说“天与弗取 反受其咎”?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早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乎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危乎?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如同当年吴国可以灭亡越国,但夫差一念之仁,放过勾践,最终养虎遗患,导致吴国灭亡。“天与弗取 反受其咎”还有下半句“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时机到了不行动,反
何谓元旦?
“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初一日: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冬季十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公元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
越国灭吴之后,范蠡为何离越王而去?
范蠡曾留书与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书,称病不朝。有人进谗言诬告文种谋反,越王勾践赐剑逼迫种遂自杀。由此看来,范蠡是智者,深谙勾践的品性。
鲁班为何“有眼不识泰山”?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我们习惯称之为“鲁班”。泰山,不是指东岳泰山,也不是人猿泰山,而是一个被鲁班淘汰的学徒。淘汰之后,泰山奋发图强,木工技艺精进,鲁班看过其作品后,感叹自己“有眼不识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