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阁文章集合

TapTap
荣耀新三国
15 万关注·952 帖子
排序方式
回复时间

我家乡的三国元素蜀将风云续集
前两天我们提到了襄阳之战下面我就将它补充完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给他军队,让他去扰乱曹魏。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襄樊之战起因探疑:关羽北伐究竟是谁的命令?


关羽北伐真的是擅自行动?法正汉中策真的比诸葛亮隆中对高明?


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都,与贼军临近,打算迁都避其锋芒,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对曹操说:“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拒绝通婚,孙权因此很恼怒。及至关羽进攻樊城,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我大军昼夜乘船溯长江而上,趁他的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擒获。”于是,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则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返回,暗中与他进行策划。同时,陆逊至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深深地自我谦恭,表示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的前程。关羽因此感到很安定,不再有疑心,便逐渐撤出防守的军队赶赴樊城。陆逊把全部情况向孙权作了回报,陈述可以擒服关羽的战略要点关羽得到于禁等人的军队数万人,粮食不足,军队断粮,便擅自取用孙权湘关的粮米;孙权闻知此事,便派兵袭击关羽。曹操出兵汉中时,派平寇将军徐晃驻屯宛城援助曹仁;及至于禁兵败,徐晃向前推进到阳陵坡。关羽派兵驻扎偃城,徐晃军队到达后,通过隐秘的小径围绕偃城,掘一道长壕,表示要截断关羽守军的后路,关羽守军便烧毁营盘退走了。徐晃占据偃城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曹操派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的军事部署,和徐晃所部一同前进,而其余的救兵尚未赶到。徐晃率领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解樊城之围,而将领们却呼叫着责备徐晃,催促他去救曹仁。赵俨对将领们说:“如今贼兵已经将樊城紧紧包围,水势仍然很大,我们兵力单薄,又与曹仁隔绝,不能同心合力,这一举动恰会使城里城外都受到伤害。如今不如向前靠近关羽的包围圈,派遣间谍通知曹仁,使他一齐发动,一定可以打败关羽。假如有迟缓不发救兵之罪,由我一人替诸位承当。”将领们都很高兴。徐晃在距关羽的包围圈三丈之外的地方,扎下营盘,挖地道和射箭书通知曹仁,多次沟通消息。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朝廷效力,并请求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使关羽有所防范。曹操问群臣,群臣都说应当保密,董昭却说:“军事行动,注重权变,要求合乎时宜。我们应当答应孙权为他保密,但暗中将消息泄露出去。关羽知道孙权来信的内容以后,若要回兵保护自己,樊城的包围就迅速解除,我们便可获利。同时,还使孙权、关羽像两匹被勒住马衔的斗马一样,相互敌对而动弹不得,我们可以坐着等待他们筋疲力尽。如果保守秘密不泄露,使孙权如意,这不是上策。再者,被围的将士不知道有救兵,计算城中粮食不足以持久,心中会惶恐不安。倘若再有其他的想法,危害不会小,还使泄露出去为好。况且关羽为人强悍,自恃江陵、公安两城防守坚固,一定不会很快退兵。”曹操说:“很对!”立即下令徐晃将孙权的书信用箭射入围城之内和关羽军营中。被围的将士得到书信后,士气增长百倍,关羽果然犹豫不决,不愿撤兵离去曹操从洛阳南下解救曹仁,属下臣僚都说:“大王如不迅速行动,如今就要败了。”惟有侍中桓阶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否估计目前的形势?”曹操说:“能够。”桓阶又问:“大王恐怕曹仁、吕常不尽力吗?”答道:“不是。”“那么为什么您要亲自去呢?”回答说:“我担心敌人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足。”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仍然死守,没有二心,实在是因为他们认为大王您在远处作外援的缘故。处于万死的危险之地,必定有拼死抗争之心。城内将士有拼死抗争之心,城外有强大的救援,大王您控制六军,显示我们还有多余的军力,何必担心失败而亲自出征?”曹操很同意桓阶的话,于是驻扎在摩陂,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共十二营军队到徐晃那里增援。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吕蒙到达寻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名为冓鹿的船中让百姓摇,关羽也是爱美人了就比如貂蝉。

TapTap

上一期里星介绍了襄阳在三国时期写著名景点

这一期我们着重讲一下古隆中,
湖北襄阳向西十多公里,就是古隆中风景区。这里景色秀美,空气清新,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确实是一处隐居之地。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经在这里隐居十年,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成就一番事业。如今的古隆中,是襄阳最知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从景区游客中心购票后,乘坐观光车十多分钟到达古隆中景区入口处,也就是这一座四柱三门的古牌坊,上书“古隆中”三个大字,这也是许多游客拍照留影的地方。整个古隆中景区都被高大茂密的森林所覆盖。
如今的古隆中是一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天游人如织。在诸葛亮隐居时期,这里还非常荒凉,但景色很好。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也就是今天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十几岁时因为战乱离开家乡随叔父来到襄阳。他隐居在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自比管仲、乐毅。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于刘备三顾茅庐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也突出了诸葛亮才学渊博。三顾茅庐发生时,诸葛亮还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刘备已经人到中年,能够跟一个后辈虚心讨教也难能可贵。诸葛亮对于天下大势有着清晰地见解,《隆中对》就发生于此,他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对于三国爱好者来说,襄阳是必去的一座城市。古隆中不仅仅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这里还建有武侯祠,以及后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文章诗词和众多古迹,是诸葛亮人生的一部分。
古隆中的武侯祠,是景区里规模最大的一片古建筑群。不过这些建筑物几乎都是后来重建的,甚至连位置都变了。明朝弘治年间,襄阳王朱见淑见隆中山水秀丽,就把这里选为自己的墓地,毁掉了诸葛草庐,迁走了隆中书院,原有的土木建筑及各种碑刻石铭毁坏殆尽,这也是隆中历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浩劫三顾堂,因三顾茅庐而得名。诸葛亮在此展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并与刘备详细地剖析了天下局势。三顾堂院内还有关羽和张飞二人的雕像,跟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一致。房间内就是当时《隆中对》的场景,诸葛亮与刘备面对面畅谈天下大势。武侯祠旁边不远处是诸葛草庐,这就是当年被襄阳王毁掉后重建的,基本上保留了古代的格局样貌。往山下走不远,有一处躬耕亭,这里有一片农田,就是当年诸葛亮耕田的所在。诸葛亮离开隆中后第二年,隆中所在的襄阳就被曹操占领,诸葛亮再也没有回到过隆中。
诸葛亮劳累一生,辅佐刘备和刘禅父子,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安葬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勉县有武侯墓和武侯祠,也是一处三国文化圣地。嗯,欢迎有空来玩。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