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得令】可笑的投机者——谈谈轩辕益的一生

精华更新时间2020/10/71677 浏览诡道奇谋
可笑的投机者——谈谈轩辕益的一生
TR11122523
TapTap
初看看头像,我们可以看出他外表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emmm,这头像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莫非这就是桃园吗?),是不是有一种浩然正气呼之欲出,但是哦,但是了解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为了上位,他可以踩着任何人,把他们作为自己资本与垫脚石(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啦)。 我先给这个人做一个评判,能力(相比于别的将领)是有的,理想(或者姑且这么叫吧,振兴家族,一统天下)是有的,但是做事不择手段,心机太重,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投机主义者。如果非要从历史中找到那么一个角色与之对应,我想最接近他的就应该是凯申物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日记狂魔、军事物流学开创者、第十一大元帅、微操达人—— (这里空一格)常公。汉高祖刘邦,也有他那么几分神似。 除了没有常公投降的情节被杀,剩下的手段性格挺吻合的。 在分析他的投机之前,我们先看看百科是怎么定义投机主义的,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 说白了,没有明确的价值观,随风而动,为了自己利益不惜一切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完美的契合了投机者这三个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利用自己好友融触对他的信任,杀死了他;明明知道有条小路,故意不说,好让自己获得“救驾之功”;玉门关,“身先士卒”,喜欢微操[严重怀疑是没了宝物,智商下线];在被包围时,为了苟且偷生,不惜向敌人投降,…诸如此类事情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事实是,我忘了……org) 他有信仰吗?还真有,的确有,这一点和中国历史上很多起义领袖都是一样的。和历史上诸多起义领袖一样,他的前半生,都是抑郁不得志的。只是一个王族,普普通通的小官(相比于那些大官来说,从今天来看,他的这个官做的也不小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注定要过着蝇营狗苟的生活,做一个石宝干式的小人物,而是要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被世人尊重的大人物,让轩辕氏也成为高贵的姓氏。老实说这一点比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要强,你凭心问问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吗(包括我也没有)就像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像唐朝黄巢在落榜时写的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再或者是班超所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轩辕益的位置更符合班超的位置,只不过背景是不同的,班超是报国有门的,而他却报国无门。 相同的人生理想,不同的是不同的方法,却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果。 他为了自己的追求,选择了投机,投机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隐忍,伺机而动,这一点非常像司马懿(三年之期未满,隐忍),在王族当一个小官,永无出头之日时他隐忍了;在战败被俘成为敌方的俘虏,他隐忍了,终于他如愿以偿,进入了反皇军; 这点看下司马懿、常公,是不是非常的相似? 投机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能蛊惑收买人心,通过画饼让别人为自己卖命。在利吟刺杀自己时候,从容不迫的分析他的弱点,一番“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利,让他看到自己为什么而活,而自己就是能帮助他实现这种人生的一个人,转而就让这位四盲将倒戈,成为自己忠心耿耿的护卫。这一点倒是和常公很相像,不同的是常公喜欢给别人加官儿,往往还没打,他就自动投奔过来了,成为他手下忠心耿耿听话的执行者。 投机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大奸似忠,外表真实而内心虚伪。用潜伏里谢若林说的一句话就是“嘴上满口主义,心里全是主义”,在他做战前动员的时候,好像是那么的大公无私,大义凛然,在他指责渣柔,私自放走凤族族长凤梨时候,义正言辞;在他被俘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卑微懦弱、贪生怕死,好像一只摇尾乞怜的狗一般。这种人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多了,嘴上总是说什么,我这是为了你好,有句话该不该说,你别和他说,实际上挑拨他人关系,肆意污蔑,诽谤侮辱他人的都不在少数。 当然他最后的结果也是被乱箭射死,这也符合我们国人传统中对这种小人的期望:别看现在闹得欢,将来都得上清单。坏人是注定要受到惩罚的。 归离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他的剧本非常充实,对人物的塑造是十分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而不是一些其他的游戏中或者是小说电视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正义就是正义,邪恶就是邪恶。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永远不清楚表象的背后是怎样的本质,好人就一定是好人吗?坏人就一定是坏人吗?作者大胆的跳出了这个假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老实说,看到前几集他出场,我都恨不得一巴掌打死轩辕益,但是当我看到他被杀死的时候,我竟生出了几分怜悯之心,至少他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呀。这就是所谓的可怜人必有可怜之处吧。 谁年轻这时候还没有几分鸿鹄之志,因为曾经是刺客的人在刺杀失败的被俘的时候,还曾经写过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呢,可结果呢?如今他是臭名昭著的人。那个人终究是被自己的欲望同吞噬了头脑中的理智啊 轩辕益也是如此,当他面对炙手可热可以指挥数万人生死的权力的时候,他也被吞噬了,欲火中烧,没了道义,没了信念,没了人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自然也就走向了灭亡的道路,这条道路注定是众叛亲离的,结果果然如此陪他走到最后的,只有那个被他洗脑了的利吟,而当他拥有头脑时,已经不适合成为一名刺客了,所以说他也要注定走向死亡。 这一点和常公还是惊人的相似,到最后除了那些铁杆儿的拥买者以外,已经众叛亲离了。偏安一隅客死他乡,不清楚他死的时候有没有像轩辕益那样回想过自己的一生。 知道他有没有做过向他那样的黄粱一梦(一统九族),可惜梦就是梦,注定是不能实现的。投机者是注定不能长久的,被麻痹的人终究会有醒来的一天,自己终究会迎来众叛亲离的一天。
11
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