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团圆

佳期:团圆

9.1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近期趋势
9.11602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带图1 长评33 游戏时长 1h+好评中评差评画面优秀418 有趣好玩294 音效动听95 剧情跌宕50 轻松护肝33 物超所值30 设定独特13 UI美观11 玩法设计121 运行稳定性60 音效音乐20 画面视觉12 资源获取9 日常肝度6 故事情节4
AuNA
游戏时长 19.5 小时
bigtiger编辑部替补 : 腾讯next studio已经不复存在了,原初成员都四散了。大抵22年后腾讯给他们上kpi后就没能再做这样的独立游戏了。至于关服,据说是腾讯见不得服务器资源被真免费游戏占用啊,只能说next studio太过另类太过理想主义了。
RX-01
游戏时长 78 分钟
GSNY万花丛中过 : 我以前也特别喜欢这个
林涂
玩过
推荐:可玩性/ 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推荐:可玩性/ 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祈缓sign2020大赏 : 鹅子能不能复活佳期团圆和曲中剑
看看 画面优秀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Hwa
玩过
称得上是游戏如何做品牌文化建设中最小可行原型的较好案例
以AVG中常见的图文选项决定剧情发展,最终导致多结局的模式为基础玩法,赋予传统文化包装来展现腾讯在品牌文化建设上的创新思维。上个版本是春节,这个版本是清明,都以合家为主题,按游戏开发所需周期看,下个版本应是端午或者中秋,期望在现有的玩法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联动或自创品牌建立周边文化(手办、纸书等)
——————
以下和游戏内容无关,对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1)附加极强文化属性的功能性游戏本质可能是满足大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能凸显艺术气质内容的追求
-
2)假设能歌善舞、吟诗作对本就是中华民族自上五千年开始便已有的种族天赋,又随着技术革新将人思考方式逐渐向以提高流程效率、细化项目结构、精英化团队管理等偏理性方向发展,但感性内容对我们思维的刺激仍具有巨大影响,优质文案剧情包装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
3)大部分(至少有一半吧)成年人因由工作学业负担而开始丧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或者说因缺乏时间参与艺术相关活动而缺少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导致无法给予所见事物准确评价。当尝试表述观点时会不自觉参考已有观念,当他人观点具有独特的行文风格和论述逻辑会对自身原有想法有一定程度的反思,最糟糕的情况是为自己用文字语言表述情感设置了错误的参考标准,导致过于追求形式化的艺术*格而忽视对本源思考价值的呈现
-
4)话说回来,那吃过很多盐走过许多桥的大人应如何向感性更加丰富还停留在吃饭走路阶段的孩子传输文化知识?
-
其一,同步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将“我认为ta、我觉得..”等强制附加来陈述想法的方式向“你觉得是、你为什么这么想...”等偏问询的方式引导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作为知识体系更健全、生活经历更丰富的大人,企图期望还在学习知识、享受生活的孩子可以和自己站在同一认知体系下,是不是有点缺乏对转变过程所需时间成本的思考?
-
其二,大人通过体验如本作等注重文化性的游戏、书籍、影视作品来补全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体验过程中重点为发现知识,将其转译为大脑可读的逻辑语言;当做到第一点后,尝试以现有资源解决体验过程中所遇问题而不仅仅是记录问题。
问题本身的设计缺陷大部分人都能察觉,能给出建议是第一步(如本作中操作体验有待提升、游戏内容重复度较高需要改善),能自行解决更好(这里的解决办法不意味是要解决技术卡点和设计漏铜,换角度体验、以线下内容呈现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可以)。个人认为以自身代替孩子或他人给予建议反馈(如“密集的文本会伤孩子的视力;操作过于繁琐,不适合孩子上手操作..")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抛出问题后却未尝试解决问题,好一点的是尝试解决问题但并未询问问题中所列对象的感受;放回现实中,向孩子传递知识时,也是要注意过程比结果重要,解答比敷衍更贴心。
当然,以上有太多我自己的主观臆断,并非完全客观。唉,我们众所周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道理,但实际运用却非常难,还是无法脱离社会主流的偏儒法家的思想模式
-
5)啰嗦一句,既然都说到孩子,我祝福每个生命的诞生,也希望每位大人对“为人父母”这4个字能有自己的理解,不论是否婚育。尊重生命,未育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所担当,也能接受他们意外到来给予的惊喜。只是因为孩子的可爱稚嫩而有了生育的冲动,不妨先想下,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岗位。
同时,感谢每位教师的付出,顺便推荐下刘慈欣的《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