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蚀战争 - RTS

锈蚀战争 - RTS

电脑/主机
电脑/主机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暂无评分3个评价
活动
抢评价“首杀”
得30元现金奖励
玩家评价
全部平台
长评2 好评音效音乐1
推荐:可玩性/ 画面音乐
不推荐:运营服务
【锈蚀战争 - RTS】
比起叫锈蚀战争,可能还是叫铁锈战争的更多一点,游戏的英文名叫【Rusted Warfare - RTS】
一款非常古早的游戏,不过本身这种游戏模式就比较古早。
强烈推荐!无论是好友联机还是个人游玩,只要是喜欢军团作战或者战略即时性质的,都非常推荐玩一玩!本人是从手机移植开始接触这款游戏的,说实话这款RTS游戏本身内容做得非常不错,跟最典型的红警比,这款游戏的上帝视角以及纯净的画风都给其带来了很好的入坑环境,不管是谁都可以玩的来,而作为RTS,它本身具有的战略性玩法以及个人能力都会在游戏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入坑更简单,但精通它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游戏内丰富多样的地图和单位以及广大的来自世界的玩家们也制作了丰富的mod,在游戏里,你可以在海上陆地中天空上跟敌方进行争夺,你将能够制造强大的坦克先进的机甲以及空军和海军,而想要赢得游戏,你必须采用一切所能使用的战略战术和队友配合一起配合,指挥你的军队大破敌军!!!喜欢RTS的无脑入坑,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游戏也非常推荐游玩!不要被他看起来并不精美的画风所诱导,他比你想得更加好玩!!!
就我个人而言,Rusted Warefare是即时战略游戏中给了我惊喜的那一个
早年尝到的小品级甜点,如今却依然值得回味。
曾经的我不吝溢美之词,高估了铁锈的创造性和技术性,回过头审视颇有些尴尬。但它带给我的回忆和惊喜却是实在的,赞美的夸张正是对它的信任 。对过去的评论做了些调整,但铁锈在我心中依然独一无二。
铁锈战争实现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平衡
大兵团作战和小型微操上的平衡,进攻力量和防御建筑上的平衡,小型兵种和重型武器上的平衡,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耗上的平衡,海陆空三方力量和支援武器的平衡......等等。最为显著的一点在于,阵营不同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差异被单一的铁锈军团配置解决了。虫族如果真正加入那自然这一点也就不成立了,不过虫族明显的半成品性质恐怕也是游戏制作组认识到问题后的结果。另外地图视角的可调整,多线层操作的可实现,简单边界的单位功能操作,都让铁锈战争在可操作性上相比以往的RTS游戏上升巨大。
而另外的特点则在于,铁锈战争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宽容的RTS之一。
像素风格使得其画面质量低,但配置要求同样下降,这可谓是大规模单位作战以及自由移植到移动端不可或缺的先天条件。此外,这款游戏根本没有做任何反盗版机制,无论是否为正版都可以接入到官方和个人服务器上自由游玩(唯一的限制在于版本问题,但层出不穷的复刻移植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再之便是创意工坊的蓬勃兴盛,其自由度甚至允许创造一个与铁锈战争机制完全不同的新游戏。这一系列的包容点允许铁锈战争在当下RTS式微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顽强的活力和生长劲头,于情于理可谓是一个意外的奇迹。
从具体的游戏机制上讲,铁锈战争的几个创新点令其跳出了大部分RTS
首要的便是资源制造仪的加入。简单的生产机制,不设限制的工厂建造使得铁锈战争不再成为争夺资源点的战争,而转型成为真正比拼进攻与防御潜能的全面战争;而可大可小的攻击单位也使得单位数量限制并不绝对影响攻击能力。其次便是强悍的防御建筑,相比起其他RTS游戏而言,铁锈战争对防御点的加强可谓是相当异类的,只能单靠兵力去对抗敌方大部队的对抗模式也随之改变。不过有趣的是,激光防御塔与修复湾这种原本bug性质的创造倒因为铁锈自身独特的火力系统而生存了下来。至于核弹这种铁锈特色产物,由于大多数时候并不难以反制(以及一般坚持不到核弹战争后期),其对铁锈战争模式的影响反而并不关键。蜘蛛炸弹和核弹雨这类的“超级武器”给人的印象依然深刻,不过大概还是比不过200架导弹飞艇来的绝望(确信脸)。
铁锈战争可以说是10年后的RTS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款。
游戏社区依然保持着创造力和活力,游戏机制平衡而灵活,对抗简单而直接,宏观上有大兵团作战与兵种配合,微观上有资源调配与单位操作。更何况,只要一顿饭的价格你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铁锈了。
游戏的策略性体现在每一个决策环节。资源管理不仅是简单的开采,还需要根据战局动态分配 —— 是优先扩建矿场保证经济,还是集中资源快速出兵压制对手,不同选择会直接影响后期走向。兵种设计更是凸显克制关系:轻型坦克灵活但脆,适合骚扰;重型机甲火力强却移动慢,需配合掩护;空中单位能快速突破防线,却怕防空火力。这种 “没有绝对强势兵种” 的设定,迫使我们必须根据敌方阵容实时调整搭配,比如用反坦克步兵牵制敌方装甲集群,再派轰炸机绕后端掉矿场。
地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高地能提升远程单位射程,河流会阻碍地面部队推进,森林可提供隐蔽效果。一场战斗的胜负,可能就取决于是否抢占了关键隘口,或是利用地形设下伏击。后期解锁的超级武器(如核弹、离子炮)更是将策略拉满,何时释放、瞄准敌方经济枢纽还是主力部队,都需要我们精准判断。
游戏的可玩性体现在丰富的内容和高自由度上。除了常规的对战模式,还有剧情战役、生存挑战、自定义地图等玩法。战役模式通过不同阵营的故事线,逐步解锁兵种和科技,既能熟悉机制,又能感受世界观;生存挑战则考验我们的资源规划和防守布局,几十波敌人的轮番进攻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支持模组扩展是另一大亮点。我们可以通过社区自制内容,添加全新兵种、地图甚至改变游戏规则 —— 比如 “未来科技” 模组加入激光武器和无人机,“复古战场” 模组则回归二战风格的单位设定。这种开放性让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即使玩了几百小时,我们依然能找到新乐趣。
操作设计兼顾了即时战略的硬核需求和上手门槛。PC 端支持自定义热键,老兵能通过快捷键实现 “编队 - 移动 - 攻击” 的行云流水操作;移动端则优化了触控逻辑,智能编队功能可自动将同类兵种归组,路径点规划能让部队按指定路线迂回,即使是新手,我们也能快速掌握基本操作。
不过,游戏在画面和音乐上显得有些朴素。像素风格的美术虽然复古,但细节表现力有限,大场面战斗时单位容易 “糊成一团”;背景音乐缺乏记忆点,重复播放后可能让我们感到单调。但对于专注策略的玩家来说,这些瑕疵并不影响核心体验。
联机体验是目前争议较大的地方。公共大厅里广告刷屏、恶意踢人、言语冲突等情况时有发生,新玩家想找个干净的房间对战并不容易。此外,匹配机制不够完善,偶尔会出现 “新手匹配到高玩” 的情况,导致我们的体验失衡。好在社区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 “纯净房间”,我们可以通过加入社群规避这些问题。
《铁锈战争》不算完美,但它精准抓住了即时战略的核心魅力 —— 策略的博弈、决策的快感、胜利的成就感。如果我们是能为了一场战斗反复推演战术、享受 “运筹帷幄” 的玩家,它会是一款值得投入时间的作品;但如果追求画面华丽或轻松休闲,可能需要谨慎考虑。在如今即时战略式微的时代,这样一款坚持硬核玩法的游戏,本身就值得被我们关注。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