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扫码下载
Android APK 下载
版本:v
App Store 下载
版本:v
下载 PC 版
Windows 版下载
版本:v
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期待值
近期趋势
6.223061个评价
期待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2 带图39 长评276 好评中评差评有趣好玩1365 画面优秀78 设定独特77 剧情跌宕38 音效动听36 轻松护肝19 物超所值13 UI美观6 画面视觉22 故事情节19
晓美焰
期待
官方极光百变菌 : 家长别生气嘛~家长急切想养娃的心情百变菌理解,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赶来见面呢~
看看 有趣好玩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新手玩家第五代玩出了清华北大。
主要是第四代最后才发现黄冈密卷那个东西,真的苦恼。第四代的时候在没有黄冈密卷之前我自己一丢一丢把想象力和记忆力刷上了1W+!服气。然而最后独白说我就是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但是我就要说了!为什么第五代上了清华北大成了计算机科学家,说什么衣食无忧!两个人给的零花钱都是60!我还以为科学家的孩子会是富二代呢。
再说一下别的。
第一代是个医生,可能因为我每次都选想成为白领。
所以第二代的时候,我明明属性比第一代要好的,但是却成了司机,大概因为我每次都选的想成为普通人。…但是我觉得一个牛逼的人就是想成为普通人的,我想养一个中二的强者hhh可是游戏不懂qwq。
第三代是专科医生,和第一代的不同是给儿子的零花钱从20变成了60。
反正前四代高考都是500多分这样,最高的没过570。文科差不多学到综合1,语数英只能学到倒数第三或者第四这样。
不过零花钱是完全不愁的,如果没钱也可以稍微打下工,问题不大。只要赚到两次减压道具的钱就ok。
女生攻略我目前攻略过刘偏偏、席梦来、秦屿路、李若放。我个人觉得席梦来最好攻略,我基本每次都能选对,超可爱的妹子呀(*/ω\*)长得又好看。
李若放给人感觉挺斯文的,没想到是蹦迪小野猫,也好可爱(*/ω\*),比较容易攻略。
秦屿路有点奇怪,我前面几代攻略她好感度不知道降了多少,然后被迫换人qwq。第四代的时候硬是坚持下去了,不攻略到不罢休,最后刷到了100(*/ω\*),熟悉了就知道,其实秦屿路也是个超有思想的妹抖。
可是攻略刘偏偏的时候,这个妹子不太喜欢学习无关的一切,我对她唱个歌我都怕。而且我怀疑有的时候,三个选项可能都没有加好感的,是这样吗?大概刷到60多好感,接着我后期刷觉悟去了..就没管她,最后相亲失败。听说她年薪20W的呀,富婆你怎么不愿意包养我?
再说说黄冈密卷的问题,提一下,黄冈密卷简直是开挂,最后第5、6个回合的时候,刷新在父母的索要里。然后安排全选黄冈密卷。
有人说脸黑,其实不是脸黑的问题,是攒索要的问题。
因为我觉得索要基本没什么用,娱乐方式其实都差不多。648氪金压力-8不是真的要钱,欧洲游东南亚游好像压力-10,我觉得还可以,夏令营压力-10父母满意度不减,我目前尝试的就这几个还可以。另外计算机学到游戏开发了也可以减压力,不过满意度也减。
其他的也没多大必要索要,我最后刷黄冈密卷的时候,剩了20次索要左右,5次没用就刷出来了。
然后大概倒数第6、7回合,商店也会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缺钱也可以买一本,如果零花钱是20,过年拿不到钱不怎么打工的,可能买不起。不过问题也不大,五三属性也加很多,但是只能派上一周用场,接着就是拿黄冈密卷。所以问题不大。
再来就是选秀,我反正就上台过两次。还不是清华北大的那代。一次是凭那个烟花制造者称号获得的,这个是连续学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好像参加的比赛主题是情怀来着。还有次是参加的猎奇,学人体行为艺术什么之类的得的称号,忘了叫啥。
关于作文,前面两代我没认真看独白都是凭手速点,获不获奖随缘。后面突然注意到独白,于是开始过滤词条,全部是+我才点,有-都不点,当然有时候手误。不过这种方法我的得奖率是百分百,就是安慰奖和入围奖之分。
班干部竞选,竞选到了肯定好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系统设置是这样,我感觉前两到三代竞选成功都是百分百,后面开始失败好些次了。不过问题也不大。
还有面子,问题也不是很大,老实说我都忘了这个赢了会加什么。我最后第五代,清华北大那一代...就赢了一次还是两次。问题应该不大+1。
反正做事之前、完成期望之前先把行动力用完!我总是忘记结果行动力上限了等于白领奖励。
再说一下,想考清华北大的话觉悟能不用就不用!我连行走都没学你敢信?而且初期我都是攒着觉悟等它到所需最低觉悟了我才会学,最高的时候攒上了6000。但是发现,它还是不够用。
可能是因为我学了计算机,真的很耗觉悟。最后高考前,我语数英非常规应试课程,就是最后一个级别的课程都没学,然后还语文常规课程都没学,就是倒数第二个级别的课程。因为真的没有觉悟了。基本高中以后我用行动力都是点觉悟的,不泡妹子不点天赋。文综理综倒是学到了第6级,这两个耗的觉悟比较少。语数外基本都是800+、999,我很难受的。
最后考了654,我感觉我是踩线过的。
所以给个建议就是要考清华北大也不要学什么特长了,不要像我学什么计算机理财。后期模考语数外120+都很虚。告诉新手玩家,模考文综理综就算考150,语数外110左右,最后也就是500多分,这些都是假的!主要是课程要刷到后面几个级别。
为什么不要学特长呢?我来解释一下。首先是觉悟不够,学特长的话,语数外学到倒数第二、第三的课程觉悟就基本不够花了。估计勉强考个清华北大还是一半概率的。
但是数学和理综什么的学到后期会有别的课程,比如高数、应用物理之类的。这几个我都没来得及学,因为高考前才给我解锁,所以这些课程有几个阶段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觉是可以学下去的。所以建议先把语数外学好了再搞专门研究。
最后,不想学体育是真的很不想学哈哈哈,就是莫名排斥一个肌肉儿子哈哈哈。
另外我想知道如果特长生不学习会怎么样?因为我那代艺术家,后期发现了黄冈密卷这个神器…轻松解锁了所有9999+的成就,最后高考还500多分。我想知道如果只有特长会怎么样呢?以后再试试吧。~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写的很乱,走意识流可还行。差不多就是这样,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看的..。
与其说是养娃,倒不如说是在虚拟世界重置人生。
这是一篇富有人文气息的游戏测评。
孩子最初爱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王尔德
“王尔德对英国社会的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深恶痛绝,他要用艺术的“美”来同鄙俗现实中的“丑”相对抗。”——《百度百科》
引用王尔德这样一个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的名言作为开头颇有深意。独立游戏开发者似乎也在对坑着现实中什么东西。《中国式家长》这样一个写实的游戏在游戏的开头引用唯美主义的观点,颇有一种冲突之美。
一、游戏开篇——用户留存率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中国式家长》看这个名字很像一个育儿游戏,但是游戏开篇的镜头视角却是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所以,说这个游戏是在养娃,我更愿意认为是养“另一个自己”。
睁开眼睛最先看到妈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母亲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为依赖的人。其次看到爷爷奶奶,最后给了爸爸一个泛着泪光的特写。
“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父亲对孩子性别认同、性格形成和社会角色定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亲不仅是保护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得到APP《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二、游戏美术——这个世界,谁不看脸呢?
1、写实,色彩相对丰富的写实。
2、表情包:表情包的大量使用,奠定了游戏的基调:休闲搞笑风。游戏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表情包可以很好的调节玩家的情绪。这样的美术风格可以很好的扩大目标用户的群体,毕竟社交软件大行其道的现在,表情包才是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
3、精致的立绘也是《中国式家长》的主要吸引点,儿子帅,女儿美,班上的女同学好看(咳咳)。
三、游戏配乐——音乐伴随玩家的游戏之旅
整体配乐轻松愉悦,女儿版偏温馨。不同篇章的配乐风格略有差异。
幼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活泼欢快→青春阳光→奋斗史诗
尤其喜欢高中的配乐,仿佛又回到了高三二班的教室,刷题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四、游戏剧情——限定视角下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中国式家长》的剧情侧重点在从出生到高中这一时间段,高考之后直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业→相亲→结婚生子。
很显然,家长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主要角色时间段,也只能是高考之前了。
作为一个养成类游戏(emmmmmmm我觉得是),剧情需要很大程度的交互,给玩家一种我的人生我掌控的游戏体验。
剧情的走向,NPC的台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角色的数值,比如NPC好感度、兴趣技能、学习成绩等。其中,日程安排中出现的可安排事件和随机事件,充分体现了人生的可控与不可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随机事件的发生还可能会对你的三观产生影响。同时,事件中时不时出现的有无该经历的选择题,也可以增加玩家的认同感。
五、数值——游戏最容易被喷的模块之一
《中国式家长》的数值设计总体而言比较科学,尤其喜欢以下3个设定:
心理阴影面积和压力的设定,压力到达一定的数值会产生负面清楚,心理阴影面积到达一定的数值则game over。
父母的职业不同对子女的期望不同(下文详细论述)。
时间有限,距离高考只有47个回合。体力有限,虽然体力值作为一种维持游戏平衡,控制玩家游戏时间的手段,几乎已经在游戏里用烂了,但是用在这里却别有深意。人生苦短,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我们只能专注于我们想要专注的事情。
当然,也有设计得不是很好的地方。比如衡量一个人只有智商、情商、体魄、想象力、记忆力,这5个数值。增加智商则会减少一定的情商等(我就不能全面发展么)。
六、游戏玩法——决定游戏受众以及游戏黏性
《中国式家长》主要有6个玩法,基本可以看做各类小游戏的集成体。
1.开脑洞:这个玩法的名字非常接地气。其实就是扫雷+消消乐这两个玩法的集成,兼具扫雷的刺激和消消乐的快感。
2.日程安排:上文多少有提到一些,法如其名,每个回合给游戏角色安排一些日程以提升各类属性。
3.商店:你的零花钱都去哪里了呀。买东西可以释放压力的设定真的过于真实。
4.社交:初中以后才会出现,其实我觉得幼儿园就有了。如果是儿子,就攻略女同学。如果的女儿,就攻略男同学。欲拒还迎,欲擒故纵。
5.面子和红包:非常中国的元素,同时也是玩家最愿意分享的游戏画面之一吧。孩子的技能是家长的谈资,过年收红包也是一场人际行为的博弈。
6.班长竞选:差额选举,三选一。典型的拉票,可以套路老师,套路同学,套路对手,各种潜规则的集成。
七、人文内涵——开发者最想要表达的东西
生涯规划的缩影。这是一个很生涯的游戏,笔者玩了5代,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次。你在学生阶段学习的偏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职业选择。
尤其是对于各类职业的描绘。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时不时的对孩子学习的方向提出鼓励或者质疑。比如:女孩子学什么编程,整天对着电脑多不好;学画画没有前途balabala.
你究竟是活成了你想成为的自己还是他人眼中期望的人?
父母的期望一定要达成吗?这个整个游戏过程中令人反复思考的问题,随着游戏角色的成长,父母会不断产生对于孩子的一些期望,从小时候的健康成长到K12阶段的考上重点学校,以及从小到大期望你以后从事某个职业等。
玩家视角究竟是希望活成另一个自己还是养儿呢,会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曾经无法完成的梦想还是希望孩子自由成长呢?
家长也曾为孩子,游戏中无不体现出“养儿方知父母心”的逆向思维,在亲子交互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其实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关于早恋,这个游戏丝毫没有避讳。班主任和家长的反对似乎并无法阻止青春的悸动(反正笔者是没有早恋的好孩子hh)。
《中国式家长》的NPC攻略玩法,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社交玩法非常好的描绘出了青春少年在社交时的羞涩和笨拙。而且人不可貌相也很好的体现在游戏的交互中,随着好感度逐渐提高你会慢慢发现,对方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儿版还会出现有男同学主动追求的奇遇任务(emmmmm楚留香玩多了),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你拒绝得非常果断,反而会增加好感度。真是,奋力想要推开,却被当做了欲拒还迎。
游戏中的很多台词设定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开发者自身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中国教育的无奈、社会上对于一些职业的偏见等等。当然游戏中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梗,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
仅以目前对于游戏行业的粗浅认识,做出一些不太专业的测评,笔者是文科生出身,所以视角会比较人文一些。
文案|林艺婧
排版|林艺婧
图文精华版见论坛https://www.taptap.com/topic/6734546
暂退拾薪者 : 哇好帅,真有心。 总是因为这种评价弄得我对真正的那些神作都不敢评论,怕污染玩家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