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彩球舞,啦啦队的内涵可不止这些!
有研究表示,女性在场时,男性往往会更倾向于展示自己的勇气和霸气,进而更愿意冒险。(拳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因此,很多活动都需要啦啦队进行暖场和互动,以提升选手和观众的积极性和观赏体验。

然而,热情如火的啦啦队怎么会与这片充满男性荷尔蒙的区域产生关系呢?
从全男班开始
为选手喝彩的传统古而有之,但形成“啦啦队”这种独立活动却是在近代。
1898年,在明尼苏达大学的橄榄球赛期间,该院的医学新生强尼·坎伯主动走出观众席,带领大家一起喊口号。他本人也成为了首个有记录的啦啦队员。
同年,首个正式的啦啦队出现。不过,当时只有男生才能加入啦啦队。

直到二战前后,女啦啦队员才正式出现并逐渐代替男性成为主力。
20世纪70年代至今,啦啦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中,作为独立的运动,现代啦啦队也出现在这期间。随着电视的普及,啦啦队受到年轻一代,特别是女生的热烈欢迎,成为了一种全球性活动。

互信互爱
现代啦啦队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结合舞蹈、口号、舞伴特技及技巧动作,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等要素的体育运动。与过去相比,不仅观赏性更强,也更有艺术美感。
而为了做出更高技巧性的动作,拉拉队员往往有明确的分工,并完全信任其他队员,不然稍有不慎都将造成巨大伤患。因此,互信互爱,是引导啦啦队前行的必要品德。

我们在设计啦啦队长时也参考了相应的要素。
首先,她有很多的正能量,她必须坚强起来才能照顾好拳手,还有大家。

其次,这名角色在释放技能时会做出一些动作并高喊口号。

最后,我们参考了传统的啦啦队长形象,把她塑造成一个金发、可爱、甜美的邻家好女孩形象,以及拳手的青梅竹马。

啦啦队员会用到各种标示物品配合演出,常见的标示物包括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尽管每处的情况不尽相同,但简单显眼的彩球一直是标配,从开始的纸球到现在的乙烯彩球。

彩球的优点是方便制作,色彩明显,容易带动节奏。当我们把彩球设计成武器时,它能提供大量的单体血量回复,还能为单个队友加Buff提升战斗输出。

另一件道具,麦克风,现在也是基本标配了。

游戏中的麦克风能同时中量治疗2-3名我方角色,还能减免伤害,甚至复活!

应援团,兴起
从萌芽到如今的蔚然成风,啦啦队文化为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潮流元素。如日本就把啦啦队玩出了新花样——应援团!

应援团一般装备太鼓,号角,大声公,彩旗,纸扇等道具,相对于一般啦啦队,往往能表现出粗犷,豪迈,热血等特点,力量感和魄力都极为明显。
应援团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考相关资料后,啦啦队长新的技能和天赋也出现了。


以及新装备——纸扇,作为应援团的灵魂道具之一,我们也特意把它的武器技能做成加暴击。

此外,我们也考察了日本的传统祭典活动,其祈求疫病退散、无病息灾的理念也跟啦啦队长的定位较为符合(大家也都喜欢),因此做出了庙会套装和巫女套装。前者能增加啦啦队长的暴击,后者则能增加攻击。

魅力与实力
现实版的啦啦队从诞生至今一直是是赛场上最具有魅力,最有效果的加油声援团队。她们能用自己的身体语言鼓舞士气,点燃气氛。而暴街中的啦啦队长则依靠不懈的努力和强大的回复机制,为队伍的持续作战提供重要保障,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因此,无论是现实中的啦啦队还是暴街中的啦啦队长都魅力与实力兼备,她们的努力都值得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