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分裂》,一部靠主角演技支撑起的电影
精华修改于2017/07/09367 浏览综合
这是一部今年年初刚上的电影,主打剧情与惊悚。在看电影简介的时候,当看到24个人格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了一部叫《二十四个比利》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小说,向人们详尽的反应了真正的人格分裂病人。我满怀期待的看了这部电影,却满怀失望的看完,看豆瓣评分挺高的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次较为成功致敬,结果却发现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商业片。

首先说说电影的叙事,《分裂》这部电影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好莱坞式叙事,一贯的美式恐怖片剧情走向,非常的工整,并没有太多的出色之处,以至于开头30分钟我就已经猜出来接下来所这部电影会是怎么样的了。观影过程中我还在期待会有着出乎意料的转折,想着一些地方如果换一个方向发展就肯定会很棒,结果一起都是不出所料,没太多的新意。而且这个电影有两非常致命的地方,第一个是开头精彩三分钟的运用,其实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个精彩三分钟用得很有新意,如果后来剧情能依照开头进行深入的延伸肯定会有着非常棒的思考,结果后面一系列剧情和开头关系都不算大,这也显得这个开头突兀而多余。第二个是影片的结尾留的悬念,影片并未解决矛盾而直接结束并留下悬念,这是美式恐怖片惯用套路,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拍续集,排续集目的是什么?你懂的。


再说电影的剧情,不能说漏洞百出,但确实很多地方逻辑不对。首先是人格的问题,从医学角度上来说人格分裂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影片中围绕的却是兽格展开,明明凯文已经是不需要保护了的,而且在接受治疗了,按常理来说不应该分裂出一个如此凶残的人格,而且更不对的是三个主要在做坏事的人格按常理也不应该达成一致。还有人物目的,为什么要选中那三个女孩?为什么兽格需要那三个女孩?影片都没有进行过有逻辑的交代,只是单纯的说兽格需要用来进化,而这是不能构成一个有逻辑的事件的。或许你会觉得,人格分裂,没有逻辑也是一种逻辑,那么这真的没有逻辑吗,有的,但是这个逻辑是不清晰的,方向是偏的。影片还有一个地方我至今觉得不可思议,明明心理医生知道呼唤凯文的名字可以让他恢复,但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选择最安全的方式直呼其名?或许这就是作吧。


不过影片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首先是镜头,影片的镜头是运用的非常好的,很好的营造出了恐怖、悬疑的气氛,特别是欲露又遮的表现方式,非常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同时也给人一种真实感。还有去血腥化的处理,不过作用只是让这个电影的悬疑元素更突出。其实如果电影把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剪辑手法运用好应该会更棒,而且本身电影里也有很多门。其次是演员的演技,主角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真的是为这部影片加分,一个人饰演那么多个角色却不见重样,演什么像什么,每个人格都演得活灵活现,个性鲜明。而这个演员之所以这么棒是因为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眼神也就是一个人从心底里透露出来的神,这也是为什么说神似。 但可惜的是在剧情方面并没有对人格分裂这一事物进行深入的探讨,完全靠主角一个人的演技并不能带来太多东西。

总的来说影片可以看看,但很平庸,唯一出彩的就是演员的演技,豆瓣7.2分我是真的觉得高。而且作为一部人格分裂的电影,影片都没有都人格分裂进行深入探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24个人格,完全是蹭《24个比利》的名声,没有太多深度。可惜了这个题材,也可惜了这个演员,虽然作为一部商业片是合格的,但距离好片还有一定距离。

注:“最后一分钟营救”,即“平行蒙太奇”。在1916年戴维·卢埃林·沃克·格里菲斯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1875-1948)拍摄的《党同伐异》中,他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