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是魔方,操控它就是一场针尖上的舞蹈

精华2018/12/17854 浏览综合
2004年,美国Cyberkinetics公司将电极芯片植入到人脑中,志愿者能够利用脑电来收发电子邮件。
TapTap
现在,瑞士科学家已经推出了经训练后可用思想控制的轮椅模型。
人脑中渺不可见的神经元与物质世界相连接,打开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在人工智能领域,脑机接口一向被视作代表未来的技术。大脑中有着200亿左右个神经元,掌握这些黏糊糊的晶体管,我们就能让思想产生无限飞跃。
TapTap
“我们所想象的一切,都将变为现实。”——《科学美国人》
《布林机》的背景即是如此。
故事的开场,主角的母亲在车祸中意外丧生,研究人工智能的父亲将主角的意识导入布林机,来复原母亲的记忆。只有找到零落在各处的记忆碎片,才能得知所有的真相。
TapTap
正如记录我们生命的神经元无时无刻在进行输出,《布林机》中的地图同样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结构——一个可旋转的二阶魔方,和支离破碎的前进路径。
TapTap
从某些方面而言,这个世界和大脑一样有着精巧的结构:可以控制的激光,能存储进度的机器,以及触发魔方旋转的机关。

这也是开发者的立意精巧之处,比起一味躲避敌人,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空间结构才能更快抵达终点。
TapTap
但妄自潜入别人的意识总会面临不可预测的状况。我们的神经元呈现高度密集状态,不断变化的电压让大脑的信息几乎无法捕捉。在游戏里也同样如此,可以听见但看不见、可以看见但听不见的机器人、变幻莫测的激光和陷阱遍布整个关卡——潜行和躲避的冒险即是读取他人记忆的过程。
TapTap
而“布林机”正音译自Brain Machine,这不仅是玩家身处的数字世界,也暗示了游戏背后的寓意。
TapTap
作为一款解谜游戏,《布林机》中疯狂科学家与伦理情感之间的交融、模糊不清的真相都具有吸引力,但从操作体验来看,移植到手机之后操作困难、难度过高以及机型适配也产生了的一定的问题。
此前曾有文章表示过 “如果思想有形状,它可能是一个魔方”。而如果要操控思想,在无序和混乱之中,唯有耐心方能驾驭这场人类最疯狂的针尖上的舞蹈。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