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悲伤逆流成河【校园欺凌】
精华2019/02/16277 浏览综合
看过了悲伤逆流成河,所以来给大家谈一谈我的感受和与原文的对比。
电影与原文的差异在于对细节和事件的刻画,个人认为,这和过审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国内也有一些涉及到原著的同类电影,相反,我认为是导演刻意的粉饰事情真相,可能是面对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建议观影后再来看一下我的感受,因为一千个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故事的发生时间基本相同,主人公们也大多是高中生。
下面就是我对电影和原著的一些见解。
首先来谈一下总的感受,电影给我的印象偏向于校园暴力,而原著给人的感觉要更加阴暗,已经不是“人间不值得”可以描述的。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易瑶家庭贫困,电影中的描述是母亲为维持生计而开了按摩店。
[原文]易瑶的家庭的确困难,不过原文对于其母亲的描写是通过易瑶的嘴,在她和齐铭聊天时,齐铭说他的母亲是老师,反问易瑶,易瑶说:“她是个妓女。”易瑶的心里活动不难想象,她并没有隐晦,所以她有一点自暴自弃的感觉。
[电影]另外就是易瑶受冷落与欺凌的原因,电影中的描述是因为意外而患病,被抓住把柄,而进行的刁难。
[原文]原著中,是易瑶怀孕了,因为混混男友的不负责,易瑶去堕胎,而被抓住把柄,有点自作自受的意味,不过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又漠不关心她。堕胎的过程使用了大量篇幅。
两者的相同在于两个男孩子的前后对比,说明顾森西是动了真心的。
而齐铭就是和原文之中一样他是骑士,可她不是属于他的公主。
另外就是电影中对校园暴力的刻画,主要就使用了一些比较幼稚却恶毒的把戏,也很过分,但相对于原著就有点低级,虽然在原著中也有贴裸照,指示她做一些事,然后就是变本加厉,开始让一些男同学找她的麻烦,原文是给她一百块钱她可以给你做任何事。另外就是从一些男同学的低俗对话里,可以看出恶意是无处不在的。
而顾森西与她结识的原因也是花一百块钱找她做事,从后文可以看出其实也就是帮写作业一类的。而电影对这一部分的刻画比较淡。
而导致校园冷暴力升级的就是嫉妒,这一点上二者有着共同之处,而原著中,是汤小米因为齐铭送易瑶东西,而开始了校外人员的报复。
而电影中的片段也有,只是做了修改和粉饰。
而电影的结尾是顾森湘坠楼,易瑶自杀获救,汤小米被调查,易瑶妈妈改过自新。
而原著中要让人痛心,顾森湘是因为易瑶的短信转发而遭遇了不好的事情(文中原话,可自行理解),易瑶因为顾森西和齐铭的质疑而选择跳楼,齐铭选择安眠药自杀,顾森西转学,而易瑶妈妈早就死在家中。

可以说郭敬明唯一的温柔就是没有说出顾森湘遭遇事情的真相,而齐铭选择自杀的细节刻画,比如检查电气,煤气等,温柔得让人心痛。
电影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汤小米有能力施暴,却会受欺负。
另外原文中还有许多细节,比如易瑶的校服长出许多,顾森西对于易瑶和其他女生的态度差别,齐铭的好学生形象,老师对易瑶的态度,顾森西母亲对顾森湘和顾森西的态度差别,易瑶父亲的冷漠,齐铭和顾森湘恋爱对易瑶的打击,都是一步一步把这些年轻人推向悬崖的一根又一根导火索。
我之所以写这篇帖子,就是因为刚刚看到一个校园欺凌的视频,扇耳光,拿烟头烫,踢头,而周围的男女学生一边录视频一边发出惊叹。

我看了视频的评论,有一些在指责校方的不作为,因为在视频中,施暴地点在监控下,还有一些在指责施暴者,不过我看到一条热评是这样的“还不是怪他自己太懦弱。”
我不是说自己有多高尚,而是想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一个受害者的对错,我们应该给予的是安慰。
这样的视频在网上普遍会被大量转载,于是许多用户都蹭热点,甚至一些视频没有打码,这可能会造成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另外就是学校和家长的不关心,被欺凌的学生往往会因为面子或者恐惧而认怂,对施暴者的变本加厉选择麻木对待。家长往往会认为找学校最妥当,可学校只是小惩罚,然后就是施暴者的变本加厉。
另外就是对于键盘侠想说的一些话,像电影《狩猎》里说的那样,“枪属于你了,但你要好好使用它。”流言就是最恐怖的枪,请谨慎使用。

死于网络暴力的人逐年增加,我不想举例,原逝者安息。
不要因为一时之快,毁了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