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燃的引线·一战战史(1)

修改于2021/10/04102 浏览综合
声明:此帖子里的大多内容来自于韦斯特威尔所著《一战战史》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一位民族主义者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而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正打得没完没了,因此大多数人都并没有怎么在意,更不会发觉到,这将成为一场恐怖战争的导火索。
联盟竞赛
在一站之前,欧洲列强就已经分化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当时,位于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与沙俄关系密切,但被奥匈视为眼中钉,这就导致了俄奥在巴尔干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而德国因担心法国抢回他们在普法战争中割让自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于是尝试与英国交好,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后开始建造大型军舰,这举动无疑是在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而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其对海外殖民地的搜寻也让英国对其警觉起来。
1879年,德与奥匈结盟,三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此同盟体系中,若意大利受到法国袭击,德奥两国将给予援助;而意大利则表示,自己将在俄国攻打奥匈时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法国和俄国于1894年结成联盟,英法两国则于1904年签署了《英法协约》。此外,由于俄国对德皇威廉二世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奥匈而感到相当恼火,于是结束了此前与英国在中亚问题上的纷争,并进而与英国结盟。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达成。
基于先发制人的共同认识,在竞争中处于对立状态的各个国家纷纷摩拳擦掌,德国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的是两头作战的考验,因此自己必须要抢在法俄前先发动进攻。在大战之前,似乎人人都认为战争已经避免不了了,但可能没人想到,这一切竟然是由那起刺杀事件拉开序幕的。
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
其时正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斐迪南大公时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1906年,这个地区就已被纳入奥匈帝国的版图,但这次吞并却没有得到居住在波斯尼亚的塞族人和本土国民的承认。这次暗杀是由加尔利诺·普林西普领导的一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实施的,如果这支队伍是独立作案的话,他们被捕后事情就应该落下帷幕了,但是,他们既然是在塞尔维亚境内策划了这次行动,那么塞国的秘密组织很可能就给他们提供了帮助,换句话说,塞尔维亚在此事件扮演者共犯的角色。奥匈立刻将此是为塞尔维亚与自己为敌的证据。甚至坚信这是塞尔维亚有计划的通过获得波斯尼亚来扩张其领土的表现。他们认为扩张后的塞尔维亚将动摇奥匈在巴尔干地区本就日渐衰退的影响力。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