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风云之赵云

2021/11/12375 浏览九州阁文章集合
赵云,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历代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无论是武艺或者人品都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正义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赵云:
赵云可以概括为这几个字:勇;智;谦;忠
TapTap
演义/小说篇
英勇善
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中,赵云一出场便不同凡响,公孙瓒在磐河与袁绍大战,被袁绍大将文丑击败。“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赵云的这个亮相就表现了一个英雄的英勇神武气势,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三处是表现赵云的英勇善战尤为出色。第一处是小说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之战,赵云单枪匹马从曹军的围困之中救出甘夫人、糜竺、简雍、掩埋了跳井殉身的糜夫人,怀抱小后主,杀退曹军将领张A、马延、张南和焦触等的围追堵截。文中描述:“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此战过后,常山赵子龙的威名大震。第二处是小说第七十一回据汉水赵云以寡敌众,汉水之战中,老将黄忠拦截曹军军粮失败,反被曹军团团包围住,赵云前去接应,他接连刺死魏军将领慕容烈和焦炳,且战且退先后救出黄忠和副将张著。文中描述:“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A、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赵云救了黄忠,杀透重围,有军士指曰:‘东南上围的,必是副将张著。’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撤回营寨后,他的副将张翼打算关闭营门据守,赵云却传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曹操见后疑有伏兵,率军退去,赵云下令箭射曹军,然后挥军杀出。曹军惊骇,自相蹂践,掉入汉水淹死无数。军士将子龙救黄忠、据汉水之事报于刘备,刘备称赞赵云“一身都是胆也!”此战之后军中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第三处是小说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凤鸣山之战,年过七旬的赵云先枪刺西凉大将韩德的长子,再枪挑其四子,箭射其三子,生擒其次子,最后一枪刺死韩德于马下,真是壮士暮年,威风不减当年。文中描述:“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智谋过人
赵云作为武将在战场上不仅有勇,而且还有谋。在汉水之战中的赵云早早的安排了弓弩手在营寨附近,并且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与曹操大军打心理战,同样体现了赵云的智慧谋略。小说中还有两处体现赵云了智谋过人。第一处是小说第五十二回赵子龙计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欲降,大将陈应不服,出战赵云,结果被赵云生擒,赵云放他回去,让其劝降赵范,赵范最终献城投降,赵云不费吹灰之力取了桂阳。之后因赵范为其寡嫂提亲而惹怒了赵云,发生了冲突,不欢而散。赵范手下大将陈应、鲍隆乘机诈降,想谋害赵云,结果被赵云识破。赵云将计就计,杀了二人,诈开城门,兵不血刃,夺取了桂阳。第二处在小说九十六回,孔明失街亭传令退兵时,赵子龙谓邓芝曰:“魏军知吾退兵,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为军队的利益他考虑得十分周密,因他的深谋远虑,打退了追上来的魏兵,不损一人一骑,既斩将又保护了军器粮草。这些都表现了赵云作为武将应有的智慧和素质,并且说明了赵云善于观察战场局势,根据不同的局势运用不同的计谋策略。
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也是赵云作为武将的一个优秀品质。在街亭失守,从箕谷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诸葛亮十分高兴,当时就要赏赐赵云五十金,其部卒一万匹绢,却被赵云谦虚的推辞道:“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予诸军未迟。”这体现了赵云谦虚的胸怀。赵云在汉水之战接应黄忠时,对副将张翼说到:“黄汉升约定明日去夺粮草,若午时不回,我当往助。吾营前临汉水,地势危险;我若去时,汝可谨守寨栅,不可轻动。”第二天他在出发去救应黄忠时,又再次叮嘱张翼:“汝可坚守营寨,两壁厢多设弓弩,以为准备。”正是由于他早已做了如此周密而谨慎的部署,所以打败了强大的曹军。这又体现了赵云谨慎心细的品性。也正是因为赵云的谦虚谨慎,所以很多重要的陪同护卫的工作都是“非子龙不可行也。”比如主公刘备赴蔡瑁之约和去江东娶亲,军师诸葛亮柴桑口吊丧周瑜等,都是由赵云陪同护卫的。并且赵云也时常被委以保护主公家眷的重任,所以才有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和截江夺阿斗的英雄事迹。
忠心事主
“良禽折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在动乱的三国时期,赵云在择主时也是小心翼翼的,《云别传》中记载:“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赵云搭救公孙瓒时也说到:“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赵云的政治宣言――从仁政所在,解民于倒悬。这与刘备的政治思想非常的吻合,之后在追随主公刘备也曾说到:“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他深得主公刘备的信任,为此肝脑涂地,报效终生,终不背德也。小说第四十一回主公刘备携民撤退时,将家眷托付给赵云保护,却被曹军冲散,当时的赵云并没有想着失了主公家眷而背叛刘备,反而是想着决一死战,好歹要找到主公家眷。文中描述:“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云自思曰:‘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这段话完完全全的体现出赵云的忠心事主。第九十三回中,正是因为赵云在攻取天水郡时他发现了姜维,并向军师诸葛亮夸奖姜维的枪法,这才有了诸葛亮计收姜维,此后姜维成为诸葛亮得力的助手,并成为蜀国后期军事上所仰仗的人,这些都归功于赵云的慧眼识人。同时,赵云的忠心护主、诤言谏主和举荐贤明这些也都表现了他对主公刘备、蜀汉事业和百姓利益的忠心耿耿。
综上所述,赵云在演义/小说中,在我们的心中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智勇刚正,另一方面谦和谨慎,是具有完美品质的武将人臣,也成为人们心中所推崇和喜爱的完美良将形象。
相关史料编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按照去世的先后顺序合传,并称“关张马黄赵”,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这里的爪牙并不是贬义词,是指国家栋梁之才或支柱的意思)
忠君事主
赵云开始是在刘备落魄的时候跟随的,后来刘备在当阳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刘备他自己可以抛弃妻子,唯一的继承人都丢了,两个女儿后来被曹纯掳走以后就毫无音信不知道有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不能描写的事情。但是刘备自己能丢下老婆孩子跑路,却还是坚决不相信赵云会丢下他。
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鄴。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赵云别传》
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赵云别传》
智勇双全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赵云传》(就是演义中也有写到的长坂坡单骑救主,只是小说中有点夸大而已)
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别传》(这两段都是关于汉中之战的描述,可以体现出赵云的有勇有谋。此战之后军中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旧唐书·薛登传》
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三国志》载杨戏《季汉辅臣赞》
谦和谨慎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赵云别传》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赵云别传》(这2次进谏体现出赵云谨慎的性格且颇具政治战略目光)
先是,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赵云别传》
“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赵云别传》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赵云就是一个蜀汉栋梁,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忠肝义胆的优秀将领。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