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趣闻】外国木匠是怎么打造桌游经典的?
2021/12/09121 浏览综合
提到桌面游戏,你会想起什么?
是扑克牌?象棋?还是跑团或是狼人杀?
如果把游戏的各个分支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桌游可能仅仅只是这棵树上的其中一个分枝。
而今天要提到的这家公司,则真正改变了桌游的历史,甚至也撼动了大树的根基,让它抖落下无数甘甜的果实。
这家公司就是创造了《战锤》系列的Game Workshop,游戏车间。

从外包棋子生产商开始
看着Game Workshop(下称GW)在英国的总部,谁能想到,GW最初仅仅只是一间公寓里的小作坊?
1975年的伦敦,约翰(John Peake),伊通(Ian Livingstone)和史蒂夫(Steve Jackson)三个年轻人一起创立了Game Workshop。

最初,他们还只是缩在公寓的一个小房间里生产围棋之类的木板游戏,或者是外包其他公司的棋子来维持生计。
那个时候,市场对游戏的概念也就仅仅停留在战棋推演和各种棋牌类游戏,电子游戏的概念尚未成熟。
那个时候,做游戏的理想就是如此遥远。
为了拓宽业务,三个人还利用印刷设备创办了一份名为《猫头鹰和黄鼠狼》的游戏报刊,主要刊载各个渠道的游戏资讯,而这份刊物就是后来GW官方刊物《白矮人》的前身。

1975年6月的时候,担当《猫头鹰和黄鼠狼》主要写手的史蒂夫了解到一种全新的桌游:《龙与地下城》(即DND跑团)正在美国流行。
DND的系统和玩法设计让史蒂夫大为震撼,他当即决定要用这期全部的篇幅向英国人“安利”这款划时代的桌游。
在文中,史蒂夫把DND吹到了天上,声称“整个英国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比得上DND!完爆懂吗!”
实际上,这时候《猫头鹰和黄鼠狼》才发行到第六期。

但好巧不巧的是,史蒂夫的文章刚好被DND的投资人兼设计师之一布莱恩看到,布莱恩深感知音难觅,于是直接送了一套初版DND给GW公司,并直接指名让GW做DND在英国的代理发行商。
可能做游戏的脑回路都异于常人,也有可能布莱恩是真的不知道GW只是个三人木工作坊,总之这桩买卖就这么成了。
约翰不太想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一款刚面世的游戏上,于是一走了之;而伊通和史蒂夫也没什么钱盘下一家店面,于是只能靠电话邮寄的方式运营,三人木工作坊就这样变成了两人电话作坊。
好在DND并没有让GW失望,在他们的推广下,DND在英国很快就成了现象级作品。
写自己的游戏——中古战锤的诞生
DND的成功让GW有机会接触美国更多的游戏公司,并逐步拿下了更多游戏的代理发行权。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做另一种东西:模型。
拿到了更多游戏发行权的GW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英国本土的一些原创游戏上,而他们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创建自己的品牌,属于自己的游戏。
最终,GW以英国原创的桌游《Reaper》为基础,创造了一款全新的游戏,这款游戏就是《中古战锤》。

《中古战锤》是一款糅合了大量西方奇幻元素的大型桌游,有着十分庞杂、详细的背景故事和人物设定。
人类、矮人、精灵、蜥蜴人等种族的秩序阵营,混沌恶魔、鼠人、兽人等种族组成的毁灭阵营,甚至还有不死大军和食人魔这样的中立阵营。
不同阵营和种族之间彼此互相争斗、联合,构成了一段长达数千年的魔幻史诗。
GW的作者们在创作“战锤”的过程中,不但引入了西方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各种奇幻元素,还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给每一个种族每一个阵营都设计好了兵种和详尽的背景故事。
当玩家以其中一个种族为起点开始了解种族的玩法和背景故事的时候,就仿佛在阅读一本气势宏大的奇幻小说。
《中古战锤》的另一个亮点是DIY的乐趣,玩家只是买来模型拼装上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上色(或者找人代工)。
这也许是个很复杂且考验耐心的工作,但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巨大的。直到现在,还有人购买战锤的模型不是为了游戏,而是单纯为了涂装,摆着好看。

和许多桌面游戏一样,战锤的游戏走向是依靠骰子驱动棋子来决定的,不同的棋子会有不同的攻击模式,而不同的兵种也会在编队里占用不同的积分。
玩家间的对局一般为2000分,对局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而那些真正庞大壮观的对局,很有可能要玩家背着行囊搭着帐篷来一场持久战。
战锤玩家的热情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这些旁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实际上来自这个品牌长久以来的优秀沉淀。
《中古战锤》让GW名声大噪,也成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奇幻桌游之一。
走向太空的40k
中古战锤打造的世界是不能复制的,但战锤的成功可以复制。
1987年,太空题材的《战锤40k》(或者称《战锤40,000》)横空出世。所谓的“40K”,其实是指的在浩瀚宇宙中以人类历史计算的40个千年。
和中古战锤那般完全架空的虚构世界不同,《战锤40k》似乎是对现实世界人类历史的延展和设想。
在40k的剧情里,人类实现了星际航行,展开了对无边宇宙的征服,但却也因此与宇宙当中的其他文明甚至亚空间邪神接触,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整个宇宙的故事也随着各个阵营的视角展现给了玩家。

不仅仅是宏大的宇宙背景,《战锤40k》在故事创作上也融合了多种故事体系的灵感,各种故事体系和艺术风格都夹带其中。
你可以看到来自全世界的文化风格和在《战锤40k》里,文明的毁灭和兴起,生命的繁荣和凋敝都只在转瞬,人性、信仰、战争等议题在数以万亿计生灵的死亡中被反复探讨。
围绕着对人类未来四万年历史的狂想,这一出悲壮而梦幻的太空史诗就这样拉开帷幕。
在讲述40k的故事时,一般以人类帝国的伟大领导者:帝皇为中心。
他是一位永生者,更是一位强大的灵能者。
为了人类种族的繁荣昌盛,他和以他基因制造出来的二十一名基因原体一起,率领着庞大的舰队征服银河。
一边远征,一边宣扬科学,破除迷信。帝皇相信这样可以让人类免受亚空间的侵害,长久的发展下去。

但在第三十个千年,手握“战帅”大权的基因原体之一:荷鲁斯遭到了邪神蛊惑,最终发起了血腥的叛乱。
“荷鲁斯之乱”让帝皇的心血功败垂成,大部分原体都在这场浩劫中消逝,人类的历史又开始向后倒退,一直到玩家所知的第四十个千年。
《战锤40K》所记录的四十个千年,建立在人类幻想的肩膀之上,并启发了更多类似题材的游戏和作品诞生。
比如,暴雪广为人知的RTS大作《星际争霸》就借鉴了《战锤40k》。

在顶点无路可走的中古战锤
尽管在国内,玩家们一般用“战锤”来指代《中古战锤》,但在外网,“战锤”一词更多的指的是《战锤40k》。
根据GW官方的推算,战锤40k的受众数量可能是中古战锤的五到六倍。
现在来看,“40k”能后来居上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秀的故事,也是因为中古战锤本身过于复杂的规则,直接劝退了相当多玩家。
虽然对于桌游玩家来说,阅读文字已经是游戏过程的一部分了,但中古战锤复杂的算法和过于庞大的阅读量已经把这个游戏的学习成本拉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

另外,《中古战锤》的老玩家们经常仗着自己有绝版的旧模型而拒绝购买新模型。
这并不是因为新产品不好或者诚意不够,相反,作为新时代的产品,新模型无论造型还是质量都远远高于旧模型。
但对那些已经购买了绝版模型的老玩家来说,有了一套绝版棋子再按照不断更新的规则游玩就够了,没必要重新购买、涂装新的。
而对这些玩家来说,绝版模型似乎也能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用来展示自己的资历。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GW:《中古战锤》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盛极致衰的局面,不破不立。
2015年,GW的官方系列小说《中古战锤:终焉之时》(The end times,简称“ET”)发售了,和许多小说打败反派的合家欢结局不同,这部小说指向了中古战锤惨烈的结局——灭世。

是的,灭世。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星球化为废土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世界都爆炸了!
在这场“终局之战”中有许许多多的“最后一战”作为插曲,无数玩家喜爱的角色就此殒命。
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星球最终都化为碎片,玩家的“中土梦”不复存在了。
按照战锤系列一贯的绝望基调,灭世的结局其实已经是注定的了,但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让人防不胜防。
“不管中古大陆的各大种族如何强大,也不管各个种族有什么样伟大的英雄领袖,都终究抵不过GW那无懈可击的财务报表。”
再见了!中古战锤!
2015年7月,拥有32年悠久历史的中古战锤正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战锤:西格玛时代》(AOS)。
相较于复杂冗长的《中古战锤》,AOS的规则书精简到了极致,甚至在最初发售的时候仅有4页。规则的大幅度简化让已经习惯了厚重规则书的中古战锤玩家感觉无所适从。
而GW官方的态度则是“我们只是卖模型的,规则书什么的都只是副产品。”

虽然做出这个发言的CEO最终卸任,但这样的想法在GW内部恐怕不是个例。
在那段时间,甚至有战锤官方实体店的店员直接对玩家说:“现在已经没有《中古战锤》了!只有西格玛!”
遭到冷遇的玩家们因此对AOS好感骤降,AOS一度成了“谁玩谁XX”的代名词。
不过,等到AOS的新模型开售的时候,大量的商品直接在官网售罄,一些冷门商品甚至也成饿了抢手货。
至于那些还在犹豫或是仅仅只是手慢的玩家来说,等待他们的是网页里大片的“飘红”,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本来打算入手的模型售空、下架。

现在当你走进战锤的官方实体店,大可请求店员为你细细讲述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毕竟这时玩家心态的起起落落,恐怕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
敢把所有玩家都得罪一遍的公司也是世所罕见,但GW真的这么做了,而且从结果上看还活得很好。
现在的GW和战锤
不过AOS真正回暖还是在2016年,这一年官方终于为AOS整合了一份较为完备的规则书:《将军手札》。
那些还在AOS坑内坚持的玩家终于“有的玩了”,而这也直接促成了不少还在留恋观望的中古战锤玩家的“回归”。
这时的AOS已经得到了玩家的普遍认可,新规则很容易上手,而且游玩起来似乎比中古战锤流畅的多,这些优点使得AOS没有前身中古战锤那般硬核,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现在,GW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在全球有四千多家销售网点和实体店,而超过70%的销售额来自英国以外,是彻彻底底的国际化公司。
除了主业模型和战棋游戏以外,GW还和其他游戏公司合作,出品战锤题材的电子游戏。比如《全面战争:战锤》系列,和《战锤:末世鼠疫》等。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战锤全战吧最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古战锤吧。

尽管桌游(尤其是战棋类桌游)在国内其实并不算流行,但其影响是深远的,有机会呦游会单独拿出一期细说。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呦趣闻】,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