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新三国新年吃年夜饭发压胜钱
2021/12/1652 浏览九州阁文章集合
每年春节都要吃的年夜饭,曹操曹老板的第四个儿子、东汉三国时期的大诗人、与同样文采出众的刘桢并称为“曹刘”的曹植,就曾写过一首叫做《元会》的诗,就是专门讲的某一年他们家过春节时候的场景: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曹植:这才是真正的春节嘛,就是快乐!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过年的情景,大家穿着华丽干净的衣裳,长幼有序的排座着吃年夜饭,还有歌乐弹唱,而关于年夜饭的描述,也就中间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这两句了,大体意思就是曹植他们过春节时一边饮酒一边听乐一边恰美味的年夜饭。不过,平民老百姓可吃不起这么丰盛的年夜饭,那么那时候的平民老百姓的年夜饭又是怎样的呢?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下五辛盘……各进一鸡子。”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在过春节时会先喝花椒酒和柏叶酒,再喝古人认为能压制邪气、制服鬼怪的桃树的枝、叶、茎所煮出来的饮品——桃汤(顺便说一下,正因为古人对桃木的迷信,所以咱才会在影视剧里面看到有人被鬼上身时,那些被请来的道士们拿着桃木做成的剑在那挥舞着驱鬼避邪);随后再喝相传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所创的、可以对免疫瘟疫有一定作用的屠苏酒。

除了喝各种避邪避疫的饮品,他们还吃很粘牙又很硬,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麦芽糖的胶牙饧。你要问吃这个硬邦邦的玩意儿干哈,当然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牙口好了,那牙口好自然就胃口好,也就身体倍儿棒啦!不仅如此,他们还吃五辛盘。那么五辛盘是个啥东东?《风土记》就曾记载:“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翻译过来就是说春节的时候要吃五辛盘,那么隋朝的官员给《风土记》注解的时候就解释说:五辛就是指用五种吃起来有点辛辣的蔬菜做成的蔬菜沙拉盘,他们能够活动身体里面的五脏。那么到底是哪五辛呢?就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还有香菜。不管吃五辛盘的寓意怎样,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可都是绿色健康食品实锤了!所以调理保健的效果也肯定不会差!你看看,古时候的中国人就已经对健康饮食非常有讲究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不光要吃这些,而且在过春节的时候,他们还要“各进一鸡子”,光看这字面意思小伙伴们可千万别以为是把小鸡宝宝拿来炖汤,这鸡子其实是鸡蛋的意思。《风土记》中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所以按照道家的说法,生吃鸡蛋就是为了修炼形体,长生不老,最终得道成仙(但我咋听着这么悬呢?)
讲了这么多有关吃的方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讲讲三国时期的春节祝福语应该怎么说。在中国古代用来祝福的词语中就有这么一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五福临门”,按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五福就是福、禄、寿、喜、财,但是古人可不是这样说的,因为在《尚书·洪范》中就详细地描写了这五福到底是哪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五福的第一福就是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是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是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福是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美妙了。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穷度日,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为贫穷而烦恼,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贫穷但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天降横祸不得善终……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这些只是单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
那么在这里我考考小伙伴们,能让小朋友们感到开心和喜悦的东西是什么呀?当然就是红包啦!因为过年时小朋友们除了可以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最期待的事情当然还是希望拿个压岁钱。那三国时期有压岁钱吗?其实早在汉代就有了压岁钱这个说法,不过那时候不叫压岁钱,而叫做厌(发音跟压是一样的)胜钱 。因为厌胜钱相当于是一种纪念币,上面一般都会刻些吉祥话什么的,它不是有印上五株的那种汉朝官方流通货币,你要拿这个去交学费,校长估计都得白你两眼。

而在汉代最常见的流通货币主要还是五铢钱,我们今天的100块钱放到汉朝,那玩意儿就叫做直百五株,就是说这一个直百五铢,就等于是100个五铢钱,所以在西汉和东汉中间夹着的新朝,也就是王莽时代,才有一刀平五千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一口刀就等于是五千块钱。东吴的孙权更狠,他那边直接就玩什么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两千,甚至连大泉五千的都有,我的天,人家好歹还是一口刀才算你5000块钱,你这一个铜板就算你5000块钱,这不明摆着坑人吗。
现在我们回归正题:最后我们再讲一下古代春节必备的环节——祭祀,三国时期也一样。这祭祀可是每年古人过春节的时候必备的环节,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因此,祭祀先祖也是三国时期人们过春节最重要的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虽然三国时期已经距离我们现在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我们依旧能从史书的记载和诗歌中体会到三国时期的春节是怎样的热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官方大大也能出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