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将军马超

2022/01/0772 浏览九州阁文章集合
TapTap
马超出生于东汉末年豪门望族,其祖母为羌族。马超的祖父是凉州姑臧的马肃(据说是古罗马人后裔),而马肃是东汉初年开国重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公元221年刘备称帝,马超为骠骑将军,斄乡侯。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并称为五虎上将,封谥威侯,神威天将军。公元222年,马超病逝,终年47岁。
马超字孟起,三国西凉(今武威)人,别称“锦马超”、号称“锦袍将军”,“锦”是漂亮的意思,马超穿戴很讲究,总是白衣白甲,而且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眼似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黑马银枪,银甲白袍,长相出众,身材健壮,武艺高超,所以人称“西凉公子”、“锦绣马超”。西凉马超从小继承了其父马腾的羌族血统,能以区区弱冠之龄,助族人荡平西凉边陲之地。初平三年,马超随父东征董卓,率铁骑一夜奔袭八百里,直逼长安城下。曹操赤壁战败,马超、韩遂势力渐侵关中,“西凉军马,个大腿长”,据《魏略》记载曹军感叹:“关西军精锐,习用长矛,没有精选的前锋,是挡不住关西兵。”可以看出“西凉铁骑”应该是惯于使用长矛的精锐骑兵,铁甲骑兵,长矛大枪,曹军见之无不退避三舍,曹操经常嘱咐他们:“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西凉铁骑”的威名,来自于对曹魏全国的对抗,据《山阳公载记》上说,渭水之战时,曹操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实在是对马超及其所统领的部西凉军团深感惧怕。
曹操与马超、韩遂大战,曹战败,于乱军中逃窜。有人喊: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挥剑就把胡子割掉。又有人喊:穿红袍子的是曹操!曹操就把红袍脱了扔掉。“割须弃袍”这一狼狈的成语由此而来。若非许褚相救,一代枭雄定当被西凉马超刺死。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这直接造成了曹军中流行起了“恐马症”,都传说马超军的长矛阵无坚不摧!重甲难防,马快枪长。及早远避,不敢招惹。
以马超为首的西凉铁骑,攻击力极强,是乱世三国中的一支王牌部队,几乎是战无不胜。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西凉马超”,马超、马超,马上超人,马超是西凉铁骑最卓越的领袖人物。“凉州铁骑”原为马腾、韩遂的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接管了这支部队。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战力惊人。自古陇右出精骑,《史纪》四十三作《凉州大马歌》:“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据说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西凉铁骑的作战是方式是古罗马军团和东汉初期的凉州铁骑完美的结合,兼具了两者的优秀特质,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途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凉州人的特质和大宛马的耐力,从凉州东汉雷台汉墓出土的凉州铁骑方阵看,也确实如此。
焉支山一带是天然的草场,羌、氐、月氏、匈奴,以及后来的突厥、回鹘、吐蕃等都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河西走廊归入大汉版图之后,焉支山脚下的山丹军马场为汉帝国所全面控制。匈奴人诚惶诚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河西走廊上这块水草丰美的好地方,并且吟唱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骑兵不仅需要精兵强将,更需要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来无风,去无踪,冲锋陷阵的战马。马在三国时期已经成为重要作战力量,在西凉这样的尚武之乡,诞生了善战的西凉铁骑。西凉铁骑的马匹是大宛马,也有蒙古马、羌马,更有众多的杂交马。西凉铁骑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以其迅捷的进军速度和极具攻击性的作战能力,常常让对手措手不及,让强敌望而生畏。
西凉马超的部队,大半都是西凉人,兼有游牧民族血统,彪悍力猛,武艺高强,所以人们常常称他们为“西凉铁骑”。军马在古代战争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快如闪电的精锐骑兵可以长途奔袭,可以声东击西,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马超先祖是大名鼎鼎的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世代为西凉豪强——据说马超部队结合自身野战的特点还从建制到战法吸纳了罗马军团的长处。
《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西凉铁骑”的最大威风,也可能就是上面所说的,当大军兵临界益州城下时,惊得满城震恐,因而就早早地投降了。西凉马超的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足以说明“西凉铁骑”的威力。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这支周身精钢铁甲的西凉铁骑,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后来“西凉铁骑”成为蜀国最具有攻击力的骑兵部队,五虎上将马超率领下的这支重甲骑兵,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
后来蜀国建立之后,也正是这支西凉兵团,一直把守着蜀国的边疆之地,使得外敌不敢侵犯。由此可见,西凉铁骑的战斗力是一流的,也是极其凶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