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探究诡异的兔子童谣
2022/02/28169 浏览综合
原作者为知乎用户@叶辰渊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许多人都可能听说过这首据说是“兔子童谣”,这首童谣在网络上往往被称作“诡异童谣”。关于它的说法和解读层出不穷,不尽相同。

根据网上流传的说法,把这个童谣每句的字数连起来:5 4 5 4 5 4 5 4 10 9 4 8。谐音为“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而且,把整首童谣居中对齐后,呈现的是一座墓碑的形状。
_____大兔子病了_____
______二兔子瞧______
_____三兔子买药_____
______四兔子熬______
_____五兔子死了_____
______六兔子抬______
_____七兔子挖坑_____
______八兔子埋______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_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_
______九兔子说______
__五兔子一去不回来__
另外,故事本身还有一处不合理:得病的是大兔子,为什么死的却是五兔子?网络上许多解释和猜想便从这一点出发,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这个童谣包含着一个关于阴谋和爱情的黑暗的故事,每个兔子都是情节中的一环。
关于这种猜测,完整版本可以看知友的搬运:https://www.zhihu.com/answer/210908650
所以...童谣中的兔子真的有那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童谣本身的信息少之又少,而解读中的“阶级”“爱情”几乎都是主观猜测。另外关于童谣还有其他的解析,如讽刺社会现象,隐喻政治事件等等,这里就不提了。
而要搞清楚为什么五兔子死了,以及童谣背后的秘密。得从它的来源说起。
网络上的各处流传的这篇“兔子童谣”以及解析内容基本一致,几乎都是相互复制粘贴的。而关于童谣的真正起源,百度百科提到这是出自于《鹅妈妈童谣》。

《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是英国的一部童谣集,最早于十八世纪被出版,版本众多,里面收录了英国各地的一些童谣儿歌。

而《鹅妈妈童谣》在网上往往被称作“黑暗童谣”,据说里面的一些童谣反映了一些黑暗残酷的现实,例如这首《莉兹·伯顿拿起斧头》据说就出自于鹅妈妈童谣。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and gave her father forty whacks.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she gave her mother forty-one.
翻译:
莉兹·伯顿拿起斧头,
劈了爸爸四十下;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又砍了妈妈四十一下。
这首童谣其实有着真实的背景故事:1892年,安德鲁·伯顿和他的妻子艾比·伯顿被人用斧头砍死在家中,而他们的女儿,33岁的莉兹·伯顿(Lizzie Borden)成为头号嫌疑人,最后她却被法院宣布无罪释放。后来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这首童谣。
虽说如此,但事实上“鹅妈妈童谣”在英语国家往往作为童谣儿歌的代称。且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瀑布城,时间也对不上,这首童谣也并没有被《鹅妈妈童谣》收录过。
另外还有一首《妈妈杀了我》则是出自《杜松树》,收录于最早的《格林童话》里。这里不多说。
言归正传,我找了《鹅妈妈童谣》的几个版本,发现里面都没有关于“十只兔子”的,唯一有点相似的只有那篇著名的“十个小印第安人”。
十个印地安小男孩,为了吃饭去奔走;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
九个印地安小男孩,深夜不寐真困乏;倒头一睡睡死啦,九个只剩八。
八个印地安小男孩,德文城里去猎奇;丢下一个命归西,八个只剩七。
七个印地安小男孩,伐树砍枝不顺手;斧劈两半一命休,七个只剩六。
六个印地安小男孩,玩弄蜂房惹蜂怒;飞来一蛰命呜呼,六个只剩五。
五个印地安小男孩,惹是生非打官司;官司缠身直到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印地安小男孩,结伙出海遭大难;青鱼吞吃血斑斑,四个只剩三。
三个印地安小男孩,动物园里遭祸殃;狗熊突然从天降,三个只剩两。
两个印地安小男孩,太阳底下长叹息;晒死烤死悲戚戚,两个只剩一。
一个印地安小男孩,归去来兮只一人;悬梁自尽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再加上“兔子童谣”怎么也不像是直接翻译过来的,也没有其他相关的信息,所以这首兔子童谣显然不是出自于《鹅妈妈童谣》。
而关于童谣的讨论中往往有人会提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着民俗学家司马子鉴和杨乐乐在一座山村里发现的一首童谣展开,其中的“虾子童谣”和网上的兔子童谣几乎相同:
大虾子病了,二虾子瞧,三虾子买药,四虾子熬,五虾子死了,六虾子哀,六虾子坐在地上哭起来,七虾子问他为什么哭?六虾子说,五虾子一去不回来!
全文也有知友搬运,故事本身挺精彩,推荐一读。不感兴趣或不介意剧透的请继续看。
故事中童谣就是隐喻着一段数十年前的往事。里面的角色是“虾子”代指的是“下乡知青”。另外还有上面提到的字数的谐音以及排列成的墓碑。而当事人之一把这些信息藏在童谣里并教给村里的小孩以流传下来。这些和上面对兔子童谣的那篇“解读”十分近似。故事中童谣就是隐喻着一段数十年前的往事。里面的角色是“虾子”代指的是“下乡知青”。另外还有上面提到的字数的谐音以及排列成的墓碑。而当事人之一把这些信息藏在童谣里并教给村里的小孩以流传下来。这些和上面对兔子童谣的那篇“解读”十分近似。
实际上,暂不论把那么多信息藏在一首童谣里让后人发现的方法是否可行,这篇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这篇小说出自于悬疑作家冯舒之手,于2008年刊登于《百花(悬念故事)》上。许多朋友可能还对此有些印象。
那么“兔子童谣”是否来源于从小说中的“虾子童谣”,并继承了其背后的含义?
并非如此。这首童谣早在2006年间,就已经冠上了“诡异童谣”的称呼,在各大贴吧、论坛里流传。所以“虾子童谣”和故事只有可能是受到了兔子童谣的启发而创作,而不是真正的起源。

这其实就和当年的那些所谓的“高智商推理题”一样,给的谜面难以提供足够的线索,答案全靠自己脑补。简而言之这类题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看答案,而不考虑人能不能想出来。所以不少人看到答案是那一长串解析后直呼坑爹。
如果要论时间,作家周德东在2005年写的中篇《空前绝后》里,也出现了类似的兔子童谣。
我首先看到了一家幼儿园。透过栏杆,我看见宽敞的大院有很多彩色的玩具,秋千,跷跷板,滑梯……
我已经几十年没有走进幼儿园了。我停了车,翻过栏杆跳了进去。
想起那些孩子,我感到这种灾难对于他们太不公平了……
由于天阴的缘故,幼儿园的楼里有点暗。如果没有一丝人气,连这样一个灿烂的地方都显得阴森。
墙上有孩子的作品。我首先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兔子,上面写着那首悲凉的歌谣: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叫。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十兔子问它问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死了再也回不来……
我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转身快步离开。
这首童谣在很多作品里也有出现,在此不提。
到现在为止,还是无法确认兔子童谣的真正起源。不过我在查找时发现,这首兔子童谣还有些其他不同的版本。例如在有的版本里,童谣的最后还有两句:
......
十兔子问她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高高的抬深深地埋
不要让大兔子爬上来
如果这个版本是童谣的“完整版”的话,则就否定了解析中“大兔子得病用五兔子做药引”的基本假设,而后面的解释更是被彻底推翻。说明解析本身可能并非童谣的原意。
同时我也猜想可能并非起源于网络,而是来自于现实中,导致一首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
经过一番查找后我发现,在我国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地区,流传着一种与“兔子童谣”有着密切联系的“秃子童谣”。台湾诗人,文学家舒兰先生曾搜集中国各地民谣,汇编成《中国地方歌谣集成》共七十册,其中记载了一个叫作《十秃子》的童谣:
大秃子有病,
二秃子慌,
三秃子骑马跑药房,
四秃子去买板,
五秃子去钻眼,
六秃子去钉钉,
七秃子去挖坑,
八秃子去抬,
九秃子去埋,
十秃子送山哭下来,
人家问他啥嘞哭?
他说死了一个秃烛台。
“秃子童谣”还有其他一些版本。例如下面的这个:
大秃子得病,
二秃子慌,
三秃子请大夫,
四秃子熬姜汤,
五秃子抬,
六秃子埋,
七秃子哭着走进来,
八秃子问他哭什么,
我家死了个秃乖乖,
快快儿抬快快儿埋,
别让那个葫芦籽儿迸出来。
这个版本后续要长一些:
大秃子有病,二秃子慌,三秃子去量米,四秃子擀面汤,五秃子捡了块板儿,六秃子钉了个眼儿,七秃子做了个小棺材儿,八秃子抬,九秃子埋,十秃子上坟哭起来,大哥大哥你哭嘛,俺家死了个秃冤家,埋的深露着筋,埋的浅露着眼,埋的不中不离儿露着小肚脐儿,到了门里,掉了秃子的棺材底,到了门外,掉了秃子的棺材盖,到了小王庄,掉了秃子的脑袋瓜儿。
另一个版本:
大秃子有病二秃子瞧,
三秃子买药四秃子熬,
五秃子买纸六秃子烧,
七秃子抬,
八秃子埋,
九秃子坐在炕头上哭起来,
十秃子问他哭什么,
九秃子说,
大秃子没死就活埋。
上面几个版本中,尽管与“秃子童谣”有相似之处。虽然人数不等,得病的都是大秃(兔)子,但最后死的仍是大秃子,而非其他秃子。
我试着继续沿着“秃子童谣”查找线索,还找到了令我略微惊讶的事物。
清朝末年,旅华美国传教士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搜集了北京地区流传的一百五十首童谣,著成《孺子歌图》一书。由北京汇文书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版。

这本由外国人汇编的童谣集不仅每首都有英文翻译,还配上了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照片。在当时可谓是当时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而在这一百多首童谣里有一首名为“八个秃子”(Eight Bald-heads)。


大秃子得病,
二秃子慌,
三秃子请大夫,
四秃子熬姜汤,
五秃子抬,六秃子埋,
七秃子哭着走进来,
八秃子问他为甚麽,
我家死了个秃乖乖,
快快儿抬快快儿埋。
这个版本的书中的童谣的原文最后少了最后一句,只有对应的英文"I fear a great hoard of the seeds of his spirit will spring from ground."
这可能是关于“秃子童谣”的最早的记录。
根据目前找到的这些信息,似乎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网络上流传的“兔子童谣”,实则是起源于中国华北一带的“秃子童谣”。其中死的是大秃子而非五兔子。
顺带一提,之前曾提到有说法称兔子童谣记载于《鹅妈妈童谣》而又否定了这一说法。现在看来这样说倒也没错——兔子童谣起源于秃子童谣,秃子童谣见载于《孺子歌图》,而《孺子歌图》的英文名为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那么兔子童谣确实来自于“中国的”鹅妈妈童谣。
如果将“兔子童谣”里五兔子的死归因于的作者刻意或无意间的修改,实则不妥。除了华北流传的秃子童谣外,我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童谣。
例如安徽芜湖的秃子童谣:
城隍庙,刮大风,
十个秃子拜弟兄,
大秃子生病,
二秃子送信,
三秃子说,不要紧;
四秃子说,狠得很;
五秃子买板,
六秃子锥眼,
七秃子抬,
八秃子埋,
九秃子捧灵牌,
十秃子哭乖乖
山东青岛:
大 麻子有病二麻子掐,
三麻子买药四麻子熬,
五麻子买板六麻子钉,
七麻子挖窝八麻子埋,
九麻子上山哭起来,
十麻子问他哭什么?
“高高的天矮矮的地,
不让大 麻子跳出去!”
还有在四川流传的“麻子童谣”:
大 麻子有病二麻子瞧,
三麻子买药四麻子熬,
五麻子买板六麻子钉,
七麻子挖坑八麻子埋,
九麻子坐炕哭了起来,
十麻子问你哭什么呢?
“大 麻子走了没回来。”
另外一个版本:
大 麻子病了,
二麻子医,
三麻子买药,
四麻子熬,
五麻子买板,
六麻子钉,
七麻子做棺材,
八麻子挖坑,
九麻子埋,
十麻子一路哭的来,
十一麻子问他哭什么?
他讲大 麻子死掉了!
在各地流传的版本在句式,内容上不尽相同。例如上面四川的“麻子童谣”,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大 麻子麻二麻子麻,
三麻子上街买沱茶,
四麻子生五麻子死,
六麻子上街买钱纸,
七麻子抬八麻子埋,
九麻子伤心哭起来,
害怕五麻子活转来。
在这个版本里死的是五麻子。此外还有:
一娃儿胖,
二娃儿瘦,
三娃儿上山割腊肉,
四娃儿吃,
五娃儿死,
六娃儿上山买火纸,
七娃儿挖,八娃儿埋,
九娃儿跟到后头哭起来,
十娃儿问他哭什么,
五娃儿死了划不来。
类似的还有:
一娃子哭,
二娃子笑,
三娃子起来窝趴尿,
四娃子喝,
五娃子死 ,
六娃子上街买草纸,
七娃子抬,
八娃子埋 ,
九娃子哇地哭起来,
十娃子问他哭啥子,
他说五娃子死了划不来。
我本人并非民俗学方面的专家,所有资料都来源于互联网,没有能力对上面所有童谣的起源、演变与关联做出详细的考证。仅能尽可能多的汇集有关信息,以供各位交流讨论。我在网上能找到的所有秃子童谣及类似的版本里(暂且将所有童谣里的角色都称为“秃子”),并没有找到民间流传的童谣里有“大秃子得病而五秃子死去”的版本。
换句话说,有的版本里大秃子得病,有的版本里五秃子死去。但并没有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所以这些民间流传的版本里不可能存在什么阴谋的说法,仅仅是描述了一个人病死下葬的故事。
所以根据这些我得出的结论是:网上流传的兔子童谣起源于中国的民间儿歌。而在网上找到的版本里并没有出现类似“大兔子病了五兔子死”的情节,所以这应该是兔子童谣的作者改编后加上的。
而对民间流传的“秃子童谣”及其他版本,我个人没有能力从专业的角度予以分析解读。如果各位听过类似的童谣,或者对这些童谣有什么看法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里交流。有纰漏错误之处欢迎指出。
至于网上那一大段解读是兔子童谣作者自己设定的谜底,还只是如上所说的“过度解读”。恐怕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