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社群流量:游戏厂商的下一片战场?| IGN 中国
2022/03/26137 浏览综合
三月中旬,全球爆火的沙盒创造类游戏《罗布乐思(Roblox)》发布了一条公告,确认其开发者运营团队即将入驻社群工具 Fanbook,旨在提高社区创作者之间的协作效率,助力创作者们生产更多优质内容。
无独有偶,近日在各个渠道公测的《庆余年》手游,早在今年年初,就与另一新兴社交平台 NOKNOK 开展了深入合作。得益于此,游戏在内测期便获得了大量精英玩家,基于平台自带的各种互动激励玩法,也成功挖掘出不少潜力内容生产者,形成的良性 KOC 生态为其日后正式推广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游戏测试阶段较难把控的玩家舆论问题,在这里似乎不存在,玩家都在积极地为游戏「出谋划策」。
从私域社群获取用户,似乎已经成为游戏厂商们寻找新玩家的突破口。
事实上,这套模式最早在电商范围内流行起来,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公域获客成本。相比传统销售市场,游戏推广在这套逻辑下的运转可能更加顺滑。
玩家群体对于垂直领域的社交渴望,自始至终就没有减弱过。
回溯十几年前,依托于综合游戏门户的 bbs 论坛,承载了大量游戏爱好者的交流、分享乃至寻找同好的需求。其中一些现在仍旧保有不小流量。到了今天,QQ 群与微信群成为了人们沟通的主阵地,尽管有诸多限制和不便,大家依然能在里面聊得热火朝天。
基于游戏兴趣产生的裂变效应,远比我们想象中强烈。聪明的游戏厂商已经察觉到这个机会,开始以官方身份针对性入驻各种游戏社区平台。
凭借便利的社群聚拢工具,再偏门的品类爱好者群体,都有可能自发膨胀至可观的规模。这些目标特征明晰且触达容易的用户,如果碰上定位对口的产品,所迸燃出的火花难以估量。
一方面,开发者对第三方社交工具的需求在扩大,另一方面,游戏社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 ——Discord 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5 年,主打游戏社交功能的 Discord,以「小众产品」的形象在海外悄然上线。当时没人能想到,它在短短几年时间中,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成长为令各大行业巨头侧目的庞然巨兽。

不差钱的微软曾开出 120 亿美元的高报价,想要将 Discord 纳入麾下版图。这种其他人看来求之不得的美事,被如日中天的 Discord 断然拒绝。事实上,大约在半年之后,他们的估值就飙涨到了 150 亿美元。
Discord 最早想要解决的只是「在线游戏语音」这样简单基础的问题。然而在扎实的语聊功能外,产品延展出了低负担且自由度极高的社区玩法。通过灵活却不失严谨的频道设计逻辑,它让几乎每位用户都能轻松寻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快在玩家群体里风靡。
正式上线的三年后, Discord 注册数已经突破了 2 亿。高速增长的影响力,令很多游戏之外垂直领域的爱好者融入其中,触达范围进一步拓展。

面对 Discord 在海外的卓越表现,国内互联网人自然不甘落后。截至今年三月,已有数款主打游戏领域的垂直社交产品投入运营。虽然其中大部分遵循了 Discord 的逻辑,但或多或少都彰显出了自己的特色风格。
由 TapTap 创始人张乾与黄希威自立门户后推出的「好说」,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款,已于去年 10 月正式上线。

「好说」官网介绍
这款产品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丰富而细致的聊天频道设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热门大作外,通过搜索,你会惊讶地发现,就算是极端偏门的小众作品,在这儿都有可能存在着专属的讨论场所。
根据张乾的说法,「好说」在他眼中的定位是「聊天室产品」,因此在功能逻辑上相对 Discord 还是存在一定差别。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用户无法自主建立频道,只能在官方预设的聊天室里以图文形式进行讨论。这或许就是上面所提,频道分类异常丰富的直接原因。
这种设计可谓有利有弊。以官方管理为主导的热门讨论频道,活跃度与交流秩序无疑有较高的保障。但在人气低迷的冷门社群里,你根本不会看见有活人甚至机器人出没 —— 而这样的「死群」可谓不计其数。
不过,「好说」目前的语音组队功能「好说巴士」的体验还不错,能够较为便利地支持开黑招募与团队内语音诉求,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私密聊天的缺失问题。

「好说巴士」语聊功能
文章开头提到的 NOKNOK,也是新近流行起来的垂直游戏社交产品。或许是为了体现出玩家们的情怀一面,它在开启后就立刻蹦出非常复古的像素风格开屏,用户默认头像阵列与交互按钮部分,也均采用了像素设计,简洁且不失怀旧。

除了能够自建频道外,相对于其他产品,NOKNOK 最大的特色可能体现于对第三方平台的友好兼容性上。
譬如 B 站,在 NOKNOK 体系内,玩家可以通过链接无障碍跳转至视频或直播页,点赞订阅等操作不受任何影响。产品现版本也支持用户绑定同步自己的 Steam 与 Switch 账号信息,并以此生成独立的角色卡,满足年轻人标榜与彰显自我的精神需要。
此外,BOT 工具也是 NOKNOK 运营环节的重要组成。根据测试,在其已有的 BOT 工具帮助下,群主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频道日常管理、内容订阅推送、抽奖活动等实用功能。对进驻平台的厂商而言,BOT 也是轻松实现定制化玩法的途径。
以《CODM》为例,官方根据目标玩家群的喜好,在 NOKNOK 对应频道提供了武器配件 BOT,转盘模拟器 BOT 等特色功能,扩展玩法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用户黏性。
当然,这款产品本身还有些不足。比如语音群聊,目前就没有进行实装。因为上线时间不长,想要看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估计还得等些日子。

NOKNOK 界面
至于「开黑啦」,相对而言算是启动运营比较早的一家,专注方向也较为明确。
它所主打的功能就是开黑招募与群语音功能,针对品类以 PC 游戏为主。整体框架视觉上也与 Discord 更为接近。优势方面,语音质量佳、无广告、海外专线等特点,都令其吸引到了相当数量的用户人群。

「开黑啦」PC 端
正因为此,「开黑啦」明显将开发资源倾斜在了 PC 侧,导致移动端体验不佳。而社区功能体系下的讨论氛围也比较弱。
除了这些,市面上还存在 Fanbook、Mew 等产品,都可归纳为「功能接近,侧重不同」。

专注二次元游戏的「MEW」
在年轻一代眼中,「游戏社交」绝非伪命题。玩游戏这个概念已从旧思维下完全独立的个人行为,逐渐转变为各环节都充满沟通交流元素的群体活动。
开黑组队、实时连麦、信息查询、同好搜寻……这些围绕游戏过程各环节的硬性需求,放到以前都必须借助不同工具来分头完成。然而,通过新兴游戏社交产品,原本割裂分离的解决方案终于可以系统化整合,在单个平台中打包实现,一站式服务所带来的便利性提升毋庸置疑。
更关键的是,这些工具已切实为游戏持续运营的各个周期层面提供了积极助力,在开发者心目中地位愈发重要。
拿中小型厂商来说,搭建完全自主的传统社区,成本相对昂贵,性价比往往不高。但若是以认证后的官方身份,入驻已有流量基础的外部品牌频道,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自己在宣发管控上的投入,同时还能快捷地获取已成规模的优质私域玩家流量,无需担心遭遇流量被导向外部等负面问题。这些肉眼可见的优势点,促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实惠且安全的合作模式,以替代相对传统的旧社区手段。
文中所提及的这些产品,现在已经成功冲在前列。作为行业生态中越来越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未来究竟能为整个游戏市场带来多大的正向加成,我们拭目以待。
IGN 中国原创内容,原作者 WaterAsh,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