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麒麟儿——姜维
修改于2022/03/30144 浏览九州阁文章集合
三国中姜维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之一,不知道为啥游戏中的表现平平无奇,或许也跟三国演义人物定位有关,下面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将军——姜维。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注定是个悲剧英雄。年少时姜维在给他母亲的一封信中写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从中看出,姜维是一个品质高洁,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他未来会选择一条艰难的路,继承武侯遗志,怀着和诸葛亮同样匡扶汉室的梦。哪怕那仅仅是个梦。 姜维出场于《三国演义》的第九十六回,此时正值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节节胜利的时候。这年26岁的姜维的出现给诸葛亮北伐制定的计划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怎奈诸葛亮多智,而魏国守将大多过于愚笨,诸葛亮用计收降了姜维。从得到姜维的那一刻起,诸葛亮就努力培养他作为匡扶汉室的接班人,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的期望。但也正是从那开始,姜维的一生就像被命运无情的诅咒了一般,开始了他的悲剧人生。
![[嗒啦啦2_乖巧]](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e1c24f8566fda8255009cae7e503676c.gif)
![[嗒啦啦2_乖巧]](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e1c24f8566fda8255009cae7e503676c.gif)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柱石倒塌,自此以后,再不复曾经的辉煌。姜维在蜀汉无任何根基,在朝中无人照应,在外领兵时常被掣肘,更因降将身份受朝中重臣排挤,不予以重兵。不得已,姜维浪费了青春年华,为蜀汉守边关十余年,他不断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等到公元253年,此时已经51岁的姜维被拜为大将军,也正是此时他才真正的能够为继承武侯遗志,匡扶汉室而奋斗,领兵北伐中原。
魏蜀吴三国后期,连年征战使得各国人口不断减少,人才凋零,蜀国更是如此,以至于后世无奈的说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军事重任全系于姜维一身。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论才能,魏国大将邓艾称赞姜维为一时雄杰;论为人,姜维更是堪比诸葛亮,清廉朴素,不喜良田美妾,极有节制。
“身后无主,纵夺得祁山九寨,又有何为”。读史读到伤心处,一句话使得无数人潸然泪下。姜维终其一生,都是那个欲求机遇而不能得的人。不是被敌人所败,就是被国人掣肘。蜀汉后期,就给姜维的是一个连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棋局,姜维步步小心,哪怕最后以己为棋,只愿将死这死棋下成活局。面对魏国大军来犯,身在沓中的姜维还是能够杀过阴平桥,大败诸葛绪,带兵到达剑阁,抵挡住了钟会的大军。如果没有邓艾堪称神奇的偷渡阴平和蜀后主刘禅无能,不抵抗开城投降的话,魏国不会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成功。
![[嗒啦啦2_记仇]](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4d24140484a5e5f0ace9962bdee344d7.gif)
![[嗒啦啦2_记仇]](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4d24140484a5e5f0ace9962bdee344d7.gif)
但是蜀后主刘禅的投降并不代表蜀汉真正的灭亡,姜维努力的筹划着复兴大业。他看到了钟会的野心,利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说服了钟会,以谋反为由囚禁了邓艾。然后姜维在给蜀后主刘禅的密奏里写道:“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
也许是汉祚已衰,天命难违。姜维的计谋到最后没有成功,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拖死了钟会和邓艾(一计害三贤)。当事败露,姜维面对围上来的士兵,拔剑上殿,往来冲突,却不想心疼转加。无奈之下,姜维仰天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然后自刎而死。此景让敌人感叹到:“蜀国之灭,绝非将军之过,实为后主无道所致。”
姜维在蜀汉最后的十几年里,面对无法扭转的局面,面对国内外的斗争和政治的打压。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如此压迫的夹缝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燃烧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也许,在他临死之际的时候。他想到年少轻狂时的自己;想到了对他声声呼唤的慈母;想到了对他寄予厚望的武侯。
![[嗒啦啦2_感到鸭力]](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620b7763e40f4f94476d9d764112d425.png)
![[嗒啦啦2_感到鸭力]](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620b7763e40f4f94476d9d764112d425.png)
但这一切,都已成泡影。
姜维死,遂汉亡。到此为止吧,姜维!你的一生很完美,你没有辜负你的恩师诸葛亮,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却因为黄皓怂恿刘禅,刘禅担心你成功后会谋反而急令你速回成都,使得这一次出征前功尽弃,最后蜀国都亡了,你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功说服魏国两个大将窝里斗甚至谋反,你的文武功绩,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