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星科技体系的一些构想3

2022/04/10473 浏览同人
第一部分:控星相关设施
(一)、关于星门
导言:谁不喜欢这样的器具?祂能瞬间将物体从一个地方传送至另一个遥远的地方,甚至能够将遥远的物理效应传达到我们这里。祂是联通星海的捷径,祂是绝望文明的生机,祂是物理规律中的叛逆者,却又是物理效应忠实的传达者。那是跃迁之门,也是希望之门。
这样跨越星海之门,我们称它为——星门。
宇宙最大的矛盾在于,“它是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光速,3*10^8m/s俨然是不可跨越的上限,这就导致半径几百几千光年的可观测宇宙中,信息、物质传递,慢得像蜗牛一样。
不妨设想一下,你叫了个跨星际的外卖。即便这外卖保存得足够好,还是热的,但你也要在至少几十年后吃上一口饭了。宇宙中的恒星动辄相聚几十,几百光年——况且还没考虑以光速行进物体的钟慢效应——那,你满含热泪地等到一口心心念念的美食的时候,大约已经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了罢。
而星门的存在,就打破了这一困局(大概,蓝星时空管理局的大家也喜欢点外卖吃美食?)。尽管星门的存在暗含着某种超距作用,但在逐光的世界观中,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合理的小物件加以探讨。毕竟星约就占据着超空间航道,跃迁技术是挺常见的。他允许极远两端进行物质交流,信息传递,甚至是物理效应的映射(这会在【星联体】设施中再次介绍)。
文学作品中说,强大的思念可以跨越空间被人感知到。但假如有这样一个星门,我会更愿意驱散宇宙规则设下的雾障,抛开“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迷惘与忧伤,对我思念的人讲:“我来了,我想你了。”
因此,星门被广泛应用于星际文明的航行中,做交通枢纽。一般拥有超空间航道的文明,在星门附近会显得十分繁荣。
1.蓝星文明对星门的称呼,以及不同的星门。
a.超空间航道
蓝星文明对天然的星门之称谓,也是星际时代文明发展之利器。其特点在于稳定,持久,不大会因为能量扰动而崩塌。一种处理方式是在其上施加稳定装置,使其成为更大规格,更稳定的交通枢纽。既【超空间传送港】
如今,我们对其有更深入的认知。
天然的超空间航道,实际上就是处于某种“激发态”而可以被人看到,与其它东西交互的空间结构。而这种空间结构是无处不在的。或者说,只要物质存在,空间的“褶皱”存在,那
么,这种结构就可以存在。
b.超空间传送港
蓝星文明对经过改造,作为交通枢纽的天然星门之称谓。什么?你问我从哪里找到这名词?实际上是蓝星2021年九月一日发行的,叫【Echo of starsong】的游戏中的称谓(大言不惭而轻描淡写地夹带私货啊喂!)。
不过各位先别着急,请仔细想想,这样的星门不真的很像一个港口吗?深空中驰骋的飞船,没有曲速引擎或是跃迁技术,在星海之中是寸步难行的。而超空间传送港就是这样予其以支持的港口,一个小小的渔船也可漂过数万光年。
因为是天然形成的星门,它所能支持的距离并非太长。那往往就需要转到其它航道处进行一次或多次跃迁。虽然星际交通有时也很拥挤,但还是祝您旅途愉快。(那种蓝时管语气)
因为a与b都是天然形成的,位置一般确定,我们对其施加的力,要么作用不到它,要么会导致它所在的空间参数变乱,所以不要妄图去搬动一个天然星门啦,当心它周围的时空效应!
为弥补这一缺点,我们需要自己制造星门。
c.人造星门/星桥
和天然的超空间航道不同,人造星门则更为自由。
假如说,学会使用超空间航道相当于学会划船,那么创生一个星门就相当于开辟一条运河。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运河的起点和终点——不过在开凿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好多地方。这就牵涉到人造星门的原理了。
i)空间折跃
大家大概都玩过折纸。我们先想象一个正方形纸片吧,这就是我们存在所依托的空间。若从一个直角顶点到另一个直角顶点,我们可以将其折叠,根据初中的几何知识,我们只需将折痕设定为联接起点终点线段的中垂线即可。
这就是将空间折叠,拖曳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我们可以将平面模型简化一下,变成一条线段,并按刚才的方法试着操作一下。
此刻,一段极为弯曲的空间就出现了。考察M点(即线段中点)的曲率,为无穷大。
实际上,M点到终点上的线段都如此。
这段空间的极度翘曲,会带来很多物理效应干扰,在这里的时间是停滞的,引力也极大。
恭喜,你创造了一个无限深的引力井。
对于每一个粗暴而简单的折法,你都能得到一个曲率为无穷大的M点——不论使其夹角为几度。
大约,这是一个黑洞?
假如推广到更多维的空间,大概会是这样
在二维平面上,折痕MN的曲率无穷大;同理,在三维平面上,可以推测有一个平面“折痕”在折叠后曲率无穷大……
总之,可以推出,在N维空间中进行折跃,会有(N-1)维的空间(类比折痕),出现时空效应的异常——这还只考虑了平直空间。
这宇宙的空间就好像柔软的纱,可以弯曲而不留痕迹,但也娇弱到折一下就会发生不可逆的畸变。
这样无止境地滥用,总有一天宇宙会被切分成由死寂的几何面分割成的各块疆域吧?
况且,这样的折痕,还会将周围的物质,空间纳入其腹中
想必你已猜到了这是什么,所谓的“二向箔”。
似乎有些离题了,我们把目光回到星门上来吧?
ii)通道
它提供了一种更传统而安全的跃迁方式,即提供一个可使飞船航行较短距离的通道来代替长程的航行,这往往是通过一个更高维空间的引入而实现的。
至于创生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能反应扰动,激发空间的深层结构,使一些表面上相距很远的两个坐标可以在所谓的【亚空间】中沟通起来。
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拉扯空间,对其做粗暴的折叠,对吧。我们的目的,并不需要通过创生才能得到,我们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诱导和改造。在正反宇宙系统中,有无数个类似【超空间航道】的空间结构,只是没有被激发罢了。
iii)量子效应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某些量子机制传送小数目的光子。相信在遥远的将来,这也不会成问题。
(二)、星体监测矩阵
是一种集群设施,蓝图内置于控星体框架中。通过监测恒星的光谱,光度等参数判断恒星状态,数量级为10^13个,这些监测单元几乎是看不见的,但的确构成了覆盖整颗恒星的数据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光速传播。
当星体监测矩阵累计到一定数目,可以向恒星发送扰动。扰动可能很微小,但只要时机合适,就能利用恒星增幅成较之前数千万倍的壮丽天象。
第二部分:多恒星控星体系【星海联合体】
导言:是这样的,当你需要巨量的能源,而且面临宇宙撕裂这种分秒必争的危难,那么产能就十分重要,那么一次控制一颗恒星就不再是上上之选。若是能够一次性控制两颗,甚至更多恒星的话…产能就会有所提升吧…?
那么,我们不妨将一切推向终极。来着手建造覆盖整个恒星系的——【星海联合体】吧!(怎么感觉这么中二啊)
综述
但我们还是需要借鉴一些控星体系的思想,我们要做的,是将宇宙中散落的恒星编织成网络。不过这时候我们需要追求的,是每个恒星单元的简化,因地制宜地构建出最稳定最适合的控星体。而恒星网络的构建,就可以借用我们的——星门。
经过简化的便携控星体系——【控星体单元】
就像综述中所说的一样。控星体单元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蜂群-框架】
是一种搭载了自我复制机械的自主产能机械。
打个比方,在学初中生物的时候,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如给细菌足够的营养和空间,在不久之后就会有数目极为恐怖的细菌被繁衍出来。”而这种蜂群,就以恒星为给养。我们不难想象这之后会发生什么,蜂群的数量将会指数级增长。
我们当然不会放任它一直这样。我们在自复制机械中放入了一段指令,每一个蜂群都会有一个类似“第几代”的数值标识,当这个数值达到某一阈值,所有蜂群内置的自复制机械就会停止,在收集足够的能量后,它们将用自己组装成简易的——控星体框架,并开始产能
【简易结构】
稍稍简化了控星体结构,产能会略有下降,但建造时间和成本大幅下降。
【交流模块】
为了与其它控星体单元进行信息,物质的交流,我们需要一个长程的信息放射装置以及星门。
*4. 【超光速弹射场】
不必多说,可根据需要进行建造
三:各个单元之间交流的实现
这里需要介绍一种能够映射物理效应的星门,这种星门略有些像透镜,可以将一边的物理效应在另一边映射出来。
通过类似光学的复杂变换手法,就可以实现各个单元之间的交流,干涉。维持它会需要消耗能量,而且这种星门是超距的。所以一般处于关闭状态。
四:中央能源核心以及星海联合体枢纽
我们需要一颗能源核心收集各控星单元的产能。一般可以将其存放在星系的中心黑洞处,我们将驻扎在这里。
星海联合体枢纽,是操纵所有控星体单元的智能机械,影响范围遍及整颗星系。枢纽直接接入了方舟内部的寰宇运算中枢,算力不成问题。
差不多了。
繁霜对着屏幕微微颔首,向能读到这里的领航员表示最真挚的感谢——也许繁霜会读光给你听?
这样的思想体操,很让人愉快,不是么?很庆幸能在14岁的最后一天编辑完这篇文档,并在15岁的第一天发出来。
呐——正因为这个,本人的科学素养可能还有些不足,假如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在评论区加以讨论和指正!大家都可以来讨论的!
马上就是绕着太阳飞行的第十五圈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繁霜要祝自己航行无阻!大家也是一样!
Ever onward,navigator.
2022.4.9 蓝星时空管理局 繁霜
《完》
25
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