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将
2022/08/02361 浏览九州阁文章集合
五子良将指的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右将军徐晃、车骑将军张郃。这五个人功劳都很大,不过具体表现却各不相同,结局也完全不一样。有的善终了,有的却屈辱而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五个人的大致状况。
1.前将军张辽。

张辽出身于雁门郡,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边境地区。张辽最初是跟着丁原混的,后来受大将军何进的指派前去招兵。不过招兵回来之后发现何进被宦官杀死了,紧接着董卓杀进宫,挟持皇帝。张辽和何进其他部队一样就这样成为了董卓的部下。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死后,张辽又成了吕布的部下。从张辽的这个经历看的话,能发现张辽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换主子,这种现象在当时很常见。不过张辽虽然是吕布的下属,由于他的部队是自己招募的,对他非常忠心,正因如此张辽部队独立性非常高。和吕布其他部队有点格格不入。吕布在下邳被杀之后,张辽率自己的部队投降曹操。张辽投降曹操之后,基本上横扫整个北方。之后张辽参加了官渡之战,进攻过袁绍几个儿子的城池,还远征过乌桓等等。而张辽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守合肥了。张辽在合肥的时候,孙权派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张辽派八百人进攻孙权,打得孙权丢盔弃甲。史书记载“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曹丕继位时候,对张辽是加官进爵,不过张辽在222年病逝。纵观张辽的一生,他在战场上的主要特点是作战勇猛。曹丕自己都说“此亦古之召虎也。”说白了他是个和张飞差不多的猛将,但不是合格的帅才。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善终了。
2.右将军乐进。

和张辽相比,乐进的历史就比较简单了,他刚出场就是跟曹操混的,自始至终就没有换过主子。和五子良将中其他人相比,乐进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个子比较矮。史书上都说他“容貌短小”。一个个子矮的人却能成为当世名将,可见乐进的付出绝对不比其他人少。乐进跟随曹操之后,可以说曹操时期的大小战役他基本上都参加过。战吕布、远征张绣、攻下邳、包围小沛、官渡之战、平袁谭袁尚兄弟、进攻荆州、战关羽等等,可以说,乐进的战斗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对于乐进,曹操对他的评价是“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就是对自己比较忠诚,战斗力很强。他和张辽都差不多,也是猛将的类型。不过他比张辽好的是,他没跟随过别人,所以曹操还是非常信任他的。
3.左将军于禁。

于禁最初是跟随曹操好友鲍信的,鲍信去世后于禁经过举荐跟随了曹操。虽然最初不是跟的曹操,但也是曹操自己人。毕竟他是鲍信的人,而鲍信和曹操关系不错。于禁跟随曹操之后,状况和其他将领差不多,也是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基本上都参加过。曹操称魏王的时候,于禁被封为左将军,假节钺。他是曹操军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将领,可见曹操对于禁的认可非同一般。于禁在战场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治军严谨。在治军方面,他杀了自己违反军纪的好友,经常用军法处置那些违反军纪的人。不仅如此,连曹操都非常纵容的青州兵,都被于禁进攻过。因此曹操说他是“胜过古代名将”。不过于禁最终的下场还是比较惨的。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樊城被包围于禁投降关羽。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于禁投降是正常的。毕竟当时已经走投无路了,横竖都是死。不过由于他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和庞德一样以死明志,所以觉得他不应该投降。于禁投降之后,后来到了东吴。孙权向曹魏称臣的时候,把于禁送了回去。曹丕虽派人慰问了于禁,却命人画关羽、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看到后羞愧生病而死。五子良将中,他的下场可以说是最惨的。
4.右将军徐晃。

徐晃最初是杨奉的部下,李傕和郭汜在长安争权夺势的时候,徐晃说服杨奉保护汉献帝到洛阳,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杨奉碰到了曹操,徐晃劝说杨奉投降曹操,杨奉投降曹操之后,徐晃也归降了曹操。徐晃虽然也是降将,但和张辽相比,成分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他是劝说杨奉投降曹操的,曹操对他还是比较认可的。典韦去世之后,徐晃曾指挥过军。这支军队可是曹操战斗力最强的攻击步兵,足以体现曹操对他的信任。徐晃追随曹操之后,跟随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和其他将领一样,基本上也是大小战役都参加了一遍。徐晃在战场上以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这和于禁差不多。不过和于禁不一样的是,他对待士兵应该不是动辄就用军法,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说士兵怨恨他。公元227年,徐晃因病去世,也算是寿终正寝。
5.车骑将军张郃。

张郃最早是跟随韩馥镇压黄巾军的,一直在冀州。袁绍用计谋去了冀州之后,张郃投降了袁绍。张郃在官渡之战前就显示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告诉袁绍应该用重兵守着自己的粮草,结果袁绍听从了郭图的建议派兵偷袭曹操的粮草。张郃说曹操的粮草肯定坚守比较好,要是一时半会攻不下来,我们的粮草被攻下来就输了。不管他怎么说,袁绍还是听了郭图的,还直接派张郃去偷袭曹操的粮草。张郃进攻曹操粮草好久没攻下来,结果袁绍的粮草被曹操烧了。郭图的计谋失败了,郭图害怕担责就诬陷张郃,说张郃对袁绍的失败感到高兴,还出言不逊。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张郃投降了曹洪。曹操回来之后听说张郃投降了非常高兴。之后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官渡之战时张郃击溃了袁绍军队;远征乌桓,张郃破乌桓,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因此并封为平狄将军;陈兰、梅成等人在淮南反对曹操时,张郃指挥军队平定叛乱;之后在渭南击败了马超;不过在巴西之战、汉中之战时张郃接连失败。之后张郃又打了很多的胜仗。和五子良将中其他四人相比,张郃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其他四人都是将才的话,张郃绝对是帅才。上面的人要么作战勇猛,要么治军严谨,张郃的优点可以说非常突出。史书上记载说“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能让诸葛亮害怕的将领确实不多。张郃不仅在战场上很优秀,和其他武将不同的是他和喜欢结交儒生,通晓经学,因此深得士人喜欢。说真的,这种人也算是全才。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听说黄忠杀了夏侯渊直接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由此可见,张郃的厉害之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丕派司马懿前去阻挡诸葛亮。司马懿固然厉害,但张郃也不差。以张郃的能力,未必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而且张郃在军中待了很多年,深得人心。可能由于司马懿资历太浅的原因,张郃处处和司马懿作对。司马懿也知道不除张郃,自己永远都无法彻底掌控军权。所以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还是逼迫张郃去追。张郃追的时候被乱箭射死。论能力,张郃在五子良将中绝对是最强的。不过他一生并不是太受重用,这可能是由于他降将的身份。虽然张辽、徐晃也是降将,但他们投降和张郃完全不同。而且人家投降比较早。可以说张郃在五子良将中还是比较憋屈的,尤其是最后被司马懿逼死,真的很冤枉。

这就是五子良将的大致状况。看完是不是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众多战役。之所以如此,因为曹操每次征战基本上都带着这些人。由于他们能力很强,进攻的时候这些人几乎都担任先锋,后撤时,这些人又大多在殿后。也正因如此,他们才都立下众多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