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聊聊] 不讲武德!“游戏刺客”背刺玩家的七宗罪
精华修改于2022/08/171590 浏览综合
冰柜里有蒙住价格的雪糕刺客,游戏界中也有暗藏价格与含金量的游戏刺客,它们不仅能在购买前对玩家进行简单粗暴的价格欺诈,还能在游玩后进行精神嘲讽,让玩家只能发出经典感叹——

为了大家今后能避开它们的无耻偷↑袭↓,这期我将结合亲身经历替大家扒一扒那些游戏背刺玩家的方法!如果你也被相同手段背刺过,就在评论区留下你惨遭背刺的经历吧。
背刺手段一
前脚购买,后脚打折
第一种方法虽然最简单,但受害玩家却是最多的,你肯定有原价购入游戏完美错过折扣的经历。打折的游戏是善意的,原价购入的伤害也是真实的,真的不是那些玩家人傻钱多,只能怪游戏打折太不讲武德。

以Steam为例,每年春夏秋冬都有大促,特殊节日特殊主题也有促销,厂商自己也可能突然打折,更别提防不胜防的100%OFF。每逢隔壁Epic送大作,Steam对应游戏评论区就哀嚎一片。

有什么权衡办法呢?除了首发特惠,新游戏一两个月内都不会打折,肯定能“早买早享受”(也可能是早买早吃灰)。而发售一年后的游戏,尤其是大厂的系列游戏,基本每次打折都遇得上,只要不是特别着急玩,大可以“晚买有折扣”。
背刺手段二
预告欺诈,预购斩杀
除了价格本身。对玩家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货不对板”。玩家看到美轮美奂、堪称炸裂的宣传片,就仿佛小孩看到了精致的雪糕包装,很难不心动。

但包装“仅供参考”,游戏预告片也“请以实机为准”。
且不谈《缩水狗》《丑女座》这种入典的缩水作品,光是这两年的《赛博朋克2077》《COD:冷战》《战地2042》,就杀得预购玩家血流成河。

“我好不容易预购一回游戏,到手体验却缩水地这么彻底,焯!”
厂商精心制作的“预告骗”,无疑使玩家疯狂、再使玩家破防。

更可怕的是,如果新游戏品质拉胯销量不佳,厂商还可能用“打折大法”来套组合技,让玩家达成“早买没享受也没折扣”的隐藏成就。

(上线一个月就打折)
当年我读大学时EA还没摆烂,看到《战地5》预告片,兴奋地想拿着扫把冲前线,吃着泡面、借着花呗预购豪华版,不但只玩到满是BUG的半成品,拿到等同于没有的“豪华版奖励“,结果第一箱泡面没吃完,第一笔花呗还没还,游戏就打对折(11月20日上线,12月6日半价)。害我年纪轻轻就患上预购PTSD。

想要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
不要预购!不要预购!不要预购!
背刺手段三
众筹画饼,跳票暴击
还有一种情况,与预购游戏类似,但玩家可能还拿不到正式游戏。
许多独立游戏工作室由于缺乏资金,会在开发期间进入”抢先体验“阶段,售卖测试期间的游戏,或是开启游戏众筹项目。既能弥补开发费用,也能通过玩家反馈优化游戏,这确实帮助孵化了许多独立佳作,但也偶有踩雷事故发生。

例如曾经好评如潮的《鬼谷八荒》,就因为制作组言而无信推出虚假的“创意工坊”,杀的众筹玩家血压拉满血槽见底。

(玩家为了争差评第一甚至一度互刷好评)
还有国外大名鼎鼎的《星际公民》,靠卖游戏里的飞船众筹,新飞船是一个一个一个地出,眼瞅着B社的《星空》都提上日程了,正式版本却遥遥无期,入购了这些游戏,只能希望开发商少摸鱼别烂尾。
背刺手段四
分章售卖,价格欺诈
以上几种背刺情况,还可以说厂商主观上还没想刀玩家,而接下来的操作,绝对就属于把玩家骗进去杀了。

依稀记得那时一个夏促的下午,我逛着生化危机的页面,猛然发现《启示录2》居然只要4块钱!自以为捡漏了的我光速购买开玩,才发现4块钱只是第一章的“体验券”,后续三个章节痛宰我上百!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分章售卖近年来颇为流行,特别是主打剧情互动的游戏,原本只是厂商应对游戏体量过大,开发周期不足等问题的权宜之计。玩家也能用更少的代价尝试游戏、提出反馈,如今则成了吸引付费的方式,先用免费低价章节吊足玩家胃口,打一波控制消耗,再用付费章节收割斩杀。
其中虽不乏《行尸走肉》等优质作品,但更多游戏像《启示录2》一样,被粗暴地“五马分尸”提高售价,或是像《漫漫长夜》,等到打扫若干年后的祠堂还没更新第三章。
面对分章售卖游戏,还是尽可能等”完结撒花“打折再剁手吧。
背刺手段五
DLC饱和式轰炸
不过有时候,即便是完结游戏也有隐藏招数——DLC。
有的DLC能续写剧情,有的DLC能丰富玩法,而有的DLC能榨**的钱包。反正是额外内容,只要厂商愿意“加把劲”,那附加内容的道路就会“一直延伸”,某些游戏深谙这种圈钱之道,DLC清单恨不得比天书还长。

典型代表就是DLC狂魔——P社,旗下的《钢铁雄心》《欧陆风云》《群星》《天际线》等策略游戏,单个DLC可能比本体还贵,三四十个DLC的组合包价格轻松破千,并且常年不!打!折!

它们售价昂贵 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一些BUG比新增内容还多,粉丝玩家为了完整的游戏体验,又不得不开这种DLC盲盒,或许是P社担心DLC太贵没人买,他们前阵子上架了《欧陆风云4》扩展包月租,22块一个月就能体验大多数DLC,确实大大照顾的穷苦玩家们。

但......那些过去买了全套DLC的人......

遇到这种饱和式DLC轰炸,最好的方法是谨防上头,按需购买,去掉滥竽充数的内容。
背刺手段六
虚空重制,情怀PUA
新游戏能杀得玩家片甲不留,老游戏“尚能饭否?”,厂商笑了笑端出各式冷饭,有加了新调料炒出新花样的各种"重置作品",例如《最终幻想7RE》《生化危机2&3:重置版》,用全新的游戏引擎与现代玩法,让老游戏以新面貌重生。

(高清的耶路撒冷她不香吗)
也有简单回了个锅,贴了个高清贴图的"重制作品",例如最近的《漫威蜘蛛侠》《孤岛危机》,至少画面上“非常有次时代的感觉”。

但也有虚空回锅,连冷饭上的bug和灰都不掸的圈钱重制。典型代表《魔兽争霸3:重制版》和《给他爱三部曲》,一个是衍生了无数游戏与玩法的神作,结果重制版画质提升不如民间mod,游戏机制完全照搬,对话出现“父马可亲”式错误。

一个是系列阶段巅峰三兄贵的强强联合,结果集体被R星外包给小公司,地图贴图错误,玩家频繁穿模,几分钟遭遇的BUG都够一期合集视频。

两位誓要在M站最低分上比个高下,剁手的玩家不禁疑惑,我到底吃了个啥冷饭?

所以哪怕是再有情怀,也一定要等测评等反馈再入坑,千万不要被厂商情怀PUA。
背刺手段七
表里不一,画风诈骗
那假如我不花钱。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背刺了?
No!游戏刺客无孔不入。哪怕免费游戏,也可能对玩家造成精神痛击,近年来的二次元手游更是重灾区,往往你看到个PV画风都不错的手游,花上好久时间,甚至不惜流量下载准备入坑,结果被玩法和内容盖了个大帽儿。
像是曾经腾讯的二次元开放世界大作《诺亚之心》,有那么几个立绘确实挺冲XP的,结果韩系建模直接把玩家丑出内伤。

玩家期待着能复刻SAO体验的《刀剑神域》手游,还有号称是吉普力画风、开放世界手游的《二之国》,结果开屏就是自动寻路自动战斗战力提升999,就差把“系兄弟就来砍我”印在屏幕上。

树大招风,二次元作为顶流题材,自然有各家公司入局,曾经的换皮手游套路死灰复燃,挑选游戏除了画风,对游戏内容也要慎重。
总结
不急就不会上当
盘点了这么多游戏背刺玩家的手段,似乎玩家们落入圈套的最大原因就是一个字——"急"。

当然,错肯定不在玩家,毕竟谁不想尽快玩到新游戏?在游戏行业蓬勃发展的现在,玩家很难立马了解到一款游戏的内容,厂商自然就会更注重游戏的“包装”,忽略游戏的“味道”,制作出一款又一款“游戏刺客”。

要想防止背刺,只能是“别急”,看好测评,查好售价,再高端的暗杀方法都不攻自破,也希望更多的游戏在猛攻宣传的同时,兼顾好游戏品质,少一些“游戏刺客”,多一些物美价廉的“游戏骑士”。
文 | 燕麦骑士小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