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遍天涯——BM-13火箭炮(喀秋莎)

2022/11/09222 浏览综合
1941年6月28日,德军刚刚完成了对苏军的作战,开始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进行休息。
不过很快,在呼啸的飞弹声中,密集的火箭清洗了整个阵地,在一切回归平静之后,此地仅剩下里如天灾肆虐后的地面和火焰。
而造就这如天灾般破坏的仅是7辆小车,被苏军士兵冠以喀秋莎之名的BM-13火箭炮
TapTap
在一战结束后,俄国人便陷入了深深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中,特别是飞机武器的威力过小,实在是难以有安全感。
于是为了弥补飞机的不足,在1921年专门研究火箭的第二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随后不久РС-82型82毫米和РС-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便横空出世。
而这两种火箭弹便成为了喀秋莎所使用M-13火箭弹的前身。
TapTap
在1939年8月份,一辆载重汽车通过在其上安装8个导轨式定向器,BM-13-16火箭炮试制成功以出色的对群打击获得了军方青睐。
TapTap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BM-13火箭炮迅速编成一支火箭炮连加入战场。
当时由于对BM-13火箭炮严格的情报管理,导致士兵们一概不知道这个新玩意是啥东西,最后凭该武器上的“K”字将其命名为喀秋莎。
TapTap
除了以卡车作为底盘外,苏联也构思过以坦克底盘为主,但总不能把所有的活都给了拖拉机厂,最后该型号告吹。
喀秋莎火箭炮以出色的距离打击和火力覆盖能力,让当时的苏军一跃成为当时的火箭炮强国,梨花开遍的天涯,也是胜利走过的脚步。
TapTap
1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