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字典】游戏中的易混字和生僻字(二)

修改于2020/07/27172 浏览攻略
本游戏的背景为欧洲中世纪,在游戏中相信有很多字的读音大家拿不准,或者不会读。希望此帖对你有帮助~( ̄▽ ̄~)~
文献篇
TapTap
碧玺[bì xǐ]
电气石(Tourmaline),又称碧玺,是含硼的环状硼硅酸盐矿物,含有铝、铁、镁、钠、锂或钾元素,呈现各式各样的颜色。
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着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
TapTap
TapTap
碧玺图片(选自“搜狗百科”)
TapTap
鞭挞[biān tà]
基础释义:
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详细释义:
鞭打。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见神》:“鞭挞奴婢,皆得其过。”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我想,这就是 菲洲 黑奴虽日受鞭挞,还能活下去的原因。” 驾驭,征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 太祖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宋 苏辙 《进御集表》:“﹝ 神宗 ﹞自初即位,经营百度,有纲纪海内,鞭挞四夷之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故 吐蕃 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犹驱送。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之三:“蹉跎 陶唐 人,鞭挞日月久。” 仇兆鳌 注:“鞭挞日月,犹云驱送岁月。” 抨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最猛烈的鞭挞了那主人们的是 萧伯纳 。”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对剥削阶级贪婪愚蠢的讽刺,对他们的风习影响的嘲弄和鞭挞,状物传神的譬喻,智慧警辟的语言,句句都可以引起幽默感。” 责罚;折磨。 郁达夫 《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念头。” 华嘉 《寂寞》:“即使你躲进一个没有人烟的深谷,它的魔手还是要把你拖出来鞭挞。”
TapTap
鞭笞[biān chī]
基础释义:用鞭子抽或板子打。笞(chī )。
详细释义:
鞭打;杖击。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於不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后的安息》:“她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 古刑罚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周 用肉刑,积祀七百, 汉 氏废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宋 张耒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诗之二:“聒聒庭中争曲直,纷纷笔下判鞭笞。” 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我太夫人圣善六姻,训子妇以悯默,罚婢僕佣保以庄励为鞭笞。”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淮关》:“少年怒,嗾从者詰之,鞭笞交下。” 比喻谴责;批判。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三人行》的全篇对于‘愚蒙顽固’的市侩主义,并不加以鞭笞的。” 茅盾 《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我 太祖 ﹞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自 秦始 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
TapTap
呓语[yì yǔ]
基础释义:即“梦呓”。
详细释义:
梦话。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吕蒙 ﹞尝在 孙策 座上酣醉,忽卧,於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座皆云:‘ 吕蒙 囈语通《周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夜必梦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妮妮囈语。”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 玛瑙 梦中发着呓语:‘不要打我呵!’” 比喻荒谬糊涂的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一时传诵,为之纸贵,然皆諂词囈语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主观的我在客观的物之中,何容你呓语连篇的求解放呢!”《十月》1981年第4期:“ 汪方亮 也笑了。 郑子云 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
TapTap
檄文[xí wén]
基础释义: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详细释义: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 ,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 檄 ”。
轶闻篇
TapTap
泪石[lèi shí]
不要念成 汩石[gǔ shí]
─────────────────
目前我找到的就这么多了,以上释义均摘自“搜狗百科”,如有残缺或错误,欢迎指正!
坐等新dlc[嗒啦啦2_期待][嗒啦啦2_期待][嗒啦啦2_期待]
TapTap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