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一刻 |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的一大研究发现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地从月球带回了1731克的“土特产”样本。这是自1976年前苏联从月球取得样本后,人类第二次取得来自月球的“土”。

本次样本主要是取自月球表面的土壤,也叫作月壤。2021年科学家们在本次采取的月壤样本中发现了细微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微粒等,其中主要元素有氧、硅、铝、铁、镁、钙、钠、钾、钛等。样本不含有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的干燥。今年在嫦娥五号月壤样本中又发现了可作为催化剂的成分,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

嫦娥五号月壤中约有24种主要的晶体成分,其中可作为人工光合成的催化剂有钛铁矿、氧化钛、羟基磷灰石以及多种铁基化合物等共8种。同时,月壤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和囊泡结构,这种微纳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月壤的催化性能。
基于这一发现,可以大大降低航天器的载荷和成本,研究人员提出,未来人类或可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生命保障系统,真正支持月球探测、研究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