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太空母港

空间站是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站,也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我国的空间站的规模仅次于美俄欧日加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的国际空间站,但我国空间站内部可用空间并不比国际空间站小。目前,我国已明确表示要对空间站扩容,今后它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中国空间站,《我的卫星》之“地球漫游指南”数字孪生体模型
目前,中国空间站呈水平对称“T”字结构,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20吨级的舱段构成,可以挂靠神舟号载人飞船和天舟号货运飞船。中国空间站采用能源、信息、环热控一体化设计,能够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轮换期6人),可为航天员提供122立方米的自由活动空间,支持乘组不间断驻留。在2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举办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上,我国空间站要加装的第四个舱段模型亮相——多功能节点舱

——多功能节点舱
多功能节点舱的形状如同一只酒瓶,分大柱段和小柱段两个部分,体积相当巨大,和天和核心舱与梦天、问天实验舱有点像,其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大舱段四周则有4个对接口,一共6个对接口。

——中国空间站球形节点舱,《我的卫星》之“地球漫游指南”数字孪生体模型
多功能节点舱上面的对接口多达六个,可以对接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巡天望远镜,以及一些中小型货运飞船及航天器等,这也是一个20吨级的舱段,和之前附带在天和核心舱上的球形节点舱完全不同,他加入我国空间站之后,空间站组合体构型将变成十字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介绍,目前我国空间站构型是基本型,但真正的构型共有53种。
如此之多的构型,说明空间站舱段还会大大增加,构型也将从“T”字、“十”字、“干”字到“丰”字乃至到“華”字等构型演变,空间站的规模和功能都将不断升级迭代,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巡天望远镜等各种航天器都将能停泊到空间站上,甚至可以承接太空旅游业务……这说明,空间站将发挥“太空码头”的作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空母港”,在人类太空时代来临的时刻,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展出计划到5月底结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抓紧时间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提前预约参观时间。

>>>下载《我的卫星》之“地球漫游指南”,360°全方位观赏中国空间站的数字孪生体模型,全方位了解空间站的整体结构。

——扫码加入游戏官方社群,获取最新游戏资讯与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