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打工人活着,就是为了一根淀粉肠

2023/03/184765 浏览综合
TapTap
TapTap
夜深了,来一根?
我每天在游民最亢奋的时候,是临下班前。
作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我常常在下班铃声敲响之时就身先士卒,跑出公司所在的勒泰大楼。随后骑上单车一路飞奔,在路过的街边摊搞上两根淀粉肠,宣告着一天工作的结束与美好夜生活的开始。
TapTap
每当拿到热乎乎的烤肠时,我都会先迫不及待地啃上两口。
在淀粉与调料的香气中,我感觉一天摸鱼的疲惫得到了缓解,自己孤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TapTap
我和“前朝刘沛公”老师交流淀粉肠心得的珍贵截图
就在前几天,当我照常飞奔出门、奔向烤肠摊时,却突然发现——那个卖淀粉肠的小摊没了。
我站在十字路口,陷入了迷茫。
淀粉肠没了,我的快乐也没了,感觉青春得到了辜负、工作失去了方向、人生也丢失了目标。
在悲痛中,我陷入了对淀粉肠的沉思。
打工人和学生不能没有淀粉肠,就像我们游民公众号不能没有飞机杯评测、就像每日梗图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每个爱吃淀粉肠的人,都是温柔而有情怀的人(?)。
他们懂得淀粉肠的独特口感,也懂得它的醉人之处。
淀粉肠嘛,要么用少量的油将外面煎的酥脆且微微带点焦,要么整根裹进油中狠狠开炸;然后撒上椒盐孜然辣椒等一系列烧烤料,或者干脆整根翻滚、抹上各种乱七八糟的酱料。
TapTap
不管哪种吃法,它们的表面都会布上均匀的花刀。这些凹陷的深深刀印,将淀粉肠从视觉和味觉两个角度均匀地分成十几层,它既将油炸与调料的香味带的绵延入里,又支撑着你你一层又一层地左啃右咬、勇攀高峰,获得极大的人生满足。
TapTap
而最特别的,是淀粉肠绵柔的“淀粉口感”,那表面酥脆非常,内里绵软入骨的独特口感,正是淀粉肠的灵魂所在。
TapTap
它和商场超市里的热狗火山石烤肠截然不同——后者看起来板板正正、规规矩矩,均匀地放在几根并行的铁轨中间,却缺乏了一丝接地气的土味、缺乏了一丝放荡不羁的灵魂。
这种肉肠在乍一吃的惊艳之后,是满溢到口腔里的油脂和越来越腻的肉层。
TapTap
对于喜欢淀粉肠的人们来说,上面这种,是没有灵魂的。因为每个喜欢淀粉肠的骚年,都有着一个近乎偏执的执念:
淀粉肠,是决不能有一丁点肉的。
有肉,那就缺失了灵魂,就不配称之为“淀粉”肠。
TapTap
但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正常来说,根据国家对淀粉肠的规定,没有哪一种火腿肠的淀粉含量能超过哪怕十分之一,所谓“一点肉也没有”的口感,其实就是将肉和淀粉等等进行一系列打碎、加工,再放点“科技与狠活”所得出的结果。
TapTap
如果淀粉含量真的有百分之百的话,那就不叫淀粉肠了,那叫烤馒头。
尽管“百分百淀粉”是个误会,但观众们想表述的东西是没错的——就是要淀粉肠那种外脆里嫩的独特口感、就是要这种香而不腻的回味无穷。
也正是这种回味无穷,让它变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小时候,它以一块钱一根(或者更低)的亲民价格,成为你的放学零食的不二选择;而在你长大成为一名苦逼的打工人之后,它仍出没于每个有摆摊的街角拐口,在略带灰尘的道边和有些污浊的环境中滋滋冒油,然后变色、变成熟,被转交到下一位顾客的手中。
TapTap
或许连淀粉肠自己都想不到,从最初国家宣传的“高科技产品”到如今的大众宠儿,它在进入市场三十几年后,归来仍是顶流。
TapTap
“现代化的生活节奏,需要新的快餐食品,春都牌火腿肠孕育而生,它瘦肉含量高,常温可保存,不仅可烹炒炖汤,还适用于出差旅游,吃下一片,回味深长。”——这是三十多年前火腿肠刚进入中国时的广告词
它可能更想不到,现在的年轻人,也已经开始"返璞归真”,加入了摆摊卖烤肠的行列当中了。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的眼光真的很准。
你永远不用担心淀粉肠会很难卖。因为城市里永远有着刚补完课、刚加完班,拖着一身疲惫在街边等待烤肠的学生与打工人。
TapTap
图片来源见水印
你也永远不用担心烤淀粉肠有多难,这不是烤铁板鱿鱼、也不是鸡蛋灌饼,它不需要经年累月的历练,只需要你长着一双正常的手。
换言之,如果你能把淀粉肠这东西烤得足够难吃,那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本事,足以让你在手残这个领域开宗立派。
TapTap
是的,既然烹饪本身不成问题,淀粉肠的食材又便宜、受众又多,那为什么不来摆个摊呢?
TapTap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烤淀粉肠的各种器具,从炉子烤肠机到小推车和广告招牌,再到晴天雨天用的阳伞和夜摊专用的照明灯……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让这群年轻人的烤肠之路变的五花八门、变的百花齐放。
TapTap
尽管这其中不乏有一些真的失业、然后开始摆摊的,但更多的人还是表示,这种摆摊更多是为了“解压”“体验一种生活”。
这种较轻体力的活动,能让长期坐在办公室的他们腰肢伸展、手脚忙碌,对于精神内耗常常大于体能内耗的他们来说,所谓“摆摊”的忙碌,反倒是一种更为减负的手段。而他们的摆摊设计往往显得费了很多心思,在那些略显精致的点缀中透露着内心的敏感与焦虑。
TapTap
TapTap
作者见水印
他们会开始研究哪个牌子的淀粉肠更好吃、更容易熟透、更容易串竹签;他们会研究,究竟怎么配比烧烤料才能激发淀粉肠的灵魂——唯有做到这些,烤出又大又香的淀粉肠,才能达到招揽顾客的效果。
TapTap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摊卖烤肠;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沉迷于童年烤肠香喷喷的味道,来到了小摊前排起了长队——然后,一种微妙的关系便形成了。
TapTap
作者见水印
这群摆摊的年轻人或忙碌地火急火燎,毫不停歇;或者悠闲地在小摊旁边,静静看着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人来人往。
而你我,都在这来往的人群当中。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人说,淀粉肠就是中国版的“码头与薯条”。
TapTap
“我们活着为了什么?”“为了待会去街边整根淀粉肠”。
那些打工人和学生,总会去不约而同的聚在小摊前排队等着淀粉肠;所谓人生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去街边整点淀粉肠。
TapTap
TapTap
淀粉肠已经不仅仅是好吃,它也充当着你苦逼上学上班后的安慰与期望,让你在咀嚼它享受唇齿留香的美味之时,也产生一些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赞叹。
能吃得起淀粉肠的人,总归是有些幸福、有所安慰的。
TapTap
而若是吃不起或没法吃到,便是人生中的大悲。就像之前冲上热搜的“一根淀粉肠”事件。
它围绕着“淀粉肠”展开,讲述了一位刚生育不久的带娃母亲在路上囊中羞涩、琐事繁多,然后被丈夫嫌弃,最终连买根淀粉肠安慰自己都做不到,最后崩溃大哭的心路历程。
TapTap
TapTap
不过,写下这段文字的并非母亲本人,而是出自一位旁观者的身份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的产物
有关这件事情,人们害怕着现实的压力。他/她们害怕结婚后遇人不淑、害怕生育之后的复杂劳务——但最关键的,他们不能忍受连看见淀粉肠都没法吃下的悲哀。
一半是玩笑,一半是认真。
TapTap
我总觉得,美食是凝结着一定文化的。就像在《饮食男女》《满汉全席》等一众电影里,饮食常常与人物的悲欢离合绑定在一起一般。食物是我们日常情感的一个寄托点,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象征与人文价值。
TapTap
就像我们的柴王编辑锐评石家庄板面一样
我想,淀粉肠大概也是如此吧。
几十年来,淀粉肠一直遵循着“朴实”“好吃”“便宜”这些标签儿,也代表着那些“街边摊儿”和更接地气的平民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忙碌高压生活的暂歇与喘息,也代表着一种悠闲自得的人生向往。
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成为让它成为一个类似“码头薯条”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一个当代年轻人的文化图腾。
TapTap
所以它也理所应当地被“发癫文学”找上,然后成为“复制粘贴吧”大军中的一员
它足够好吃、便宜,因而变得足够的大众。又因为它在这个比较**的打工人时代,所以也相应地积累了足够的文化价值,仅此而已。
所以,如果你饿了、累了或者想不开了的话,记得去街边整点淀粉肠吧。
TapTap
TapTap
TapTap
设置星标
观看精彩文章不迷路!
点击关注,我们想和你聊聊电子游戏和这个世界
↓↓↓
TapTap
112
2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