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神号发射!直冲太阳系神秘金属星球,揭秘地核古老密码

更新时间2023/10/235 浏览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3日22:19(14:19 UT),NASA灵神号(Psyche)探测器搭乘SpaceX重型猎鹰火箭,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同名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Psyche)
TapTap
载着灵神号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升空 | John Kraus
TapTap
载着灵神号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升空 | John Kraus
TapTap
载着灵神号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升空 | John Kraus
这是重型猎鹰火箭首次发射有效载荷进入绕日轨道,如果不算当年首飞时扔出地球的那辆特斯拉跑车的话……
太长不看版
灵神号将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
灵神星是太阳系最大的金属小行星;
可能与地球的内核有着类似的起源;
四舍五入,上天探测灵神星就相当于入地探测地球内核了。
TapTap
灵神号将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 | NASA

灵神星:太阳系最大的金属小行星

太阳系中,栖息着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它们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如今游荡在太阳系中不同的轨道位置,大小、形状、成分也各不相同。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探测器已经近距离造访过许多类型的小行星。例如:JAXA的隼鸟号深入探测过富硅的S型(岩质)小行星糸川,JAXA的隼鸟2号和NASA的冥王号分别深入探测过富碳的C型(碳质)小行星龙宫和贝努。
TapTap
除灶神星外(太大了画不下),被人类探测器近距离探访过的小行星们 | 改编自:TPS
如果跳出小行星的范畴,人类探测器早已近距离造访过类地行星(如地球、火星、水星)、气态行星(如木星、土星)、冰卫星(如木卫二、土卫二)、彗星(例如彗星67P)等各种类型的天体,近距离领略过太阳系不同的风景。
TapTap
探测器近距离拍摄的火星、木星和土卫二(大小未按比例) | NASA
只有一块小行星拼图,至今还没有补全。
行星科学家通常按光谱成分把小行星分为三大类,除了C型和S型外,第三类就是富金属(通常是铁和镍)的M型小行星——人类探测器还从未近距离、深入探测过任何一颗金属小行星
注:2010年,欧空局罗塞塔任务曾在探访彗星67P/楚留莫夫的途中,以最近3168 公里的距离飞掠过一颗可能的M型小行星Lutetia,并开展了一些简单、短暂而有限的探测。
灵神星,就是一颗富铁镍金属的小行星,而且是太阳系已知的金属小行星中最大最重的那颗。
TapTap
金属(M型)小行星通常雷达反照率更高

灵神号:探访那扇映照地球内核的窗

除了填补小行星探测领域的空白,金属小行星本身,也对我们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尤其是我们地球这样的岩质星球演化,有着独特的意义。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金属小行星,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是:来自地球这样的固态天体深处的铁镍内核。
我们知道,地球不是一颗从内到外均质的“土豆”,而是有着多层内部结构的“鸡蛋”。事实上,不仅是地球,月球、火星、水星、金星这样的大型固态天体全都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大型固态天体在形成之初的“胚胎”时期,很可能都经历过一个极其炙热的“冶炼炉”阶段。“冶炼炉”中的热,来自固态天体形成之初的吸积、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减和外界密集的撞击,其中较大的那些天体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熔融自身。
在这个“冶炼炉”里,天体内的各种物质在熔融状态下顺势被“分离”开来较重的元素(比如铁和镍)向中心“下沉”形成内核;相对较轻的硅酸盐成分就“浮”上来形成原始幔层,最终形成从内到外密度逐渐变小的“核幔壳”分层结构。
这,就是固态天体的热分异
TapTap
大型岩质天体热分异的大致过程 | 制图:haibaraemily
当然,实际的分层远比这更多更复杂。但总而言之,经历过热分异的固态天体都“进化”成了分过层的“鸡蛋”
那么,如果我们想近距离探测地核的成分和性质,做得到么?
做不到,人类目前连挖穿地壳,直接探测地幔都还做不到
但如果现在有一类小行星,它们在形成的早期(“星子”时期)经历了和地球相似的热分异过程,形成了和地球相似的铁镍内核,之后又被太阳系早期剧烈的天体撞击作用“剥去”了外层的壳幔,只剩下铁镍内核了——那你是不是要一拍大腿:我们去探测这样的小行星,四舍五入不就相当于探测了地球的内核了嘛!
TapTap
灵神星的成分,可能与地球这样的类地行星内核相似 | NASA/JPL
甚至,如果我们认为地球自发的偶极磁场来自富铁镍的地核,那…这样与地核同源的金属小行星会不会也还保存着磁场,或者“封印”着古磁场的痕迹呢?
TapTap
灵神星可能的形成过程示意| NASA/JPL [2]
于是,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就这样被选中,成为灵神号的探测目标。
2017年1月5日,NASA正式公布了第8届“发现”级项目(Discovery Program)的2个当选任务:露西号灵神号 [3]。露西号的目标是首次探访位于外太阳系的多颗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灵神号的目标是首次探访位于主小行星带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 。
TapTap
左为露西号,右为灵神号 | SwRI and SSL/Peter Rubin [3]
“发现”级项目,是NASA深空探测项目梯队里规模最小、预算最低的一类,主打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小型任务,每个任务的常规预算约4.5-5亿美元(不包括发射费用),设计寿命不超过36个月,探测目标精简明确。简单来说就是:更快、更好、更便宜,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几十个。
TapTap
目前所有获批的“发现”级项目。| haibaraemily
不过,近些年的“发现”级项目个个远超常规预算,灵神号更是如此。原本计划2022年发射的时候,灵神号的预算已经高达9.9亿美元,而延期到2023年之后,预算更是可能会飙升到11.3亿美元[4]——可以说完全达到了中型项目“新疆界”级的预算待遇
唉,延期就是多花钱,这事儿韦布望远镜最有经验[表情_狗头]

轨道和探测规划

灵神号的目标非常简单直接:飞到小行星带找到灵神星就完事儿了
那灵神星在哪儿呢?灵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距离太阳约3天文单位(天文单位,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即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
TapTap
灵神星轨道(红线)位置 | 参考资料 [5]
因此,灵神号的轨道设计也非常常规:2023年10月发射升空后,灵神号计划于2026年5月飞掠火星获得引力助推,之后沿着会合轨道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附近,开始科学探测,最后于2031年11月结束任务。
当然,如果灵神号足够健康长寿的话,说不定还有拓展任务。
TapTap
灵神号计划轨道 | 汉化自:ASU [6, 7]
在前往灵神星的飞行途中,灵神号将使用太阳能电推进系统(SEP),用太阳能为霍尔推进器提供电能 [8]。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推进系统,太阳能电推进系统可以让探测器携带更轻的燃料,但产生更高的推进比冲,相似的推进技术曾成功应用于NASA十多年前的黎明号任务。
为此,灵神号探测器配备了巨大的太阳能板,整个探测器加上太阳能板展开后长24.76米,宽7.34米,大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网球场。
TapTap
灵神号探测器展开后的大小示意 | 汉化自:ASU [9]
灵神号的太阳能电推进系统会激发霍尔推进器中的氙离子,在太空中产生美丽的蓝绿色羽流。可以想象,灵神星在太空中飞行的时候,身后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场景:
TapTap
灵神号的太阳能电推进系统(SEP)工作中 | SSL [8]
抵达灵神星附近后,灵神号将进入环灵神星轨道,开展不少于21个月的科学探测。灵神号团队把这一阶段进一步分为从A到D的4个轨道阶段,轨道高度逐渐降低 [6, 10, 11]:
- A轨:特征轨道段(characterization),高度709千米,倾角90°,周期32.6小时。主要目标:灵神星磁场探测,形貌初步探测。
- B轨:地形轨道段(topography),高度303千米,倾角90°,周期11.6小时。主要目标:灵神星地形探测、磁场探测,进一步分为B1段和B2段。
- C轨:重力科学轨道段(gravity science),高度190千米,倾角90°,周期7.2小时。主要目标:灵神星重力场和磁场探测。
- D轨:元素成分制图轨道段(elemental mapping),高度75千米,倾角160°,周期3.6小时。主要目标:灵神星表面化学元素成分探测。
TapTap
灵神号环绕灵神星阶段的计划轨道(不同资料给出的数据略有差异) | 汉化自:ASU [6]
不过,为了兼顾探测阶段灵神星受到的光照变化,灵神号计划的探测顺序并不是逐渐降轨,而是A轨→B1轨→D轨→C轨→B2轨,高低轨交错。
虽然灵神星个头还挺大,平均直径约220公里,在主小行星带中可以排进前20,但还完全没有大到能被地基望远镜清楚拍到的程度。因此,想要真正认识这颗金属小行星,还是非得探测器出马才行。
目前,基于地基雷达探测推测,灵神星大致长这样:
TapTap
灵神号形状模型 | 参考资料 [12]
NASA给出的灵神星艺术想象图长这样:
TapTap
图源:NASA/ASU
至于这颗小行星到底长啥样,就要等灵神号抵达之后才知道了。

科学仪器

灵神号探测器主体部分长3.1米、宽2.4米,大小与小面包车相当:
TapTap
汉化自:ASU [9]
配合不同轨道阶段的科学探测目标,灵神号共携带了4种科学仪器 [9, 13, 14]:
TapTap
汉化自:ASU [9]

1)多光谱成像仪(Multispectral Imager)×2

用于拍摄灵神星表面不同波段的影像;获取灵神星表面地形;探测灵神星表面的矿物成分,尤其是金属成分的比例。
TapTap
灵神号的一对多光谱成像仪位置| NASA/JPL-Caltech/ASU/MSSS
TapTap
灵神号的一对多光谱成像仪外形| NASA/JPL-Caltech/ASU/MSSS

2)磁强计(Magnetometer) ×2:

用于探测灵神星的磁场强度。如果灵神星真的曾经有过磁场,这将是一个重要证据,能够证实它真的是一个已经完成热分异的早期星子内核。
TapTap
灵神号的一对磁强计位置| NASA/JPL-Caltech
TapTap
灵神号的一对磁强计外形| NASA/JPL-Caltech

3)伽马射线和中子谱仪(Gamma-Ray and Neutron Spectrometer):

前者用于探测灵神星的化学元素成分,后者用于探测灵神星表面受宇宙射线激发的中子。
TapTap
灵神号的伽马射线谱仪和中子谱仪位置| Johns Hopkins APL/Ed Whitman
TapTap
灵神号的伽马射线谱仪和中子谱仪外形| Johns Hopkins APL/Ed Whitman

4)X波段无线电远程通讯系统(X-band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主要用于与地球通讯,接收指令,发送探测数据;兼用于探测灵神星的重力数据,获取灵神星的自转、质量、重力场、内部结构等信息。
TapTap
灵神号的X波段天线位置| NASA/JPL-Caltech
TapTap
灵神号的X波段天线位置| NASA/JPL-Caltech
TapTap
灵神号的X波段天线外形| NASA/JPL-Caltech
此外,灵神号还计划在任务中验证一项新的激光通讯技术:深空光学通讯(DSOC)[14,15]。该技术将信息加载在近红外波段的光子而非无线电波中,以实现深空探测器与地球的高速率通讯。
TapTap
灵神号搭载的深空光学通讯激光收发器的位置| NASA/JPL-Caltech
TapTap
灵神号搭载的深空光学通讯激光收发器的外形| NASA/JPL-Caltech
灵神号搭载的深空光学通讯发回的数据,将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帕洛玛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的5.1米口径海尔望远镜(Hale)接收。
TapTap
加州理工学院帕洛玛山天文台 | NASA/JPL-Caltech
灵神号本次计划开展的深空光学通讯实验,是该技术首次尝试用于月球以外的深空探测
TapTap
灵神号项目组计划分两个阶段开展DSOC技术实验(粉色点线),持续约两年时间。
灵神星作为一个从未被人类探测器探访过的新世界,我们还不知道它会带来多少惊喜和新的谜题。
但至少,在灵神号现有的规划中,长达两年多的探索有望揭开一系列关于灵神星、关于金属小行星的谜团,例如:
  • 灵神星表面到底长什么样?经历了怎样的地质和撞击历史?
  • 金属小行星的平均密度只有3000kg/m^3出头,它们不可能是纯铁镍组成的,那么灵神星的组成成分如何?
  • 灵神星有磁场吗?磁场分布如何?
  • 灵神星是否真的是一个已经分层的胚胎行星留下的内核,像我们的地核那样?
  • ……
期待2029年的灵神号,能够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