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人心的《碧蓝航线》,七周年摇了好多大佬
2024/06/0775 浏览综合

对于绝大多数的二次元手游来说,能运营7年十分难得。
我猜七年之前,应该没有多少人能想到《碧蓝航线》能够平稳地走到今天,也没有多少人能想到,漫长的七年后,《碧蓝航线》仍然充满活力,推出一个个有趣又好玩的活动。

在周年庆典这个指挥官最快乐的时刻,游戏的新内容、新优化,大多都挺令人惊喜的,比如和大大泡泡糖以及百度地图等多个品牌的联动,更是刷新了我对“没什么大不了”这句话的新理解。
但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逼格拉满的——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哔哩哔哩公益的合作,并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进行“南海珊瑚保护行动”。同时,《碧蓝航线》还特邀UP主@亿点点不一样开启了一项“种珊瑚挑战”。

而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些,就会发现这个环保项目真的不简单。要知道“南海珊瑚保护行动”合作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来头可大了,是由生态环境部领导的从事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全国性5A级公募基金会。他们专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中国环保事业。

只能说,没想到《碧蓝航线》真能摇到这等重量级的国家级专业合作对象,属实是牌面大了。

为什么种珊瑚就能救大海?因为珊瑚可谓是海洋环境的保护伞。珊瑚礁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所占面积不到千分之二,但依靠珊瑚礁生活的海洋生物占据整个海洋生物种类的大约30%。
珊瑚礁构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许多鱼虾贝以及微生物的栖息点。,然而如今恶劣气候频发,很容易对珊瑚环境造成损害。若珊瑚礁受到破坏或失去平衡,不仅会造成海岸线侵蚀加剧,还将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所以,面对当下严峻气候环境的威胁,种植珊瑚就是一种有效的抵御手段。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珊瑚居然也是可以“种”的——但这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手艺,得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实操。《碧蓝航线》和“亿点点不一样”团队就先上了一堂生物课。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专家的讲解下,大家深度学习了解了珊瑚相关知识,才算是入了门。
为了完成种珊瑚的挑战,“亿点点不一样”团队来到三亚,连续下潜了五天——没错,种植珊瑚是需要人工下到海底手操的——因此能干这事的前提就是先得拿到专业的潜水资质。

毕竟相比于一般的旅游潜水,专业潜水对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优秀的心肺功能可以应对潜水时的高压与水流影响;强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支撑水下操作的体力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水下环境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如低温、视野受限等。

从视频里就能看出,几次下水他们已经累到话都说不出,而且腿还被海胆戳了几个窟窿……


这确实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好在五天下来,他们还是坚持完成了种植300多棵珊瑚的任务——而要知道,这些艰苦的工作,就是种植珊瑚环保工作人员们日常。

他们在海底设置了珊瑚框架,并将健康的珊瑚碎片固定在框架上。这些珊瑚碎片将作为新的珊瑚苗,在未来为海洋生物“遮风避雨”。


为了确保珊瑚苗能够健康生长,团队还进行了清洁工作——毕竟珊瑚生长相当看重条件。
在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团队将珊瑚苗从苗圃移植到指定位置,小心翼翼地将珊瑚苗固定在岩石上,确保它们稳定生长,这一天的工作标志着整个种植过程的完成。

而这些种植妥当的珊瑚,后续则需要靠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持续的监测与维护。他们会时刻记录珊瑚的生长数据,确保珊瑚生长环境的稳定。

现在我们也能知道,珊瑚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程,甚至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正式的修复项目并不简单。但好在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依然在默默守护这些生物,守护着中国海洋环境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