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菜预告,定胜糕的由来

2024/09/05465 浏览闲聊灌水
定胜糕是江浙沪的传统糕点,原名“定榫糕”,因形如木榫而得名。在上海,乔迁新居、寿星庆生都会有定胜糕的身影,寓意喜庆吉祥。一些地区还有“考前食得定胜糕,伏笔轻取状元郎”的说法。因其蕴含美好寓意,时至今日仍传承不断。
        而关于定胜糕名字的由来,有多个历史典故版本。
       其一,韩世忠与定胜糕。南宋名将韩世忠在松江一带驻防,他与夫人梁红玉率八千人马在太湖岸边狙击金兵。金兵众多,韩世忠苦思破敌之策。一天深夜,梁红玉端来苏州百姓送的一盆糕点,韩世忠发现糕点两头大、中间细,像个定样。他掰开一块糕,里面竟有纸条写着“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勿成形”。韩世忠受此启发调兵遣将,直向敌营拦腰杀去,最终韩家军大获全胜。因“定榫”与“定胜”谐音,韩世忠便把这糕命名为“定胜糕”。后来苏州人常将定胜糕作为喜庆和节日礼物赠送亲友。
       其二,岳飞与定胜糕。南宋定都杭州后,岳飞为保护国土多次领军出征。杭州百姓为表达对岳飞及岳家军的支持与期盼,沿途送上定胜糕,盼其胜利归来。岳飞率军出征之前,临安百姓将原来两头大、中间细的糕点做成玫瑰红色,寓意杀敌无数、凯旋归来,并将这种糕点沿途送给出征官兵。岳家军吃了这种糕点,战场上士气大涨,每次出征都大获全胜,于是临安百姓就把这种糕点取名为“定胜糕”。不过这个版本相对小众,流传度不高。整体来说,岳飞与定胜糕的联系在民间传说中的提及频率和明确度相对韩世忠的版本稍弱。
       其三,杨家将与定胜糕。北宋时,杨家将出征,百姓自发准备食物送行。将士吃了一种糕点后觉得美味异常,问百姓此糕名字,百姓希望杨家将旗开得胜,便说叫定胜糕。杨家将听后士气大增,满怀信心出战。
       其四,从“定升糕”到“定胜糕”的演变。在唐代,常熟城里官府规定市上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常熟百姓为使糕点既吉利又能讨官员欢心,用梨木雕刻成各种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装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汁液,蒸好后趁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到了明朝,打仗频繁,老百姓把“鼎盛糕”送给当兵的壮丁作为干粮,取名为“定胜糕”,寓意战无不胜。
        如今,定胜糕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深受人们的喜爱。
        [TapFamily1_思考]最后,我想问一下,西湖醋鱼真的有这么难吃吗?
TapTap
TapTap
TapTap
3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