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图鉴丨白狼山下,鬼才星陨:郭嘉的三国谋略人生
04/22243 浏览三国趣谈



遗计定策

遗计安邦
郭嘉(170年-207年)
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要谋士,被誉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智囊”。其洞察力与谋略远超常人,与程昱、荀彧并称曹操麾下三大谋士,以“十胜十败论”和官渡之战前的战略规划闻名。
身份背景
• 出身寒门:郭嘉早年隐居乡野,不拘小节,被乡人视为“狂士”,但荀彧慧眼识才,将其推荐给曹操。
• 政治地位:曹操初见郭嘉即感叹:“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官至军师祭酒、尚书,曹操称帝后追谥其“贞侯”。
主要事迹
1. 十胜十败论(200年)
• 背景: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郭嘉提出“十胜十败”理论,分析袁绍性格优柔寡断、谋臣内斗等弱点,预言曹操必胜。
• 影响:坚定曹操决战信心,奠定官渡之战的心理优势。
2. 官渡之战(200年)
• 离间袁谭袁尚:郭嘉建议曹操暂缓进攻,等待袁绍死后其子内斗,果然袁氏兄弟为争夺继承权自相残杀。
• 火烧乌巢:虽非直接策划,但郭嘉支持许攸奇袭袁绍粮仓的策略,助曹操锁定胜局。
3. 远征乌桓(207年)
• 轻兵速决:郭嘉反对按部就班行军,主张放弃辎重、轻骑突袭,最终助曹操在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斩杀蹋顿单于。
• 遗计定辽东:郭嘉病逝途中,临终建议曹操对乌桓余部与袁氏残余“缓进宽抚”,曹操依计行事,公孙康果然斩杀二袁投诚。
人物评价
• 陈寿《三国志》:
“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划所料,是其伦也。”
(肯定其谋略独特,但德行不及荀攸)
• 曹操哀悼:
“奉孝至,乃去。奉孝死,乃去。”(郭嘉去世后,曹操痛哭:“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 与程昱对比:
程昱刚烈持重,郭嘉则洒脱不羁,曹操评:“彧(荀彧)清雅,昱忠笃,嘉才识胜之。”
轶事典故
1. 放诞不羁:郭嘉无视礼法,多次被陈群弹劾“行为不检”,但曹操始终包容,称“此乃非常之人,不可绳之以常理”。
2. 薄葬遗愿:临终前要求薄葬,曹操依其言,但亲自祭奠,赐谥“贞侯”。
3. 文学演绎:
• 《三国演义》虚构“遗计定辽东”情节,强化其“算无遗策”形象。
• 民间传说称其“鬼才”,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但史实中两人并无交集。
总结
郭嘉是曹操早期战略的核心策划者,其谋略以“精准预判人性”见长,擅长利用对手弱点与心理博弈。他早逝(47岁)被视为曹操未能统一全国的重要遗憾,后世常将其与诸葛亮并论,称“奉孝不死,中原可定”。其形象凸显了乱世谋士的“非常之才”与悲剧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