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鹰角还在做梦
昨天 00:0222 浏览综合

时间足够你爱。
文/林致
过去几年,演唱会、音乐节热度攀升。其中,游戏音乐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线下文化现象。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有多场游戏音乐会登上微博热搜。

开票当天,音律联觉甚至登上了热搜
在大麦网上,今年的音律联觉吸引了近五十万人抢票。
过去它所带来的珍贵的体验,也曾让很多人感动。


今年五一,我第一次观演了音律联觉音乐会,很快就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
场馆外,布置也很用心。世博馆前有角色立牌,沿路的道路也有相应装饰。

打开手机,仅凭热点命名就能看出
舟的浓度有多高
玩家们也非常热情。有人背着痛包,有人拎着行李箱,有人忙着交换无料——看得出来,他们为这一天做了很多准备。
今年是音律联觉连续举办的第五年,期间阵容不断扩大,演出形式也在持续更迭。从观众讨论的密度,到每年抢票的难度,它正逐渐成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节点,一场年复一年的梦。
和身边人聊过,也在现场亲自走过一圈之后,我才慢慢理解为什么这场音乐会,会令这么多人心心念念,愿意跋山涉水前来奔赴。
01
永远猜不到的下一支歌
不少人都说,即便做了万全的准备,你也永远不知道音律联觉现场会有什么惊喜。
这是石月第一次去音律联觉。演出开始前一个月,她就在社交平台刷了不少歌单预测。去年,主办方发起了投票活动,让玩家们选出最想听的五首歌,于是这五首歌就在石月的播放列表里循环了一个星期。

她甚至临时打印了一份A4大小的歌词小抄,夹进包里。

去年,希洛看音律联觉的时候也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她整理了过去一年鹰角发布的新曲目,试图从中筛出可能会被选中的歌。
她确实押中了一半。但是当《切尔诺伯格急行军》的前奏响起来的时候,希洛还是愣了一下。那是她一周年第一次看明日方舟庆典直播时听到的曲目。“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还记得这首歌,可能一周年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难忘吧?”
今年也不例外。玩家们高举荧光棒叫着佩佩的名字,看台和内场波浪般的呼唤声中,舞台灯光亮起,大家熟悉的“掺冰冰”的前奏响起了。

屏幕上的日文字幕甚至逐个标注了罗马音,可以让人轻松地跟唱。环顾四周,很多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那首歌过去后,石月身旁还有人在感叹:真选了这一首啊。

打开B站,这个一千六百万播放的视频底下又多了一些新的评论。
这或许就是大家所说的,并非意外的意外。连续参加了四年音律联觉的云影,对此深有体会:
“第一届你可以当成livehouse,大家一起嗨就好;第二届开始上科技了,搞全息、配合交响乐,质感继续提升;第三届开始上大型装置,把游戏的场景直接搬到了现场;第四届,没有人会想到现场有火箭升空……每一年都在升级,而且有新的新鲜感。”

“我觉得,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做音乐会最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知道你们喜欢这个游戏什么地方,我也很喜欢,我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给你们看。”
按理说时间久了,内容型游戏不像玩法型游戏,应该会更早露出疲态。但鹰角在内容方面新的探索,仍旧时不时让大家耳目一新,甚至想起《明日方舟》刚出现的时候。
电子、迷幻、甚至Rap……你能在这个IP当中听到各种各样风格的音乐,而且大多数创作都看得出是“他们自己想做的”;再比如嘉年华活动,他们甚至会在场馆里还原真实植被覆盖的场景。这也是云影对音律联觉持续抱有期待的原因——这个IP,总能整出点起范儿的花样来。
这次金曲投票中排名最高的《浸春芜》,毫无疑问是现场的高潮之一。前一首《怀黍离》已然让大家沸腾——黍俯下身去抚摸水面的情形,或者黍舒展的姿态的全景,都引起哇声一片。而《浸春芜》唱到副歌“天黑黑”时,石月感觉前后左右都有了震动的人声。环视四周,她看见高高低低的看台上都有人张开嘴附和。好像真的要有无数雨点压过来。

另一个震撼的场景是《Everything’s Alright》。演奏前,观众们被邀请打开手机闪光灯。几秒钟内,场馆从黑暗中亮起,一束束光沿着看台蔓延开来,像是夜空中忽然升起了一片星海。
她注意到其他人的光,也看到自己的。她从来没有想象过,手机微弱的光线可以把演唱会场馆点亮。那是她很久以来,第一次在陌生的人群里,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和所有人一起存在。

图片拍摄于彩排
02
人与人连接起来的时刻
有时大家期盼的,也不只有音律联觉本身,还有那些借由音律联觉和明日方舟,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时刻。
去年5月1日,白天场的演出结束时,接驳车队已经在门口排开。希洛刚坐上接驳车,手机屏幕显示时间到了四点整,也就是周年庆卡池开放的时间。
下一秒,车厢里的人全都打开了游戏。
先是几声压低的惊呼,接着是打闹的笑声。不到五分钟,车内的声音就大了起来。“司机师傅估计也搞不明白我们在干嘛,突然全车都在喊。”
有人十连双黄,有人几个十连下去没有动静,几家欢喜几家愁。“还有海豹(那些平时不说话但一说话就是晒自己抽卡结果的人)被同行的朋友打,当然是开玩笑的那种。”
坐希洛旁边的女生运气也很不错,不到六十抽就「毕业」了。她则在强忍诱惑,因为和好朋友约好了,等回去见面一起抽维什戴尔。
几天后,北国和两个朋友一起去了嘉年华。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明日方舟的线下活动。三个人专程从新加坡飞上海,北国这次还特意cos了幽灵鲨——他为此准备了将近三个月。
入场时他和朋友分道扬镳,因为常服和 cosplay 的观众要从不同通道入场。那是个闷热的阴天,挤在通道里,人群慢慢移动着,有些人擦着汗。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独自走在通道里很紧张。他还很焦虑自己cos的质量,一直拨弄自己的头发和头发上的配饰。
这时,一个无人机从远处低低飞来。有人注意到它,一边抬手一边喊“来了来了”;也有蹲着的人站起来,向镜头露出正脸。它从通道上空缓缓掠过,一路上,有人挥手,有人整理衣摆,有人眼疾手快地打开了荧光棒。人群里响起一阵细微却持续的响动,像风吹过树梢那样绵长。

后来北国刷到那段航拍视频,停顿了一下,存进了收藏夹。
因为镜头扫过的一瞬,他在人群里看到了自己——有些迟疑地慢慢举手,朝无人机挥着。
北国说,他没法想象自己一个人去嘉年华。如果看到有意思的整活和NPC没人分享,或者有看不懂的抽象没有人能问,他会少很多乐趣。
事实上,他和那两个朋友自从毕业后一直住在一起。每年四次,他们会固定蹲点看明日方舟的前瞻直播,时间一久,形成了默认流程:点两张披萨,提前准备好饮料,把画面投到客厅的大电视上,边吃边看。
看到喜欢的角色实机演示,“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就清澈了”,客厅里会有一阵高高低低的感叹,三个人还会轮流念弹幕。弹幕的内容有时是来历不明的小作文,有时是经典复读,有时则会有灵光一闪的锐评,和直播的内容搭上关系。这往往是看直播时最欢乐的桥段。
今年五一,他们没抢到音律联觉的票,索性换个思路,决定一起去旅游,还拉上了两个一直在群里聊天、却从没见过面的朋友。
这样的连接,也足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尴尬时刻。
霖林和一位学弟在高中时期关系不错,但自从他去外地读大学后,逐渐断了联系。直到有一天,对方突然发来消息:我抢到了明日方舟茶会的票,在上海没别的朋友玩,你有没有空?
对方盛情相邀,霖林最终答应赴约。但见面那天,还是有点尴尬。“有点像跟陌生男人吃饭的感觉。”两人面对面坐着,谁也没开口。霖林既不敢点菜,又不敢说要起身转转。

直到对方忽然问:“你要水月套餐吗?还是风笛套餐?”气氛一下子放松下来。两人从明日方舟开始聊,聊到高中毕业之后的经历,大学里做的事情,很快就熟络起来。如果这次抢到音律联觉的票,他们还打算一起去。
霖林原本担心,茶会现场会不会太二次元。结果一进场,担忧烟消云散。隔壁桌的顾客气质像中学老师,但聊的全是二次元的东西。快散场时,有人跑来问,他的杯垫是龙舌兰,能不能换异客。“一种很奇妙的氛围。”陌生人之间,也能突然对上频道。
有些时候,连接甚至完全来自线上。
孤星的剧情在玩家中有不少拥趸,但有一位玩家——弧光剧组Official的发起人——决定把角色从屏幕里搬出来,拍成一部电影。
天翼是上海某大学电影学院的学生。因为曾经在学校的明日方舟玩家群里拉过群演,不少人对他都有印象。据希洛了解,当时为了拍这部同人电影《孤星》,他课余时间几乎一整年都浸在这件事上。

这事在大学的玩家群里传开后,同学们几乎都去投币、刷弹幕。成片上线后,B站播放量有一百多万。希洛说,“你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很想为自己喜欢的剧情做点什么,你也会想为他做点什么。”
后来天翼在视频置顶的评论里写,“回看这一年来的时光,就像一场少年少女们关于热情、喜爱与信念的梦。”

03
无声流淌进生活
去年的音律联觉结束后,希洛曾感到一阵失落,她感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音律联觉的戒断反应」。好在那时她手里还拎着S档的周边,至少还是觉得自己带走了些什么。
直到现在,那袋周边还被放在她家柜子最顶端,平时用不上,一抬头就能看到。像窗外的风景,看到就觉得快乐。
几个月后,遇上台风天,她窝在家里的沙发上,打开电视,开始看那场音乐会的录播。那天外面风雨很大,她拿出没中控并不会亮起来的应援棒,配合着录播里的节奏挥动。有时镜头会从舞台切到观众席,她会激动一下,“我并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我的那一根,但或许呢。”

和她一起看的,还有她的父母。她简单介绍了一下角色和剧情。父母不太懂,但看完之后,说这歌质量挺高的。那一瞬间,她有点开心。他们平常总嫌弃希洛买"精致小垃圾",但那之后他们似乎没那么反感了。
对秒针来说,《春弦》也有类似的意义。2020年4月初,明日方舟EP《春弦》上线。那时,疫情的阴影依然笼罩人们,医护驰援武汉的新闻还在更新。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秒针待在大学宿舍里。虽然并不在疫情中心,也没有经历什么直接的困难,但他还记得那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而听到这首曲子之后,他说“真的会有一种只要团结起来,后面的困难都会过去的感觉。”

后来,《春弦》的播放量接近五百万。秒针猜测,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这首曲子曾给很多人带去力量。
这次,《春弦》也重新登上了舞台。重制版的影像里,一只白色的蝴蝶缓缓飞过干员的手心,穿越雪山与林地,贯穿整个画面。它轻盈、透明,像梦,也像希望。
弦乐一齐响起时,石月感觉眼眶有些湿润,也听见旁边有人吸了吸鼻子。
演出结尾,海猫的旁白提到了创作这首曲子背后的初衷:
当现实世界骤变,熟悉的节奏被迫打破,我们也希望罗德岛岛的医疗干员,能在泰拉内外都给予博士们些许慰藉……那时的我们坚信即便步伐受阻,诸事未能尽如人意,仍能望见冰雪消融,万物生长,春暖花开。
一年年更新,一首首歌曲,明日方舟与音律联觉创造的记忆越来越多,大家开始默默相信,总有一些东西是确定的。
每年五一,也成了许多玩家生活里一个不变的时刻。不论是否退坑,只要还对这个IP存有一点感情的人,往往就会在那几天关注相关的消息。“今年谁去了?”“这次舞台设计有没有新花样?”。有的人翻出旧票根,有的人在等今年的官方录播;就算不再活跃,这一天也还是会想起、会停下来看看:他们今年,又做了些什么。
就这样,音律联觉逐渐有了“年味儿”,就算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什么,当日期临近,大家也会觉得“就快到了”。
就像每年春节前后,鹰角都会发一封带着角色口吻的祝福邮件,通常都是当年的新春限定角色。看到那封邮件时,霖林会有种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稍稍接上的感觉。“他们又陪我度过了一年。”

岁家是她最关注的主线之一,这条线每年都在更新。她会想着,今年岁家要讲什么了,谁会出现,故事有没有转折。对她来说,这份节奏感就是盼头。
考研那年霖林很忙,空闲时间不多,每天早上起床,她一边刷牙,一边点屏幕,刷完体力之后,就开始一天的复习。
毕业典礼那天,霖林把水月兔兔放进了痛包里,趁着仪式结束后人还没散尽,偷偷和她合了一张影。
旅行的时候,她也习惯性地带着水月兔兔同行。出发前把它放进行李,拍照时小心拿出来。有时候景点人多,她就会说一句“帮我拿一下相机”,请朋友或爸妈帮她对焦,确保画面里能拍清楚水月兔兔。
去年寒假,在西安的大雁塔、兵马俑、书院门……每到一处,她都会和水月兔兔合影留念。“目前我手上的几个游戏里,估计明日方舟会是最晚退坑的一个。”

当然,单纯的日子总要过去。很多步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博士,可能没办法每天都有游戏的陪伴,但仍然有不少人的热爱未曾褪色。
工作之后,广树已经不会天天上线,却他始终觉得这个IP值得投入时间和金钱。“每年的音律联觉,就是我最想给明日方舟充钱的时刻。”
04
年复一年的白日梦,
约定好的重逢
今年音律联觉,依然有人拖着行李箱从外地赶来,有人席地而坐交换无料,有人换上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服装,有人举着痛包跟着音乐大声合唱。有人告诉我,每年这个时候,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像赴一场年复一年的白日梦,一场早就约定好的重逢。
去年音律联觉第一场。云影坐在观众席上,一边等着演出开始,一边观察周围的人的反应。
可等到前奏响起,他却没再看别人。眼泪迅速模糊了视线,舞台上的灯光变成一片黄色的晕影,荧光棒的光也被拉扯成散开的火焰。他坐着没动,手指在膝盖上发抖,什么都看不清。
那段时间,他正打算离职,也在准备下一段职业道路。而火箭升空时的那首歌,是用拉丁文写就的“Ad astra”,意为“通往星辰的颠簸旅途”,讲的是火箭升空、穿越不确定的过程。
坐在台下,他觉得怎么哭都无所谓,在那个环境中,似乎所有情绪都能被接纳。

当我真正坐到音律联觉现场,我似乎理解了云影:音乐、周围人的声音、舞台的光线、心跳的节奏像是一起叠加起来,在现场制造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共鸣,让人在片刻间回忆起太多东西,感觉自己深堕梦境,正在与更宏大的东西同频。
在时间的长河里漫游,我们或许都在寻找某个锚点,某个坐标,去确认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确认自己的相对位置。有时是朋友,有时是角色,有时是某段重复出现的情境。
就像海因莱因那本书的名字:“时间足够你爱”。日常生活中,短暂生命里,总有一些事物值得被人反复抵达,留下某种值得的东西。时间不会磨损那些记忆,而是会洗刷掉本该伴岁月而生的锈迹,让那些节点、那些情感、那些爱,成为变数里的定数。
(文中石月、云影、广树、希洛、北国、霖林、秒针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