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游戏为何云玩家多?为何叫好不叫座?厂商又该如何做出改变?
精华06/25456 浏览综合
前排叠甲:作者对于云玩家这一群体并没有任何批判行为,任何人都有买与不买的权利。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恐怖游戏为什么“更适合”云玩,以及恐怖游戏该如何吸引更多玩家购买。作者并非专业从业人员,只是游戏爱好者,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前阵子,《黑暗世界:因与果》发售,作为一部心理恐怖游戏,吸引了不少玩家,而三姨我也是第一时间通关游戏,发布了游戏的测评,攻略以及全流程实况。

体验或者云通关的玩家应该会对这款游戏有自己的判断,对于我来说,虽然有些结尾收束过急,雷声大雨点小以外,在画面以及整体游戏设计上,在国产恐怖游戏这一品类中是十分优秀的。
当时的社区还因为“云玩家”这一行为发生了争吵,有些玩家认为游戏就该自己体验,又有些玩家认为自己买了就行,还是看主播玩更有意思。

当然这两种行为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恐怖游戏为何云玩家多?为何叫好不叫座?恐怖游戏又该如何发展?”

相信各位也有过看主播玩游戏的经历,在一个公共的聊天房中,与来自各地的网友一起欣赏主播的精彩or下饭操作,可谓是乐趣满满。

而恐怖游戏,作为以惊吓和惊悚为主旋律的游戏品类,自然会让不少玩家避而远之。这源于人类基因深处对于陌生的恐惧与危险的察觉。当然,也有一部分以惊吓感为乐趣的玩家,他们享受恐怖游戏带来的刺激。但大部分玩家还是属于又怕又感兴趣的阶段,于是,云玩就成了这部分玩家体验恐怖游戏的好机会。

将恐怖游戏突然的跳脸,氛围的惊悚等等一切风险交给主播,而观众只需要在弹幕中谈笑风生,或者享受“高能警告”的贴心预警就行了。或许其他品类的游戏,观众从主播体验中感受到乐趣后,也会自己购买体验。但恐怖游戏这一品类,大部分是剧情驱动内容,所以当观众看完全流程后,似乎也没有了自己购买体验的必要。

我也经常会看自己喜欢的UP主玩恐怖游戏,比如原野郎中的视频和直播,我一期都不会落下。

以小黑盒游戏商店页面提供的数据来看
许多国产恐怖游戏,虽然有不错的视频热度,但游戏销量却不乐观,即使是恐游中的精品《面容》,也不过十万销量。以2D为表现形式,不那么恐怖的《三伏》,也不过二十万。而《黑暗世界:因与果》这款优秀的国产游戏,却也仅仅只有几万的销量,离回本都差不少。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所以恐怖游戏都销量不好,比如《港诡实录》就因为视频火的十分出圈。虽然也有《逃生》系列这种经典恐怖游戏,但接近一半的玩家的游玩时间却没有超过2小时。看来大家在胆小这件事上,和我一样,买了也不敢玩。

有时遇见这么多云完补票的玩家还好,但不少玩家并不会再去购买已经看完的游戏,我也是如此,这就无形中减少了游戏厂商的收入。但大部分恐怖游戏的厂商并没有《生化危机》那样强大的ip,甚至可以说是独立游戏,没有那么多宣发成本,那么邀请UP主来直播体验,扩大游戏热度,似乎算是一种相对划算的方式。

一面是游戏需要热度,一面是游戏需要销量。如何平衡这一难题,或许只能靠机遇和实力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游戏作者想要表达在恐怖游戏中的内容,许多玩家并不感兴趣,甚至会因为游戏太恐怖而放弃体验。那么我们单纯从游戏热度来看,恐怖游戏该怎样“出圈”?

很现实的是,根据游戏数据来看,恐怖游戏出圈的主要方式就是变得不那么恐怖。融合多人游戏:《致命公司》《吞噬》《逃生试炼》《恐鬼症》将恐怖的风险分担到队友身上,或者说多人游戏的同时,乐趣与恐怖并存。

融合战斗玩法:《生化危机》《寂静岭》《最后生还者》降低恐怖属性,使玩家的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战斗上,用现代武器对抗恐惧。

融合不同画风:《米塔》《烟火》《三伏》二次元、2D的表现形式降低恐怖游戏的真实感,使画面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通过这些方法,确实能降低恐怖游戏的惊悚程度,且增加不少“又菜又爱玩”的潜在玩家。所以这些游戏尽管在看过主播实况之后,也会有自己想要试试的感受,所以销量也不会太差。

玩家作为消费者,对自己的钱拥有控制权,他们可以选择买或不买,也可以选择云游戏。虽然我们常说好的游戏自然会有人买单,但现实是不少好游戏依旧销量惨淡,或许是因为题材,或许是因为流量。但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大,玩家手中对于游戏投入的资金增加,什么云玩补票、购买支持的现象只会越来越多,而这时,或许我们就可以说,好游戏终究不会被埋没。

除此之外,社区之中还存在这另一种现象,云玩家群体对于游戏的极端评价,我认为除了一些极少的优秀或者是滥竽充数的游戏,任何游戏都是有优缺点存在的。而评价自然也是要两者兼顾,但社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不少云玩家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或者一两个缺陷而贬低游戏,全然不见游戏优点,也没有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

并不是说云玩家不配评价游戏,而是没有自己试玩过游戏得出了极端评价,是不建议在社区中影响玩家抉择的,评价本该中肯,而游戏更是值得亲自体验。

云游戏虽然是一种体验方式,但作为一款游戏,制作者肯定是依照玩家的游玩角度来设计的,其中的线索,剧情,氛围,一定是玩家亲身体验才有更好的效果。如果是因为各种原因,云完了整部游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补票支持,正所谓: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恐怖游戏这一品类虽然受众不大,但却有独特的魅力,《黑暗世界:因与果》给了我一个惊喜,希望后面的的国产游戏能不断出彩,不止是恐怖游戏,或者动作游戏,而是所有品类。

最后再讲一句我很喜欢,也是一直坚持的话放在末尾:任何测评与实况都无法代替原作,好的游戏值得各位玩家亲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