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 Switch 2(US) - 评测

07/0125 浏览综合
在过去 8 年时间里,Nintendo Switch 已经成为史上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游戏主机之一,它不仅是我家客厅里的常用主机,也是我坐地铁通勤或者出国旅行时必带的随身游戏伴侣。但在这 8 年时间里,其日渐过时的硬件也越来越成问题。
正因如此,Nintendo Switch 2 的问世着实让人松了一口气:它为那些 Switch 运行起来很吃力的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世代的第三方游戏打开了大门。
但是,除了一个功能性和创意都不错但手感欠佳的鼠标功能之外,这款后继机型目前并没有提供多少独属于它自己的新颖的升级理由,其最大卖点就是将过时的上一代产品带入现代 ——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的价格涨了一大截,达到了 449 美元。
TapTap
让我们先从基础说起:从外观上看,Switch 2 很像是一台初代 Switch 的放大版(大了大约 13%,在装上两个 Joy-Con 手柄之后,宽度来到了 272mm),但许多巧妙的改进使其成为了一台更加精致、完善的设备 —— 尽管其中有不少改动都是沿袭自 Switch OLED,比如更加稳固、灵活的新支架,以及略微精致了一些的系统按键。
当然 Switch 2 也有一些独有的新功能,比如顶部新增了第二个 USB 口,让玩家们终于可以在桌面模式下边玩边充(所有带着初代 Switch 坐过长途飞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改进),或者在底座模式下接入官方摄像头等各种外设。此外,Switch 2 还提供了相当充裕的 256GB 内置存储空间,这样就算不在第一时间购买 MicroSD Express 存储卡,也能撑上一段时间了。
TapTap
Switch 2 机身设计上的最大变化无疑就是全新的 Joy-Con 2 磁性连接器。这个取代了初代 Joy-Con 滑轨结构的新设计非常棒,你可以很轻松地安装或是卸下手柄,但是装上去之后就很牢靠,而且装卸时的手感也很爽。(如果足够用力的话,即使不按解锁键也可以强行卸下手柄,但平时几乎不可能意外脱落。)
就像是《王国之泪》突然就让《旷野之息》都显得有些简陋了一样,这种升级让我曾经喜爱的东西顿时变得像是一份寒酸的初稿,现在再回头用初代 Joy-Con 总会觉得别扭。
至此我们已经讲完了两代主机在外形上的所有主要差异,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意味着任天堂浪费了进一步改进的良机 —— 其中最令人失望的就是,Joy-Con 的人体工学并没有得到改善。
TapTap
虽然我很喜欢 Joy-Con 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 你可以装在本体上用,可以拆下来拿在手里用,好让双臂处于更舒适放松的姿势,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个手柄玩简单的多人游戏,或者把它们安装到附带的握把上,从而获得更接近于传统手柄的握持感 —— 但是这些手柄的舒适性远远称不上一流。
它们依然没有线性扳机,按键布局还是又挤又不顺手,尽管手柄尺寸变大了,但任天堂并没有借机改善这些问题。事实上,在掌机模式下,体验甚至还变差了一点,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装上 Joy-Con 之后重 534g,作为对比,初代是 398g),长时间使用会更加容易感到疲劳。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初代 Switch,体验不会差太多,但是在我用了三年人体工学设计更加优秀的 Steam Deck(它还比 Switch 2 重 135g)之后,这些扁平的小手柄就显得有些别扭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手指酸痛。
TapTap
当然,新一代 Joy-Con 还有一手很酷的隐藏技能:将手柄从主机上取下,并将连接口的一侧朝下放在平面上,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精度相当高的鼠标使用,无论是在咖啡桌还是沙发上面,都能用鼠标功能实现精准的操控。这个功能确实满足了我对它的期待,也就是提供一种的不同的游玩方式,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好消息是,这个鼠标的性能相当好,虽然精度比不上高端电竞鼠标,但对于一般玩家来说绝对够用了,这大大增加了可以在沙发上或者外出时游玩的游戏类型。
TapTap
当我第一次靠在沙发上,将 Switch 2 架在腿上,取下右 Joy-Con,然后以不亚于电脑的精度操作《文明 7》,仿佛我就端坐在电脑桌前一样时,我产生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瞬间感受到了鼠标功能的妙处。当我把 Switch 2 摆在户外咖啡馆的桌子上面,用木质躺椅的宽大扶手当鼠标垫玩《赛博朋克 2077》时,我又再次产生了同样的感受。
这些体验并不完美 ——《文明 7》有时无法准确分辨 Joy-Con 是否处于鼠标模式,在我点击时会意外切换到传统手柄模式;而《2077》的按键布局特别费右拇指。但是,这些问题感觉更像是软件适配没做好,而非这项功能本身的缺陷。在我看来,原生鼠标功能仍然是可以让 Switch 2 在当今主机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卖点。
TapTap
坏消息是,就像横过来单独使用一个 Joy-Con 那样,任天堂在设计这款手柄的外形时,似乎压根没想过有人会用鼠标功能游玩时长超过《Nintendo Switch 2 秘密展》小游戏的作品,而最终设计出来的外形也恰恰导致了没有多少人会想要那么做。
电脑鼠标被设计成现在的样子是有其道理的,它们可以在特定位置支撑手掌、尽可能减轻疲劳,此外,确保手臂姿势符合人体工学也可以有效降低疲劳。相比之下,Joy-Con 2 就像是一块带扳机键的巧克力棒,使用时的姿势完全取决于哪里有足够平坦的表面,但无论是哪种握持方式都不能保证持久的舒适性。
在我用 Switch 2 的鼠标功能连续玩了两个多小时《赛博朋克 2077》之后,第二天醒来以后我的手依然酸痛。我瘫在沙发上玩了仅仅 45 分钟《文明》就导致三年没犯的肌腱炎复发,我当天晚上甚至还被疼醒了。
TapTap
不得已,我只好 3D 打印了一个传统鼠标形状的 Joy-Con 外壳来缓解手部疲劳,这确实管用(任天堂居然没出这种官方配件,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并不能改善胳膊的姿势,尤其是在你像任天堂反复宣传的那样把鼠标放在大腿上使用时。
最终结果就是一个让我既兴奋又不敢多用的极为新颖的概念。在操作菜单或者短时间使用时,鼠标功能还是很好用的,但是在它最实用的场景中,它的舒适性实在令人遗憾,反正我是不打算用它长时间游玩大型游戏了。
TapTap
比如我很难想象在今年晚些时候用这种方式打通《无主之地 4》的整个 FPS 战役,这实在很可惜。(如果你是左撇子,你还需要寄希望于开发商在游戏里内置了翻转操控的功能 ——《文明 7》和 Switch 2 的菜单支持,但《赛博朋克 2077》似乎不行,似乎也不能进行系统层面的全局设置。)
话虽如此,如果任天堂推出一款官方无线鼠标,或者是提升舒适度并保留所有按键功能的外壳,我肯定会立刻购入,因为鼠标功能确实很有潜力。
TapTap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赛博朋克 2077》在内的部分游戏还原生支持常规 USB 键鼠,只要把键鼠连到底座上就能立刻使用。这让 Switch 2 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台超便携游戏 PC。(不过 Switch 2 系统菜单目前不支持常规键鼠。)这种开放性令人欣慰,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游戏支持这一功能,特别是那些本来就登陆过 PC 的游戏。
我原本以为只要插上鼠标就能在《赛博朋克 2077》里获得更舒适的射击体验,但实际上,如果你用鼠标替代右 Joy-Con,同时继续用左 Joy-Con 控制移动的话,UI 就会在两种输入方式之间来回跳,而且你无法将右手柄的其余按键绑定到鼠标上,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能要么全用 Joy-Con,要么鼠标配键盘。
TapTap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夹在两个 Joy-Con 中间的屏幕上。与基础版初代 Switch 相比,Switch 2 的 LCD 触控屏有了很大提升;但与 Switch OLED 相比,就只能说是各有所长了 —— 它牺牲了色彩鲜艳度,换来了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分辨率从 720p 升级到 1080p 是一项巨大的提升;最高刷新率翻了一番达到了 120Hz 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但目前为止仅有《秘密展》里的一两个小游戏支持 120fps。
这些改进不容小觑,但是重新采用 LCD 面板就意味着它在户外和通勤场景中的表现力略逊于 Switch OLED。这依然是一块漂亮的屏幕,内置扬声器的听感也相当好,我在阳光明媚的公园里玩《马力欧卡丁车》的时候完全没有看不清的情况,但是像《赛博朋克 2077》这种色调偏暗的游戏,有时候就完全无法分辨画面里的东西了。
总的来说算是功过相抵,具体感受还是取决于你的游玩习惯与偏好,但既然没得选,我对于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提升还是挺满意的。
TapTap
好在分辨率和帧率的提升并不局限于掌机模式。Switch 2 底座不仅内置了 LAN 口(这也是 Switch OLED 先有的功能),还使得 Switch 2 可以输出漂亮的 4K HDR 画面以及更高的帧率(在支持的游戏中最高可以达到 1440p@120fps)。
在一定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底座的内置风扇以及更好的整体散热设计,这使得 Switch 2 能够释放更强的性能而不过热。
显然 Switch 2 也非常需要优秀的散热,因为每次运行 4K 游戏时,Switch 2 机身都会变得相当热,即便是《秘密展》这种画面不算复杂的游戏也不例外 —— 虽然温度没有达到引发问题或者烫手的程度,但是与能够一直保持凉爽的掌机模式相比,发热量还是让我感到惊讶。
TapTap
接下来该聊聊 Switch 2 的内部零件了。因为对于那些早已觉得 Switch 性能过时,又一直没有盼来传说中的「Pro 版 Switch」的玩家来说,能够以更高分辨率零卡顿运行《王国之泪》等游戏可能才是 Switch 2 最大的卖点。
如果在过去 8 年里你只用初代 Switch 玩过游戏,那么这一次的性能升级相当可观 —— 许多 Switch 游戏现在都推出了免费或是付费的 Switch 2 更新补丁,使得它们画面更好、加载更快,运行起来更加符合开发者们的构想。Switch 拥有很多依然不过时的杰作,因此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无疑令人欣喜,尤其是考虑到首发期只有《马力欧卡丁车世界》这一款重磅新作。
TapTap
我们可以通过 CDPR 这家开发商的不同游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性能有多大提升。当年 Switch 版《巫师 3》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种「稀罕玩意儿」—— 画面模糊,帧数勉强过关,好像能够运行起来就已经堪称奇迹。
而《赛博朋克 2077》在 Switch 2 上面的表现则相当不错 —— 虽然还是没法和其他现代平台相媲美,但绝对不仅仅是「有的玩就不错了」的水准,如果你之前还没有玩过这款优秀的 RPG,那么 Switch 2 绝对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游玩方式。
虽然 Switch 2 的硬件性能不会对 PS5 Pro 构成威胁,不过从运行第三方游戏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希望这一次能多撑一段时间再出现第三方大作纷纷放弃任天堂主机的局面(如果一个游戏本来就需要适配 XSS 的话,上 Switch 2 的问题应该也不大吧。)
TapTap
但如果自 2017 年以来你还用过 Switch 1 之外的游戏设备,那么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Switch 2 的性能升级称不上令人兴奋。Switch 2 是任天堂在努力缩短差距,而非试图反超,而 HDR、4K 这些功能在五年前就不算新鲜事了。不要误会,现在终于支持这些功能了无疑是件好事,Switch 2 上的游戏也不再给人一种受困于首发时就性能落后的主机上的感觉。
但我心中也有一些担忧:过几年 PS6 问世后,历史是否又会重演?我们会不会再次恳求任天堂推出 Pro 版 Switch 2?因为 Switch 2 其实仍然没有追平与 2020 年问世的那一代主机之间的差距。(就在我写这篇评测的时候,微软已经宣布和 AMD 合作研发下一代 Xbox 了。)
TapTap
多年来,任天堂的策略一直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有限的硬件资源做尽可能多的事情,而这种策略大体上也是成功的 —— 虽然最新一代《宝可梦》在 2017 年的老主机上明显捉襟见肘,上了 Switch 2 之后有巨大提升,但是得益于优秀的美术设计,《旷野之息》就算依然只能用 720p、30fps 运行(在理想情况下),它也依然令人惊艳。而《超级马力欧 奥德赛》《超级马力欧兄弟惊奇》《马力欧卡丁车 8 豪华版》等等定义了 Switch 形象的杰作也同样如此。
即便只是在试图缩短差距,但这依然意义重大,因为那些本就出色的游戏终于能够移除曾经限制它们的瓶颈。我绝不想贬低这种终于卸下「辅助轮」的畅快感。
TapTap
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另外一点:Switch 2 感觉并不像是一辆「全新」的自行车。你可能会说本来就不该有那种期待,毕竟这是任天堂第一次直接往主机名字后面加个「2」。但是从功能上讲,Switch 2 感觉更像是一次半代升级,它更像是我们一直没等到的「Pro 版 Switch」,而不是一款全新世代的主机,如果你是从 Switch OLED 升级到 Switch 2,进步就更不明显了。
没错,当年 PS5 和 XSX 发售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情况 —— 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吐槽现在主机世代的进步没以前那么令人惊艳了。但对于那两台主机而言,至少它们的顶级图形性能在当时还算是比较新鲜的,特别是光追之类的功能,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 Switch 2,除非你以前只接触过 Switch 1。(鉴于近年来 Steam Deck 等便携 PC 的兴起,就算只看掌机领域,Switch 2 的性能也无法令人眼前一亮。)
TapTap
取而代之的是,被 Switch 2 当成「重大」新卖点的是「游戏聊天」等功能。游戏聊天基本上就是一个任天堂版 Discord,它在右 Joy-Con 上面还有一个专用的快捷键 —— 这的确是一个与朋友聊天、分享游戏画面(虽然帧率低得可笑)的好办法。
不过这个功能也过于姗姗来迟了 —— 在 17 年前,IGN 就开玩笑地将一档播客节目命名为了「Nintendo Voice Chat」(任天堂语音聊天),当年的官宣文章开玩笑说,它是「唯一一个能够将可靠的语音支持与『任天堂』放在一起的地方」。结果这个笑话都快能投票了,任天堂才出了主机内置的语音功能。
TapTap
与此同时,任天堂仍然不允许玩家自定义主界面(甚至不能重新排列游戏图标);仍然不支持 YouTube 之外的大多数媒体 App(就连 Switch 1 支持的 Hulu 和 CrunchyRoll 现在也不能用了);而且加好友还得用那个「好友编号」系统,与其他几大平台相比真的很麻烦。好在至少 eShop 重新设计过了,我们不必继续使用初代那个卡得要命的 eShop,但是系统菜单和 UI 几乎毫无变化。
TapTap
这种渐进式的系统升级本身不一定是坏事,但这台主机的售价高达 449 美元,而初代 Switch 仅售 299 美元,而且掌机模式的续航还略有退步(用掌机模式玩《马力欧卡丁车世界》《赛博朋克 2077》《文明 7》等大型游戏时,基本上不到两个半小时就得充电),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小问题就更加碍眼了。
再加上首发时只有一款值得玩的独占新作,除了能够以其他平台 5 年前就已经见惯不怪的分辨率和帧率重温已经通关过的游戏之外,目前实在没有多少东西能让我兴致勃勃地打开 Switch 2。当然,在《咚奇刚 蕉力全开》等等看上去品质不俗的新作在未来几个月里陆续登场之后,这种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但目前看来,Switch 2 的首发阶段还是有些平淡。
TapTap
总结
Nintendo Switch 2 是一款在各个方面都更大、更强的 Switch,它延续了初代的全部优点,也继承了大部分缺陷。它的混合式设计在 8 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一种出色的设计理念。更加强大的硬件性能使得 4K 分辨率、更高帧率和更快的加载速度成为了可能,让许多 Switch 杰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然而,这一切感觉更像是任天堂在 Switch 1 日益落后于人们对任天堂主机的预期之后,为了弥补这段差距而进行的一次追赶,而不是通过提供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吸引玩家们为涨价了 50% 的升级版主机买单。
新版 Joy-Con 试图给出那个理由,但尽管极具创意的鼠标功能理论上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游玩方式,但在实际使用过后,其糟糕的人体工学设计导致我在打这段字的时候胳膊还在隐隐作痛。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我很喜欢的主机,而我喜欢它的理由和我当年爱上初代 Switch 的原因如出一辙,但是在实际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却莫名地感觉提不起劲。对于过去 8 年来只能用 Switch 1 玩游戏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升级,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它带来的兴奋感就和一次姗姗来迟的手机换代差不多。
优点
硬件性能大幅提升,支持 4K 分辨率、120 帧显示
内置 256 GB闪存
众多 NS 初代游戏有了更好的体验
缺点
Joy-Con 2 的人体工学设计令人失望
重磅护航新品数量严重不足
售价涨幅过大
评测成绩
Nintendo Switch 2 是一款在各个方面都更大、更强的 Switch,它延续了初代的全部优点,也继承了大部分缺陷。它的混合式设计在 8 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一种出色的设计理念。更加强大的硬件性能使得 4K 分辨率、更高帧率和更快的加载速度成为了可能,让许多 Switch 杰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然而,这一切感觉更像是任天堂在 Switch 1 日益落后于人们对任天堂主机的预期之后,为了弥补这段差距而进行的一次追赶,而不是通过提供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吸引玩家们为涨价了 50% 的升级版主机买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