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为何在西方也很火?美国演员的评论告诉了我们答案

昨天 13:0363 浏览综合
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是一家日本的动画工作室,不过旗下的作品却风靡全球,比如:《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波妞》《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等等,其中,《千与千寻》非常经典,不光受到了亚洲观众的喜爱,在欧美西方也极具人气。至于原因的话,有一种观点认为片中有浓厚的日本文化元素(例如汤屋、白龙等),让西方观众感受到了“异国情调”,产生了兴趣。
TapTap
想必屏幕前的不少人和博士一样,都曾持有上述想法,毕竟吉卜力作品的风格实在太独特了!日本网友“korimakorima”一开始也是如此认为的,不过当他看了一些美国演员针对《千与千寻》的影评后,发现自己以前有些一厢情愿,于是在社群里感慨了一下,不料一下子成为了热门话题!不管是动画、电影也好,游戏、电视剧也罢,题材、风格、画质等等都不算关键,只有打动人的内容才是核心啊!
TapTap
“korimakorima”的原文翻译过来大概是:原本以为《千与千寻》在海外受欢迎,是因为充满日本风情,没想到真正打动人的是那种“突然失去依靠”的感觉。全世界的孩子都有在人群中一瞬间找不到爸妈的经验,那种不安的情绪,其实我们长大后也没真的忘掉。正如同我们现在看一些印度片或美国片时,常常能从中找到和自己人生重叠的部分(共鸣),当年美国人看《千与千寻》时,应该也是类似的感觉。
TapTap
该网友有上述感触,是因为近期看了《纽约时报》举办的“21世纪百大电影”评选的相关内容。这个活动邀请了超过500位知名导演、演员及影评人,来票选出2000年以来最棒的电影,《千与千寻》自然榜上有名。其中,美国演员约翰·特托罗 ( John Turturro ) 表示:《千与千寻》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这是一部任何曾在百货公司或人群中走失、找不到爸妈的小孩,能够立马代入剧情的电影!
TapTap
当人们只能用一段简洁的话来描述《千与千寻》的时候,似乎没有人会提什么日本风情元素。网友们纷纷表示:“小时候在夏日祭典走失,至今仍记得那种心慌慌的感觉”、“这种事情虽说不是每个人都发生过,但只要能产生共鸣,就能有很强的代入感”、“《千与千寻》描述的就是那种自由与不安并存」的成长心境。离开父母的怀抱,固然象征无限可能,但也伴随着不确定和孤单感,类似的美国电影有《小鬼当家》《伴我同行》等”。
TapTap
还有人指出:《千与千寻》的日文原名其实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神隐”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描述人类被神明或妖怪隐藏的神秘现象,与一般的失踪不同,当事人可能经历数年后回归(感知时间仅过片刻),会出现记忆残缺、行为反常等后遗症。这种现象契合动画的世界观,同时也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大家感同身受。
TapTap
《千与千寻》不只是一部讲述奇幻世界的动画,它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受到喜爱,原因自然有无数种,不过这次美国演员约翰·特托罗的观点直指本质,动画的内容让我们触碰到了一种全人类共通的记忆——那个在人群中失去方向、却又不得不往前走的瞬间。这不只是日本的故事,而是全世界孩子们都懂的情感。“我们都曾是(或者现在就是)那个在人群中找不到爸妈的小孩!#今天游戏圈发生了啥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