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线人数超13万却多半差评,《明末:渊虚之羽》错在哪里?
昨天 15:48914 浏览综合

作者 | 泽良(上海)
7月24日,《明末:渊虚之羽》在Steam正式发售。短短数小时,同时在线人数飙升,不仅在周四这个令人苦恼的工作日收获了超13万的同时在线人数,且在前一日的媒体评价中,也取得了均分75的好成绩,其中多数媒体都给予了80分以上的分数。

然而与惊人热度形成刺眼对比的,是玩家口碑的瞬间崩塌,Steam评价一度跌至差评如潮。
这款曾被寄予厚望、昵称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的作品,为何上演了如此惨烈的口碑崩盘?
游玩至第二张图,并翻阅了各路玩家的评论后,笔者发现,《明末》确实有些让人纠结的槽点。
在游戏体验方面,《明末》确实称得上一款不错的类魂游戏,但在游戏流程中,我也感受到部分玩家反应的“为难而难”的问题。
我玩过不少FS社的魂系作品,近两年各厂商“类魂”和带有“魂味”的ARPG也玩过七七八八,但像《明末》这样,始终在“坐牢”和“爽到”两个极端反复横跳的还真没几个。造成这种体验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地图。《明末》的大箱庭地图本身的设计非常棒,面积庞大、支路繁多,每个捷径位置也非常巧妙,配合上NPC支线任务和藏匿在碎片化信息中的弱指引,在刚进游戏时激起了我的探索欲和收集强迫症。
但不到1小时后,这些极尽巧思的地图就成为了我在游戏中的巨大负担。因为其中堆积了过多的“恶意”,加大了推图压力。
不只是怪物数量多,而且几乎每个能藏人的转角,每个不起眼的道路上,都有各种埋伏等着玩家,包括但不限于躲在视野盲区的推推哥、伪装成存档点的篝火怪、潜藏在小巷里坐等群殴玩家的盗贼团、雪地上不起眼的地雷,甚至还有藏在帐篷里大炮......一旦你毫无防备遇上这些,轻则放血、重则归西。不由得让人感叹夏崎英高当年放学路上的物种多样性。

更加绝望的是,游戏地图非常庞大,支路繁多,而篝火点每个支线区域却几乎只有一个。当你被折磨到弹尽粮绝,全凭一口气吊命时,你只能从多种路线中赌一条通往篝火的道路。一旦赌错丧命,就可能要再走一遍《365里路》。
另一方面,本作在战斗方面有不少劝退点,用传统魂游的逻辑开荒极易吃瘪。开发团队似乎刻意在某些方面弱化了主角性能,玩家的攻击前摇和后摇较大,不慎受击倒地无法直接起身,喝药动画过长,极易被AI读指令打到,喝多少吐多少......
敌人的设计却截然相反,不仅在数值上对主角威胁极大,推图中小怪三刀带走玩家不在话下,还普遍有极高的韧性和出招霸体。除了斧子,其他武器很难在敌人连招的间隙,使用普攻有效压制。
以上两点导致《明末》是一款相当挑人的游戏,只有你搞懂了核心战斗机制,习惯了地图上的恶意,对上了开发团队的电波,才能get到爽点。
本作极其强调BD构筑和“须羽”系统,前者给予玩家属性成长并解锁招式和被动技能,并可以免费洗点重新构筑;后者则是驱动一切招式、法术、派生的核心数值系统,可以通过完美闪避、攻击等方式获得。
只有战前先根据地图类型、Boss弱点和主力武器进行针对性的构筑,确保能在推图的过程中,用有限的资源应对恶意;战斗时辨识敌人的招式,利用攻击、闪避、弹反、抗衡等积攒“须羽”,最后利用敌人的攻击间隙快速派生武技、切手技和重击反击。再加上较快的战斗节奏,才会使游戏体验有所改善,甚至有种“刀尖舔血”的爽感。

除了地图和动作体验本身的槽点,大多数玩家给差评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
最严重的是《明末》的“灾难级优化”。
笔者使用的是7800X3D+7900XT的AMD全家桶,初次进入游戏,默认超高画质,开启FSR,不开帧生成、原生2K的情况下,虽说差不多能在50~60帧运行,但部分场景会跌到45帧左右,由于低帧并不稳定,在战斗时偶尔会遇到low帧出现卡顿现象。
下调到默认高画质,同样采用2K原生分辨率后,游戏总体运行就相对稳健些,基本保持在60帧上下,但最低帧与最高帧的跨度依然非常明显。为了能始终保持高帧率,笔者不得不开启了帧生成进行游戏,结合中规中矩的画面效果,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笔者能获得流畅的体验已属幸运,根据玩家在Steam与B站等平台的反馈,即便PC配置远高于商店标注的推荐配置,仍有许多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画面撕裂和卡顿。

其二,在游戏解锁当日,《明末》突然对除国区外的所有低价区进行了价格永降。
在两个月前,官方曾上调过一次全球各地区价格,当时特意避开了国区,这使得国区在游戏上线前一直享有全球最低价,收获了大量国内玩家的信任和实打实的预购量。
根据Gamelytic的预估,在24日发售前夕,《明末》就收获了约29.75万份的预售,其中超八成来自中国。
而外区价格的突然调降,不仅使国区玩家的最优惠待遇被取消,而且一跃成为了低价区中的最高,这令不少玩家感觉受到了官方的背叛,怒打差评。

其三,是游戏豪华版奖励发放的低级错误。有玩家反应,购买了豪华版后,在游戏中却并没有收到专属的服装和道具,反倒不少标准版玩家收到了豪华版奖励,出现了标准版用户“零元购”,豪华版用户背包空空如也的奇葩事件。让预购豪华版的玩家,成为多花50元买了个寂寞的“大冤种”。
这些负面问题的集中爆发,直接改变了游戏的舆论环境和走向。游戏在宣发过程中精心构筑的市场期待,在连环失误后转化成为了剧烈的信任崩塌。
尽管官方在发售当天就针对玩家反应的问题做出了承诺,评价也回升至了“多半差评”,但还是让本作迅速掉出了国区热销榜前十。游戏内的一些其他问题,也不可避免的被放大解读,进而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新一轮的争议潮。

《明末》遭遇的差评危机并非孤例,随着发售即完工的时代终结,玩家消费者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外玩家都正在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权利,表达对游戏的诉求与不满。
Steam平台上的差评现象变得越发普遍,《怪物猎人:荒野》、《恶意不息》、《绝地潜兵2》等都是前车之鉴。
在这些被差评轰炸的游戏中,也有诸如《赛博朋克2077》通过后期的不断更新,扭转了口碑,但再完美的亡羊补牢也很难将断裂的信任链条修复如初。当下的游戏发行本质已由单纯的商品交付,转变成了信任关系的长期运营。
如何在这场信任长跑中做足准备,赢在起跑线上。或许是当下所有厂商都应当思考的新命题。
活动|来明末发售福利站抽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