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传说】无字玉璧
08/0518 浏览综合
## 无字玉璧
终南山深处,断龙崖如一道被巨斧劈开的伤痕,直插云霄。崖底终年雾气弥漫,如冰凉的魂魄缠绕不散。云雾深处,一块巨大的玉璧嵌在崖壁上,其色如凝脂,温润通透,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寂,仿佛亘古以来便在此处沉睡。当地樵夫世代相传:“终南山有块吃字的玉,吐不出,也忘不掉。”这块玉璧,便是江湖人既畏惧又疯狂追逐的“无字玉璧”。
玉璧的来历早已湮灭于时光,唯余野老口中支离破碎的传说:千年前,曾有得道修士于此参悟天地至理,欲将毕生所得刻录于玉髓之上。然天机岂容轻泄?九天劫雷轰然降下,修士形神俱灭,其磅礴神识与不甘的执念,却与这方天地灵玉强行熔铸。自此,玉璧便生出了吞噬文字、抹杀记录的诡异秉性,仿佛承载着那修士未能宣泄的惊世智慧与天道反噬的怨怒。
玉璧之前,华山派祖师紫阳真人曾盘坐整整三天三夜。他须发皆张,周身紫气氤氲如朝霞,将毕生精研的《紫霞神功》奥义,以内力为刀,凌空向那玉璧刻写。字字珠玑,光芒夺目,引得围观弟子目眩神迷。然最后一笔落下,异变陡生——玉璧光华暴涨,如巨兽张开无形之口,空中那璀璨耀眼的紫色文字竟被生生吸入璧中,光芒尽敛,玉璧表面光滑如初,不留半点痕迹。紫阳真人如遭重锤,猛地喷出一口鲜血,面如金纸,眼中神光迅速黯淡:“道…不可书…传…不可…” 遗言未尽,一代宗师就此溘然长逝。华山派震派之宝《紫霞神功》自此失却精要核心,传承断绝,只余残篇,再难复昔日辉煌。这玉璧吞噬的,非仅文字,更是一个顶尖大派的武运根基。
玉璧吃字的秘密如瘟疫般在江湖扩散。恐慌如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武林。各门各派闻风色变,视之为不祥凶物。少林高僧连夜焚香祷告,将藏经阁内诸多涉及武学本源与禅武合一的孤本秘卷,以玄铁重箱深锁于达摩洞底,又布下十八罗汉大阵守护,唯恐那玉璧的邪力隔空夺经。武当掌门则忧心忡忡,下令封存三丰祖师亲笔注解的《太极拳经》真本,更严令弟子不得靠近终南山千里之内。一时间,江湖之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无数珍贵的武学典籍被深藏、被毁弃,甚至被付之一炬。知识被恐惧冻结,武学的长河仿佛骤然断流。
然而,人性之贪欲与执着,终究压过了恐惧。玉璧能“吞”,是否亦能“吐”?这念头如同附骨之疽,悄然滋生。一批批自诩才智过人或身负血海深仇的江湖人,甘冒奇险,深入终南山断龙崖下。他们被统称为“刻经人”。有人耗尽家财购得珍稀秘笈,满怀希冀刻于璧上,字迹旋即消逝,徒留一片空白与刻经人绝望的嘶吼;更有甚者,妄图以血为墨,以骨为笔,献祭己身,结果往往是被那玉璧吸尽精血魂魄,化作崖底一具无人收敛的枯骨。崖下哀嚎与狂笑日夜交织,累累白骨在浓雾中若隐若现,终南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葬经谷”。
其中,最令人扼腕的是一位名叫李忘言的落第书生。他身负血仇,苦寻力量不得,最终孤注一掷,携一部偶然得来的邪异功法《血魔录》来到玉璧前。月圆之夜,他割开腕脉,以自身滚烫热血为墨,在冰冷的玉璧上奋力书写。血字蜿蜒,竟未被瞬间吞噬,反而在璧中如活物般诡异流转,红光大盛,映得李忘言状若疯魔。三日三夜,血书方成。当最后一个字符嵌入玉璧,李忘言形销骨立,已成风中残烛。他死死盯着玉璧,期待着魔功反哺的力量。然而,血光终究黯淡、隐没,玉璧恢复死寂的温润。李忘言仰天喷出最后一口心血,带着无尽的不甘与疑惑,直挺挺倒毙在冰冷的玉璧之下。他的血,他的命,连同那邪异的功法,终究也被这无言的巨口吞噬得干干净净。
百年光阴倏忽而过。当年因玉璧引发的封经狂潮与刻经狂热,早已化作江湖史册中沉重而模糊的一页。曾经显赫的门派因核心传承的缺失或扭曲而式微,无数精妙武学彻底失传,整个武林的境界,在漫长岁月中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凝滞与倒退。终南山断龙崖下,雾气依旧浓得化不开,无字玉璧沉默矗立,温润的玉光冷冷映照着崖底散落、半掩于荒草苔藓间的森森白骨——那些都是刻经人未能瞑目的遗骸。
一个懵懂的山村少年,偶然追逐野兔闯入这禁忌之地。他好奇地触摸着冰凉光滑的玉璧,指尖传来奇异的脉动。懵懂间,他想起爷爷哄他入睡时哼唱的、词句古怪却音调铿锵的童谣,便无心地对着玉璧咿咿呀呀哼唱起来。就在那古老音调响起的刹那,异变突生!沉寂了数百年的玉璧骤然光华流转,内里仿佛有沉睡的星河被唤醒,少年方才哼唱过的童谣词句,竟一个个清晰无比地从玉璧深处浮现出来,金光璀璨,久久不散。
玉璧无声,却似惊雷炸响于虚空。
原来它并非吞噬者,它只是沉默的镜湖。文字刻写其上,如同将活鱼钉死在标本架上,自然被其本源之力抹除、归寂。唯有以心传心、以声载道的活水——那口耳相传、蕴含着生命感悟与精神烙印的“口传心法”,才能真正被它映照、接纳、铭刻,化为璧中不灭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