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看懂面铜测量标准:IPC4562与6012差异
08/133 浏览综合
在PCB制造与验收环节,面铜厚度直接决定阻抗控制、焊接可靠性及产品寿命。IPC现行两大权威标准——IPC 4562与IPC 6012——对“面铜测量”给出了看似相近、实则差异明显的定义与要求。
本文用通俗语言拆解两份标准在适用范围、测试方法、取样规则、接受准则及报告格式上的五大差异,帮助工程师一次做对、一次通过客户审核。
国内首款国产替代手持式铜厚测量仪方案
五大差异逐条拆解
一、适用范围
IPC-4562:铜箔供应商、基板厂(CCL)。
IPC-6012:PCB制造商、EMS/OEM客户。
二、铜厚定义
IPC-4562:给出“标称厚度”(Nominal),如1 oz=35 µm,允许±10%。
IPC-6012:定义“最小导体厚度”(Minimum Conductor Thickness),分外层、内层、孔铜;Class 2外层最小值=客户图纸标称值-20%,Class 3=-10%。
三、测试方法
IPC-4562:首选“重量法”(Weight Strip Method),允许涡流或X-Ray作为辅助。
IPC-6012:首选“横截面切片+显微镜”,允许非破坏式(X-Ray、涡流)用于过程监控,但争议仲裁时必须用切片。
四、取样规则
IPC-4562:每卷铜箔取3点,宽度方向左中右。
IPC-6012:每生产批次(lot)取1 panel做coupon,外层四角+中心共5点;若panel>610 mm×610 mm,需增加测试点。
五、 接受准则
IPC-4562:只要≥标称值-10%即合格。
• Class 2:外层线路区域≥客户图纸-20%,孤立区域可再降10%。
• Class 3:外层线路区域≥客户图纸-10%,不允许孤立区域再降。
注意:IPC-6012对“局部最小值”(Local Minimum)有明确限制,低于该值即判退。
行话说,IPC 4562是“买铜皮”的尺子,IPC 6012是“卖线路板”的尺子。把两份标准的差异写进WI、校准好设备、让系统自动判退,就能在客户审核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设备等专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班通科技通过不断自主研发,面向市场推出了国内首款国产替代手持式铜厚测量仪方案(Bamtone/T60系列),突破欧美国家在精密仪器、设备相关领域的技术封锁,实现PCB制造过程中的铜箔厚度检测的高精度与快速测量,确保产品符合IPC 4562和IPC 6012等相关行业标准。适用于国内高端制造及全面印制板制造服务的客户,特别是那些对电路性能和可靠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