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历史背景介绍

昨天 12:0928 浏览综合
2197年12月4日 档案记录 编号:778055 
D-27防空战车(由于某些历史遗留问题,让“喀秋莎”成了她最响亮的外号)。白熊阵线防空力量的中坚部队。由于“飞鹰战机”的出现。白熊军方开始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伴随机械部队快速运动,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并且也能大规模生产的武器。由于“斯卡诺夫”设计局并没有开发防空武器的经验,于是军方找来了“马里沃洛”设计局和第一次黑石战争遗留下来的LM-8型防空火炮。两个设计局,前者负责底盘和炮塔的设计。后者负责防空武器的设计。 
为了满足军方的要求,设计人员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车辆吨位。因此,喀秋莎底盘的结构设计之初就十分紧凑。同时放弃了大部分的装甲结构,因为在他们看来“飞鹰战机”对于机械单位的伤害十分恐怖,与其增加装甲。不如增强火力和机动在被“飞鹰战机”发现之前先行攻击,先行消灭。不过,虽然“斯卡诺夫”设计局进程迅速。但“马里洛沃”的却并不顺利。一直没能提交合格的防空火炮,为了应对军方的不断催促。设计人员只能将LM-11型防空火炮先装上底盘型。原型车的表现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高度。但迫于防空火力的急缺,以及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并且只能先让这款“喀秋莎”服役。直到两年后“马里沃洛”设计局终于提交了LM-15-2型防空火炮型。相较于前代火炮,新炮改为两根炮管,缩小了单根炮管的口径,提高了装填速度。缓解了前代“喀秋莎”暴露出的火力持续性不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炮,底盘也进行了改动。由于新炮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原来的四条窄履带设计被替换为两条宽履带。进一步压缩了车体大小,节省下来的重量被分配到了履带方面的装甲保护。同时,外观方面,由于军队的改革,涂装也由原来的浅绿色改为了深绿。于是,在之后的每一次冲突和战争当中。“喀秋莎”成为了白熊军队防空火力的代名词。其知名程度曾一跃超过了前代米格。 
根据报道,大部分“喀秋莎”已将更换为最新型的LM-18-2型防空火炮型。以加强综合作战能力,其任务目标也不再是单一的“飞鹰战机”。而是能够进行综合火力输出的机械单位。但是根据战场上的表现以及黑鹰军事专家的研究。新型“喀秋莎”的输出能力可以对黑鹰军队中大量服役的“女武神”造成毁灭性打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免疫其反伤。其原理至今不明。 
天启
可可梦男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