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恐怖直击人心?盘点恐怖游戏营造氛围的各种技巧及发展史
09/2124 浏览综合
最近,小黑盒即将上线一款真人恐怖影游《背后:异化》,不禁有感而发,本期帖子,我将带大家盘点各种恐怖游戏是怎样营造出直击人心的恐怖氛围以及恐怖游戏的发展史。
目前市面上的恐怖游戏可以说已经相当丰富了,最近许多恐怖游戏也逐渐出圈,被广大玩家所熟知。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下纯个人理解与观点,如有其他想法以及不足欢迎在评论区补充留言。1.恐怖元素恐怖游戏的恐怖元素相对比较集中,最基本的就是怪物、丧尸、鬼怪等人们普遍所惧怕的元素。这些恐惧基本上就处在物理层次的,也就是所谓的下限高,上限低。如果一款恐怖游戏只有这些恐怖元素那么玩久了基本上就会适应这种恐怖氛围,从而使恐惧感逐渐消退。

除了怪物之外,剧情的营造是恐怖游戏的关键,一款好的恐怖游戏基本上都有相当精致的剧情框架作支撑,而如果想让剧情能够给玩家营造恐怖氛围的话,最高级的手法就是心理层次的威慑。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游戏就是《心跳文学俱乐部》和《米塔》。两款游戏都是meta类游戏,这类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游戏与现实的次元壁,让玩家们在沉浸式游玩过程中潜意识恍惚之间把游戏与现实相结合,从而直击灵魂。这类游戏对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基本上玩完要缓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2.恐怖手法(1)突脸类吓人游戏营造恐怖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门,最简单粗暴的莫过于突脸或者在一个比较安静的氛围背景音乐突然给你一道雷声或者鬼叫。说实话这种手法算是最基础,也是最招人烦的了,毕竟你胆子再大也经受不住这种吓人方法。如果一款游戏偶尔有一两次这种手法可以说调情,但是频繁出现基本上就会让人产生厌烦感。

(2)时限性解密许多恐怖游戏都加入了时限性解密,这种时限表达的方式有许多,比如被鬼怪追赶就算是比较优秀的时限表达手法。此外,包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较为紧张的解密或者完成各种任务,都会让游戏产生时间紧迫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会转化成恐惧感,让人感到害怕。

(3)迷宫类地图其实这种可以统一理解为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当玩家进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迷宫当中,对迷宫中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就会不自觉的产生恐惧感,如果有小地图还能稍微有点心理安慰,但是如果在没有小地图的情况下,恐惧就会影响到玩家们的记忆力,让人出现迷路的现象。这种迷宫类地图也让许多人又爱又恨,初次游玩会觉得新奇,幻想自己是欧皇一路向前就会走出去,但是一直没有出去就会耐心耗尽变得烦躁,想要完成这类解密,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

(4)刻在骨子里的恐惧有些恐惧可以说是刻在我们DNA里的,就像熊怕猎枪一样,将传统文化中的恐怖元素拿来做成游戏会让熟知该文化的人产生极度的不适感,但是不了解这个传统文化的人可能就会无感,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外国人认为恶魔的模样原型是山羊,顶着两个角,眼神空洞,相当恐怖。但是在我们看来,这种恶魔给我们带来的恐怖完全没有厉鬼带给我们十分之一。甚至外国人对山羊都有所抵触,但是在我们眼中山羊就是纯纯的美食。

(5)环境刻画一款好的恐怖游戏,仅仅依靠恐怖的环境就能吓退大部分玩家,包括受限的视野、黑暗的环境、恐怖的音效、狭小的空间等等,这样的场景即使没有鬼怪,也会给人营造一种非常恐怖的气息,生怕怪物会从黑暗中一下冲出来。

(6)有限的资源有句话叫“一切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为了避免让玩家们资源充足,恐怖游戏基本上会提高玩家们资源获取难度,包括但不限于背包上限、场景弹药稀少、存档点直接距离较长等等,都会影响玩家们的资源获取以及使用,当玩家们长期处于资源不足的状态,就会不自觉的陷入到了恐惧与绝望当中。

不过顺带一提的是,这类游戏总会出现这样一批奇怪的人:他们资源本来就已经完全充足了,但是依然不舍得用,一捡到东西就放在保险箱里,以至于最终boss都打完了打开保险箱一看,好家伙,里面的枪支弹药还够能虐杀最终boss好几十次的,我们统称为这类玩家为“屯屯鼠”。3.恐怖游戏的演变随着恐怖游戏的逐渐发展,现在的恐怖游戏也逐渐开始出现了多种分支,恐怖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3D怪物迷宫》,游戏在当时还是黑白点阵画面

随后,1983年,由巫师工作室发布《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及《万圣节》开启了彩色像素恐怖游戏的先河,让恐怖游戏的画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而首部3D第三人称视角的恐怖游戏在1992年才正式发布,2d到3d的演变前后将近过了整整十年,可以说相当悠久了,这款游戏就是《鬼屋魔影》。

第一人称恐怖游戏在随后的一年后发布,名为《第七位访客》

1996年,卡普空的《生化危机》正式问世,这款游戏可以说是恐怖游戏系列里程碑式的代表。这款游戏不仅在游戏行业影响深远,还让影视电影等多种文化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生化危机系列突飞猛进,在两年后的1998年卡普空发表了《生化危机》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也普遍被玩家们称之为神作。

1999年,由科乐美发表的另一部神作《寂静岭》横空出世,该作一经发布就广受好评,甚至被玩家们一度称之为“心理恐怖游戏之最”

在此之后,科乐美于2001年发布了寂静岭系列第二部作品《寂静岭2》,你可能没听说过这款游戏,但是你一定听过这款游戏的音乐,我把这款游戏的最后主题曲《promise》放在了文章的最前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听一下。

同年发布的日式恐怖游戏《零》也被许多人奉为真神,它用独特的相机机制来保护自己的创新型想法让玩家们意识到,原来恐怖游戏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想法。

2005年,《生化危机4》首次亮相,这款游戏被公认为生化危机系列最好的一款作品,许多人都将其戏谑的称之为“李三光的光辉往事”,毫不夸张的说,这款游戏不仅仅是恐怖游戏领域,放眼整个游戏行业都是跨时代的象征。

2008年,《死亡空间》问世,这款游戏可以说是科幻恐怖游戏的鼻祖,开创了宇宙恐怖游戏的先河。

2009年,第一部合作类恐怖射击游戏《求生之路2》发布,你问这款游戏有什么含金量?这么说吧,2009年的游戏,放到现在日活都保持在两万以上。

2013年,第一人称生存游戏《逃生》发布,许多人都表示这款游戏的恐怖是直击灵魂的,大半夜是真的不敢玩,但是又不能忍住不玩。只能说又爱又恨。

再往后,恐怖游戏就开始百花齐放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很多部极具代表性的神作,比如《玩具熊的午夜后官》《小小梦魇》《恶灵附身》等等,让恐怖游戏的类型及玩法逐渐推到了全新的高度。

而现在,影游也开始迈向了恐怖游戏的行列,让恐怖游戏有了全新的玩法。至于这款《背后:异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全新惊喜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