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买不玩?日媒調查Steam玩家游戏山积现象
7 小时前1 浏览综合
打开Steam库,看着那不断增长的游戏数量,再扫一眼“未开始”分类里密密麻麻的产品,大概是现代玩家最熟悉的“甜蜜负担”。Steam隔三差五的特卖活动里,50%甚至75%以上的折扣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手指,催生了“喜+1”、“只买不玩”的独特文化,Steam游戏库成了名副其实的“收藏柜”。这种“游戏山积”的烦恼究竟从何而来?最近日本一项针对Steam玩家的调查,给出了答案。

日本游戏攻略网站“神ゲー攻略”母公司Lighthouse Studio近期做了一次颇为细致的调查,他们咨询了3000名10到60岁的玩家,其中有10.2%(272人)经常使用Steam。而对这272名Steam用户的深入问卷显示,让游戏堆成山的最核心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没时间玩游戏”。对成年人来说,工作、家庭、生活琐事早已把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好不容易挤出的闲暇,可能更想瘫着刷手机,而非沉下心来推进游戏剧情,毕竟很多优质游戏需要连贯体验才能沉浸其中,碎片化时间根本撑不起这份投入。

当然,“没时间”只是主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调查发现:“玩到一半被新游戏勾走注意力”也是重要原因。刚对一款RPG的剧情有感觉,Steam首页就推来了新上线的动作游戏,或者朋友安利了热门联机新作,旧游戏自然就被抛在了脑后。更有意思的是:“特价手滑”和“缺少开始新游戏的动力”同样是榜上有名。看着夏促、冬促里“史低”的标签,总觉得“不买就亏了”,可真把游戏放进库,又犯了选择困难,不知道该从哪款开始,最后干脆统统闲置。这种矛盾心态几乎是玩家的通病,一边被折扣和新作推着买买买,一边又被时间和心力限制得玩不动。

不过上述调查也挖出了玩家“消化库存”的小秘密,答案恰好和“山积”的原因形成呼应。最多人选择的契机是“遇到连假或有空档”,毕竟时间才是解开一切的关键!其次,“社群或直播里看到游戏成了话题”也很管用,就像某款冷门独立游戏突然被主播带火,玩家们会纷纷从库存里翻出来“跟风体验”一样。除此之外,“想拿全成就”的目标感、“被朋友拉着联机”的社交动力也能有效促使大家点开那些躺了很久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折扣在这场“买与玩的博弈”里几乎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调查显示,影响购买的第一要素不是游戏类型或评价,而是Steam的折扣力度!有26.1%的玩家根本不会在非特价时消费,更有近半数(47.5%)的人承认,自己曾因为折扣买过原本完全不感兴趣的游戏。这其实不难理解,数字游戏的边际成本极低,平台和开发商愿意用大折扣吸引购买,而玩家看着“三位数变两位数”的价格,很容易陷入“收藏欲驱动的消费”,毕竟买游戏的瞬间是真的快乐,至于玩不玩,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说到底,对于玩家们来说,买的不只是游戏,更是“未来有空就玩”的期待,是面对折扣时“抓住机会”的成就感,更可能是童年买不起游戏的一种补偿性消费。没人真的想让游戏在库里“吃灰”,只是现实总有各种阻碍。或许不必苛责自己“买了不玩”,毕竟收藏的瞬间已经收获了快乐;但如果某天突然有空,或者刷到某款旧游戏的话题,不妨点开它们吧!#今天游戏圈发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