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小时前2 浏览综合
[月下故人]家人
腊月二十九的傍晚,城中村的出租屋里飘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林晓星把最后一个纸箱搬进楼道,冻得通红的手在围裙上蹭了蹭——这是她三年来第五次搬家,从城西到城东,从六楼到顶楼。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接通键,镜头里立刻跳出母亲带着笑意的脸:"星星啊,票买好了吗?你爸今天杀了只土鸡,就等你回来炖蘑菇汤呢。" "妈,今年......"林晓星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喉结动了动,"今年可能回不去了。" 电话那头的笑声戛然而止。林晓星赶紧把镜头转向刚收拾好的小厨房:"您看,我租了带阳台的房子,自己也能炖鸡汤!而且老板说春节加班给三倍工资,我想攒够明年的加盟费......"母亲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钱慢慢赚,别太累。记得买两斤五花肉,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红烧肉。" 挂了电话,林晓星蹲在地上翻出藏在箱底的红布包,里面是她偷偷攒下的三万块钱,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十岁那年全家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父亲抱着她,母亲站在旁边笑得眉眼弯弯。那年父亲还在镇上开木匠铺,日子虽不富裕,却总能在冬夜里喝上一碗热汤。 为了赶在年前把最后一批手工灯笼做完,林晓星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手指被竹篾划出细密的伤口,贴上创可贴继续扎骨架。当她把点亮的"连年有余"灯笼挂在阳台时,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探头望去,只见父亲正扛着一个巨大的蛇皮袋,母亲拎着保温桶站在寒风里朝楼上张望。 "爸!妈!"林晓星连滚带爬冲下楼,眼泪糊了满脸。父亲把袋子往地上一放,憨憨地笑:"你妈非说城里的土鸡不正宗,非要从老家背过来。"母亲打开保温桶,浓郁的鸡汤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知道你忙,我们来陪你过年。" 那个除夕夜,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里,一家三口围着小方桌喝鸡汤。父亲看着墙上挂满的灯笼,突然说:"明年开春,我把木匠铺改成灯笼作坊,咱全家一起干。"林晓星夹了块鸡腿放进母亲碗里,忽然发现母亲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几根。她抹了抹眼睛,笑着说:"好啊,到时候我教您用电商直播,咱们把灯笼卖到全国各地去!" 第二年秋天,林晓星的灯笼网店"星愿工坊"成了网红店铺。当她用第一笔大额订单的收入在县城买下带院子的房子时,特意在院里种了棵桂花树。父亲在院子角落搭起了工作台,母亲负责给灯笼糊裱画纸,林晓星则每天对着手机直播介绍传统灯笼的制作工艺。 又是一个中秋,桂花开得满院飘香。林晓星看着父母在月光下一起扎灯笼的身影,忽然明白:所谓团圆,不是非得挤在老家的老屋里,而是无论相隔多远,总有家人愿意提着一盏灯,穿过风雪来陪你把日子过成热汤。她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照片里,父亲的木匠刨子闪着光,母亲手里的画笔蘸着金粉,而他们身后,满院灯笼像一树树盛开的星星。 现在,每当有人问起成功的秘诀,林晓星总会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全家福说:"你看,我有全世界最好的团队。"照片里,当年那个在出租屋里掉眼泪的女孩,如今眼神明亮,笑容温暖,就像她亲手做的灯笼,在奋斗的夜里,永远亮着一盏回家的灯。
UID:2035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