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欢迎来到极乐岛:解构幻境-现实故事模板与局长的道德说教

10/2510 浏览茶水间
本次夏活剧情(注:指欢迎来到极乐岛,这篇随笔是旧文)的整体质量是很一般的,瑕疵不少,但LL这个反套路的角色设计得还是很好玩的,因此我在这里着重聊LL,而众多登场的老禁闭者的支线则不多做讨论。
LL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她是类似数据互联的母体一样,能够感受别人感受到的快感,娜恰Pro;其次,她不能脱离水太久,脱离水太久她应该会有危险,所以她也是沉溺者之一,纵情于潜在具有危险的享乐里。所以在无期传统的幻境-现实二分法里,虽然LL是幻境的制造者,但LL不是超脱于幻境之外的,她自己就在玩这个危险的游戏,她自己就是参与者。
宾客沉浸于极乐岛就是因为现实太压抑了,有些愿望没法实现,只能在线上的网络空间里满足。压抑的现实-自由释放的网络空间,后者是一个飞地,一个逃避的空间。一开始局长的处理,或者说这次活动剧情主笔的处理,不是试图解决这个二元对立,而是绕过这个,把问题或者议程置换了。问题变成了:网络空间中无法满足的愿望-在现实里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区别在哪呢,现实的压抑面被局长绕过去了。当然局长想要强调网络空间的快乐只是肤浅的表面的快乐,现实里有些快乐不是无痛的,而是必须付出辛劳才能获得的,但这和“压抑”不完全是一回事,“压抑”也可以做出区分(见下文)。雷温在电台当社畜这种事情在任何意义上都谈不上是为了获取快乐而做出的必要的牺牲。现实一侧有很多东西不是为了快乐而做出的必要的辛劳,而是纯粹的苦难和痛楚。
在这里引入弗洛伊德说的现实原则是有利的,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相对,现实原则就是所谓的延迟满足,为了更大的快乐而不得不压抑自我,延迟享受。这或许是局长想要强调的与极乐岛提供的直接的,无痛苦的快乐相对的。但还有一种压抑,叫额外压抑或者剩余压抑(来自马尔库塞),弗洛伊德认为,人进入文明社会都是要受到规则约束的,都是要压抑自己的原始冲动和原始本能,这样子文明才有可能存续。马尔库塞对此做出了修正,区分了基本压抑(文明化的人类必须承受的代价)和额外压抑(特定的社会结构造就的额外的压抑、苦难与折磨),可以说,当第二天的局长置换了第一天中剧情的核心议题时,额外压抑就被悄悄的绕开了,但恰恰是现代社会里的额外压抑,让众宾客是如此渴望一个无痛的纵情享乐的极乐岛。
局长没有解决问题,而是置换或者逃避了议题,这种策略在以往的活动剧情里很常见:最典型的就是阿黛拉的活动。面对让人感到烦恼痛苦的发丝(记忆),局长的回应不是侧重于过去的记忆让人苦恼的一面,而是侧重于甜蜜的羁绊的一面,是的,记忆可能让人烦恼,但是,它也是“甜蜜”的烦恼,是割舍不下的牵挂。第二天里,主笔也是用这种策略让mbcc的禁闭者离开幻境的,那就是禁闭者与局长的羁绊。这次的活动和以前不太一样的就是比较面向老屁股和老玩家,要能看懂剧情必须对之前的角色都有所了解,不然会很懵。以前的活动剧情讲羁绊都是禁闭者和自己过去的羁绊,但是第二天的剧情里更多强调的是已经收容的禁闭者和局长,而不是其他过去认识的人的羁绊和牵挂。
下面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维度,哪怕我们按照局子设置的问题议程来看,局长的观点就真的没问题吗?不见得,从语音里可以看出,LL是非常孤独的,渴望羁绊和链接的(尚且不知道她的审查故事)。她是入戏最深的那个,如果说局长是凭借自己的羁绊把禁闭者带出幻境,那么LL则是试图用幻境来和各位宾客建立联系和羁绊,LL想把众人留在幻境里,其实也是渴望留下这些羁绊而已,局长和LL都是同路人,不是说LL看不到局长强调的人与人的连接,LL本来就和岛上的宾客数据互联,她是活动新狂里戏份最多,最喜欢凑热闹的了,LL和局长的区别更像是网聊和面基。非要强调网络上的交往都是虚假的肤浅的,也没啥意思,网络交往现在早就嵌入到生活里,成为现实里的一部分了,网络也是现实的,虚拟的也是真的,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当然存在,但不再是那么界限分明。
至于网络的带来的快乐是不是完全无痛的?表面上看是这个样子的,想要什么,极乐岛立刻就能实现。但是如果让我们看看LL就会发现,不完全如此。LL为了与宾客建立联系,本身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先不提LL第一天离开水时间太长变得虚脱无力,第二天里LL为了满足调香师,可能会被调香师做成香料(她在第一天只是用投影面对卡门),为了留住维多利亚,她甚至用自己的血来让她制作玫瑰花。可见,LL为了留下宾客,为了留住他们的羁绊,为了分享他们的快乐,满足他们的愿望,LL就是需要压抑自己,甚至牺牲自己,LL想要得到自己的快乐远不是那么直接和无害。第三天的战斗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嘛,LL为了让局长当大英雄,一个是透支自己的力量,另一个是自己变成大反派,来让局长打败,这种自我打败来让局长过瘾,让局长快乐,自己也就快乐,她比娜恰更加的执着。娜恰是,我要给你们无痛的美梦,把痛苦的污泥排到现实里。LL也是要给别人无痛的快乐,但她自己为了享受别人的快乐,她自己必须承受代价和痛苦,她要获得快乐,她要与别人交往建立联系,恰恰不是无痛的。
如果说局长尚且可以教育娜恰,告诉她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但那套说辞对于LL来说是无意义的。所以局长后面反而变成了同情,局长反而希望,LL获得快乐不必那么痛苦,让局长给她带来快乐以往的活动里局长拯救世界的套路,在这次剧情里被打破了,局长:LL我也是你play的一环吗?局长不是一直当英雄吗,LL就来满足你,给你最爽快的战斗,LL来当最刺激的反派。
LL作为入戏最深的那个人,她和娜恰太像了,娜恰想带局长进入美梦(局长是无梦之人),LL想要满足局长的愿望。但是娜恰的剧情里,局长是例外,其他人都在做梦,但局长是清醒的,做梦的人是要被拯救的,而清醒的人是拯救者。但是局长所占据的这个例外的位置,在LL那里被解构了,局长当然是拯救者,但拯救者不是戏外人,不是娜恰的“无梦之人”,这个拯救者本身就是在戏中的,是戏中的角色。LL这个角色是最入戏最沉溺的一个人,但她恰恰是最清醒的那个人,局长一般在活动剧情里被赋予一个特殊的位置,局长在认识上有“特权”,能够看到沉溺在幻境里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特权反过来被LL利用,把局长拉进了自己的大戏里面,这种反套路,反样板戏的解构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还有就是之前提到的小细节,LL离开水面,如同婴儿分娩。我们可以把海底看作是子宫,回到深海,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化的人(必然会受到基本的压抑)试图回到一个前社会化的状态,婴儿回到子宫里,与母体建立最初最原始的完满的连接,这就是那个最初的前社会的,还没有被压抑的,前异化的,前规训的状态。当然这样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局长的议题就是在说,虽然社会/现实造成了压抑(但是没有区分基本压抑与额外压抑?),但是文明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快乐。
不过LL真的是局长的对立面吗?她不也品尝了文明的禁果吗?当她走出海面与众宾客链接的时候,她回到她的深海子宫里,就不是最初那个前社会的天真自然的婴儿了,她已经了解过社会化的联系为何物了,她会为了宾客的离开感到孤独和悲伤,只有得到过,才知道失去有多痛。LL渴望的与其是一种逃离社会规训的纯自然的纯天性的野性的释放(一种前社会的动物本能),不如说是渴望一种真正的未异化的社会交往,一种乌托邦的存在,LL的欲望早已经被社会化了,她是已经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夏娃。
LL最后拒绝了局长,她不相信所许诺的美好现实,美好的未异化的乌托邦只能在网上实现。局长也没有骗人,但也有局限性,mbcc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局长并不把禁闭者当做利用的工具,要被支配的囚犯,而是朋友与家人,就这一点而言,局长给LL的许诺没有问题。但mbcc只是一块飞地,放在狄斯城只是例外,一块为数不多的净土。用科希的话来答复局长是合适的:你能救得了科希这一个孩子,那辛迪加千千万万的流浪儿和孩子呢?
后记
幻境和现实的剧情模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想象界和象征界的关系,或者说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关系,这个模板最早可以追溯到妙梦泡影,梦露营造的无痛的快乐梦境就是“幻境”,而梦境之外的世界则是“现实”。具体分析见《梦露与匮乏》,类似的分析见《阿黛拉:烦恼、羁绊…或是爱》,具体来说雾巷诡影中阿黛拉的理发店和家的空间,便是“幻境”,而浓雾之外正常世界则是“现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