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篇】为什么关羽必须是红脸?原来三国也搞“色彩营销”

昨天 17:4010 浏览游戏爆料
将军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红脸?不能是紫脸黄脸蓝脸?在诸多文化作品以及衍生IP中,关公的脸永远是红彤彤的——古传关公面如枣红,是真事还是艺术加工?
TapTap
TapTap
面如枣红的原因竟是曾沾上人血?深秋的河东解县,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青年关羽(此时或尚用本名冯贤)藏身于潼溪河畔的芦苇丛中,耳畔是追兵杂沓的脚步声与呵斥声。就在数个时辰前,他因怒杀勾结官府、欺压乡里的恶霸吕熊,成了官府缉拿的钦犯
他忆起吕熊的恶行,那被强掳入府的民女其家人的哀嚎,以及县令那包庇纵容的丑恶嘴脸。热血上涌,他提刀夜闯吕府,手刃仇人,却也彻底断送了在家乡的安稳生活。此刻,追兵已至河边,火把的光芒映照在水面上,前无去路,后有强敌。此时,关羽脸侧和身躯上的鲜血已分外显眼。他俯下身,双手掬起冰冷的河水,欲洗净脸上的血污与尘土。然而,当水面波纹渐息,映出的倒影却让他心头剧震——水中那张原本白皙英伟的脸庞,竟在清冽的河水浸润下,不可思议地转为沉郁的赤红!更令他惊讶的是,颌下须髯也仿佛骤然变得浓密卷曲,长及胸腹。
TapTap
“这……”他惊愕难言。就在这时,几名追兵已冲到近前,举着火把厉声喝问:“可见一白面逃犯经过?” 关羽默然指向下流方向。追兵头目瞥了他一眼,只见此人身形魁梧,面如重枣,长髯飘洒,与画像上那个白净的冯贤毫无相似之处,便不疑有他,带队向下游追去。河畔瞬间恢复了寂静。关羽凝视着水中这副陌生的容颜,心中百感交集。这异变,是上天的惩戒,还是某种隐秘的庇护?他忽然朗声对天而誓:“旧日冯贤已随此水而去。今日我面赤心赤,天地为鉴,便以‘关’为姓,云长为字,行走天下,诛邪扶正!”这赤面,成了他过往的终结与新生。他毅然转身,向着涿郡的方向,踏上了那条最终通往“万人敌”与“武圣”的传奇之路。后世史家只记其“亡命”,却不知这“赤面”的传说,在河东民间悄然流传,成为英雄诞生的初章。……《三国志·关羽传》仅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其“亡命”原因与过程皆无详述,为后世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三国演义》却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这样的形容。于是,关公与红色的羁绊就这样结下了。他因杀人逃亡,在河边洗脸时,脸色神奇地变为红色,从而躲过追捕。这个传说的核心功能,是为英雄打造一个“异相”。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貌,红脸作为一种强烈的体貌特征,立即将关羽与凡人区分开来,赋予其天命所归的神秘色彩。
TapTap
“中国红”面孔,是宋元以后,民间艺人、戏曲家和小说家联手打造的 “超级英雄皮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最终选定红色,并且历经千年而不衰?答案就藏在关羽的 “核心人设” 里。关二爷的关键是什么?是 “忠义” 二字。过五关斩六将是忠,华容道放曹操是义。而红色,在咱们的文化基因里,正是忠诚、热血、勇烈和正气的最高象征。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纷乱的战场上,一位面透赤霞的猛将向你冲来,那种视觉冲击力,是不是瞬间就把“赤胆忠心”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三国中的色彩人格正如曹操的白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权谋底色——将千般算计、万般心机凝于一张冷峻之面,令人望而生畏;张飞的黑是一种率真坦荡的刚猛本色——将所有喜怒、一腔赤诚写在脸上,质朴如铁,可靠如磐;关羽的红,则是一种普通人和英雄对齐的信仰色。它不只是皮肤,更是武将的烙印和忠义的化身。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并以关羽居首,这为后世的认知奠定了基调。
《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关羽在襄樊之战中 “威震华夏” ,打得曹操几乎要考虑迁都。这是五虎将中其他四位都没有获得的顶级战功描述,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刘备夺取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董督荆州军政。这意味着关羽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军司令”,而非单纯的战将。他镇守的是蜀汉的半壁江山和战略门户,其政治与军事地位远非他人可比。
所以,在历史事实上,关羽无论是战绩的巅峰高度,还是实际掌握的权责,都堪称蜀汉武将中的第一人,而正红色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榜首之色。所以,代表了丰富含义的正红色非他莫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