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横空出世司马懿,天才是怎么炼成的?

2020/12/1528 浏览综合
导读:
司马懿出生在东汉末年,今河南焦作人,属于中原豪门大族,他早年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历任曹魏四代君主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依靠忍耐的力量后来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为其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政治世家
1、阴谋家的诞生——非同凡响的家世
东汉时期,颍川太守司马儁有一个儿子叫司马防,司马防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平时很注重衣着,就算普通出门吃顿饭也会打扮得风度翩翩,由于家里有权有势,司马防为人又大方,很快就成为当地豪门的代表人物。司马防最初担任洛阳令,后来升为京兆尹,相当于我们现在首都的市长和****。
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达”字,被周围人称为“司马八达”。司马防不但对自己平时的做人处事要求极严,对儿子同样从小严加培养,他的儿子们每次进家门都需报告,父亲不说让进就不敢进门,进门后父亲不说让坐就不敢落座,父亲没有提问儿子们就不敢随便说话。所有人都称赞他教子有方,他的儿子们将来果然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司马八达”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司马防的二儿子司马懿,字仲达,乱纷纷的三国局面就是终结在他的手里,其中有何玄机?这需要从头说起。
公元179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司马儁与司马防父子正在书房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从司马防妻子的房间里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在豪门大族是每个人都期盼的,但这还真得凭运气,司马懿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
2、到贺的宾客——这是官二代的基本人脉
这时管家进来报告,说有客人登门道贺,请老爷出迎,司马防不敢怠慢,赶紧出去,发现来道贺的客人是好友杨彪,杨彪也是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杨赐曾任太尉,是握有军权的大人物,杨彪有个极为聪明的儿子叫杨修,从小被称为神童。
杨彪最初出任议郎,后来转任侍中,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也干过些时候,大致相当于先是当皇帝的国策顾问,比如说政研室主任,然后转任类似副总理的官职,同时还兼首都****的职务。
杨彪与司马防交好,这次听说司马防喜添贵子,杨彪立即前来祝贺,司马防把杨彪让进客厅奉茶叙礼,杨彪赠玉如意为贺。双方谈及朝廷之事,有感于外戚专权,宦官获宠,对儒家士族遭到压制深感不满。当时的东汉王朝,早已形成了大族世袭的官僚体制,每一位重要官员,其背后都有庞大的家世背景,只有外戚和宦官才有可能从平民直升到统治最高层。
杨彪告辞后,管家又来禀报说:“北海的孔融来访。”司马防赶紧出迎,孔融是山东人,孔子的第19世孙,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父亲孔宙曾任泰山都尉,孔融喜欢结交朋友,与司马防交情莫逆,这次携名贵书画前来拜贺。司马防非常欣赏孔融的才华,孔融与陈琳、王粲等人组成的建安七子加上后来的曹操、曹丕、曹植几乎囊括了东汉时期所有的文学成就,在诗歌、散文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因此孔融在当时的名声极大,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曹操、荀彧出场——乱世最佳拍档的相会
孔融告辞后,又有曹操与荀彧来访,曹操目前是洛阳北部尉,荀彧是个读书人,都是司马防的下属兼好友。曹操的父亲曹嵩,由于认宦官曹腾为养父,从而青云直上,不但封侯而且官至太尉,太尉是掌管天下兵马的最高职务,有点军委副的意思。荀彧的父亲曾任济南相,叔叔曾任司空,掌管国家的水利、营建等肥缺,荀彧也是标准的官二代,一般也只有官二代们才会混在一起,从小成为好朋友。
司马防心想,曹操素有能臣之称,做事果断干练,要不是出身宦官之家,说不定早就是官二代们的精神领袖。荀彧虽是饱学之士,却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的见识与抱负当今无人可比。
此时的曹操年轻气盛,初入官场就政绩不凡,他敢管事,不怕得罪权贵,其实打铁也得自身硬,曹操本人的背景谁都惹不起,他当然不怕事,上任不久就把辖地管理得令行禁止,井井有条。
荀彧虽然是个儒雅书生,但当时也是盛名远播,大家都称他为张良再世,以后必定是王佐之才。
两人见到司马防都拱手施礼,各携礼物祝贺司马防喜得龙儿,司马防将他们让进房来,请到正厅入座。曹操拿出一把外形精美的腰刀递给司马防,道:“这刀是我祖传神器------九曜刀,原是我曹氏先祖,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曹参所佩,今日曹某以此宝刀作为贺礼,送与公子!”
司马防看那刀身上镶嵌着九颗耀眼夺目的宝石,锋刃寒光逼人,果然是一把绝世名刀,忙欲推辞,曹操却执意要送,也只得收下。
说起曹参那也是汉初雄杰,曹参早年跟随萧何共同辅佐刘邦打天下,由于他们几位都是同乡,从小就认识,所以关系一直不错。西汉建立后,汉高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曹参功劳第二大。到了汉惠帝时期,萧何亡故,曹参继任为丞相,一切朝规皆按萧何的前制,史称“萧规曹随”。
荀彧静静地看着他们说完,这才站起来,送出一套名贵的上古典籍,并且含笑道:“司马君,贵公子长大后,若有志于进一步深造,我颍川荀门必将倾囊相授。”司马防听后不由得大喜,颍川荀门是学贯古今的大儒世家,无数贤臣、名将受业于他们家族的培养,自己的儿子若能有幸得到颍川荀门的教导,其将来前途似锦,必定贵不可言。司马防起立向荀彧深施一礼:“既蒙颍川荀门这般厚爱,司马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在东汉年间,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出身门第很重要,父亲是谁,师傅是谁都关系到今后的发展,一旦出身名门或者师从于著名人物,以后的仕途就平坦多了,同窗故交都会关照,当官就有了关系网。
曹操在旁边看了有点不服,曹家祖上认宦官为父,总是感觉有失体面,但曹操从小励精图治,没有官二代的骄奢之气。他因为自己不是出身书香门第,所以对读书人并不怎么看得上,曹操崇尚武力,喜欢领军打仗,志向非凡。荀彧也不跟曹操一般见识,荀家名门望族,家大业大,累世读书做学问,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4、发威后的震颤——这次真的是心里慌了
三人再次坐定,曹操向司马防说:“司马君,曹某有一事相告,请为我出出主意。”“什么事?”司马防看曹操的表情有点严肃,也不禁皱起眉头。曹操说:“自从我掌管洛阳北部地区以来,一向从严执法,无人敢于违规,我做事的宗旨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人人怕我。
但是昨夜宫中小黄门蹇硕的叔父蹇图自恃靠山够硬,公然违反我定下的深夜不许上街行走的法令,带着一帮小喽啰提刀夜行,被我出巡时正好撞上,于是我带领衙役将那些人全部抓了起来,蹇图可能是觉得自己很牛,在衙门里还和我理论,也被我拿下,为了明正典刑,杀一儆百,我用五色棒把他给打死了。”
“啊?”司马防听后大吃一惊:小黄门蹇硕是当今皇上汉灵帝身边最受宠的宦官,他在朝中势力极大,位列十常侍之一,文武百官无不对他忌惮有加,曹操只不过是一个微末小吏,竟敢打死他的叔父,这事闹大了,蹇硕一旦追究起来,不知得掀起多大的风浪。
虽然司马防对曹操钦佩不已,觉得他义勇可嘉,但毕竟触怒了蹇硕这个大宦官,只怕这事难以善罢,念及此处,他长叹一声。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汉灵帝宠信十常侍,宦官在朝中呼风唤雨,文武百官无不巴结顺从,唯一可以与之对抗的只有外戚势力。
5、绝佳的围堵策略——三国第一谋士不是吹的
忽听荀彧大笑了起来,“哈哈哈,曹君好手段!敢于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在下佩服,司马君不必为此担忧,在下有一计,包管安然度过难关,让蹇硕有气也撒不出。”
听说荀彧有办法,曹操与司马防都是一喜,赶紧说:“荀君快讲,是何主意?”
荀彧说道:“在下以为,首先需通过关系奏明圣上,说蹇硕的叔叔徇私枉法,蹇硕大义灭亲,支持地方上从严整治。其次搜集一些蹇图的罪证,附上百姓的旁证和感谢信,感谢蹇硕支持地方政府为民除害,让这些信息在百官中散布,这样蹇硕就被架在道德的高处了,就算心里再不爽也不便公然发作。”
“好主意!”曹操与司马防听后都觉得此计可行,曹操更是站起来向荀彧深鞠一躬,从此对荀彧高看一眼。荀彧接着说:“此计虽助曹君暂避灾祸,但蹇硕怀恨在心,将来肯定会在仕途上阻止你的上升,你这么做对自己将来的功名升迁影响极大。”
曹操却不以为意:“只要从此大家不以我出身宦官家庭而瞧不起我,其他的我都不在乎。”其实曹操打小志向远大,他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所信奉的是快意恩仇,所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做一番轰轰烈烈之事。
司马防叹了口气说:“那些宦官表面上十分强大,但其实只是因为皇帝对他们宠信而已,只要宠信有变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他们全都干掉,大家以为他们很强大,其实不过是水上的浮冰而已。”
6、正确方向从哪里来?——朝中有人的重要性
司马防转过脸来又对曹操说:“最近国舅兼大将军何进正在召集同道中人一起抗衡宦官的势力,如果你去找他们合作,一定会获得重用。”
荀彧心中暗想,当今的汉室天下,朝廷由三大势力组成:一是皇亲国戚,二是儒林士族,三是宦官内侍。任何人想要有所作为都需要通过这三条途径,皇亲国戚一向骄傲自大,其中缺乏有能力和见识的人物,目前的大将军何进,仗着何太后的势力骄横跋扈,其实并无真才实学。儒林士族暂时受到压制,但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将来必可大放光彩。
曹操本来是宦官之后,与儒林士族原是格格不入,双方势成水火,但他却能看清大势所趋,认识到单纯依靠宦官的势力不能长久,通过高举正义旗帜,执法不避权贵,同宦官集团划清界限,赢得儒林士族集团的青睐,将来的发展不可预测啊。
荀彧想到这里,内心深感曹操的不同凡响,不免向曹操多看几眼,这时曹操也不断地望向荀彧,曹操言道:“荀君大才,曹某感激不尽,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尚需荀君全力协助。”荀彧也正色回答:“只要是匡扶汉室重振朝纲之事,荀某一定尽力而为。”此时在曹操与荀彧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仰慕之情。
司马防心想,我儿子将来若能向这两位学习,既是治世能臣又是博学鸿儒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他抬头看到大厅上悬挂着由名家所书“嘉德懿行”的四字匾额,心中一动,那“懿”字寓意甚美,就为这个儿子取名“司马懿”吧!但愿他日后完美无缺,成为人上之人。
-----------插播--------------
司马懿-曹丕(少主)—张郃(同僚)—杨修(同僚)
司马防(父亲)—司马朗(长子)—司马懿(次子)
司马懿(丈夫)—张春华(妻子)—司马师(长子)—司马昭(次子)
—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
-----------插播--------------
7、为什么董卓会昙花一现?——说到底是瞎撞而已
汉初平元年,大将军何进糊涂冒进,不但自己被十常侍所杀,还引来了西北的豺狼董卓,虽然袁绍等人奋起反抗杀死了十常侍,宦官集团被彻底诛灭,但董卓之祸远胜宦官之乱,董卓废汉少帝,改立汉献帝,把持朝纲,与李儒、吕布等人为非作歹,祸乱百姓。整个洛阳城被西凉健卒接管,朝廷上下百官敢怒不敢言。董卓自封太师,对百官握有生杀大权,一切国家政务均需通过他的裁决,为了搬倒董卓,司徒王允设美人计,将侍女貂蝉分别许给董卓与吕布,希望能离间他们的感情。
王允先是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貂蝉年轻貌美当即答应,吕布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是东汉末年集武功与外貌为一身的杰出人物。后王允又暗中将貂蝉送给董卓为妾,对吕布诈称貂蝉被董卓强行抢去并霸占为己有,造成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后吕布杀死董卓抢回貂蝉,王允也算是为大汉王朝除去了一个心腹之患。但接下来的事情并不如王允预想的那么顺利,先是董卓的部将们占领长安,祸乱朝纲,后是曹操挟持天子,把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篡夺了大汉的最高权力。
自从董卓率军入京后,他霸占皇室宫苑,肆意**后妃。他手下的人也是明抢豪夺,无恶不作,王公大臣稍有反对意见就被拖出去打死。汉献帝当时还是小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掌握政局,所有事情都由董卓做主,董卓假节钺,剑履上殿,几乎和汉献帝平起平坐,俨然第二个皇帝。
此时正值春日,洛阳城东一座宫殿屹立在参天古树之中,高墙遮挡住外面的一切。宫殿内的绿荫丛中,繁花似锦,遮阳大树底下有一座构造精巧华美的纳凉轩厅。
厅外有一队队西凉劲卒拱卫着,在厅中坐着一位老者,五十多岁,神情威猛,旁边靠着一位绝色美女,正在给他打扇纳凉。
那女子国色天香,身着绿色衣衫,老者看着她满眼都是笑意。此女就是司徒王允派出执行离间任务的侍女貂蝉。貂蝉年方十六,生得花容月貌,人见人爱,若非为了军国大事,王允也舍不得将她送给别人。
“美人真是我的心中最爱,你给我扇风,扇来阵阵清香,这香风让老夫享受不尽啊。”那老者便是原西凉刺史董卓,自从接到大将军何进的命令后,率兵进京勤王,但还未到达洛阳就听说何进已死,十常侍被杀,于是他乘机占领了京师,西凉兵久在大西北生活,哪里见过如此繁华之地,进驻洛阳后,**掳掠,胡作非为,洛阳人民从此遭了大难。
面对董卓的调情,貂蝉浅浅一笑,柔声说道:“只要老爷喜欢,我就每天给你扇扇子”董卓伸手去拉她,貂蝉欲拒还迎,双方拉拉扯扯。这时忽然厅外有人报告,说有要事求见太师。
8、当走狗也不容易——寒门儒生的悲哀
董卓感觉很不爽,想是谁在这时候来如此扫兴,他不情愿地放开貂蝉,整了整衣服,坐起身来,抬头一看,却见来者正是他的心腹谋士李儒。
李儒是个为了个人的成功不择手段的人,他曾当过汉少帝时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他又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了少帝刘辩。
此时李儒已到了厅外台阶下躬身禀道:“启禀太师,属下有要事相告。”貂蝉乘机站了起来,离开董卓的怀抱,她本想退入后堂,但被董卓叫住,让她站在自己的身边。
董卓心想,这李儒来得真不是时候,有啥事情不能明天早朝时再说吗?但他既然来了,总得给个面子,于是冷脸说道:“有事快说吧。”但李儒却又一躬身道:“属下有机密军情需单独向太师禀告。”
董卓听李儒这么说,大大咧咧地回答:“没事,貂蝉姑娘是自己人,就在这里说吧,你不是去负责迁都之事了吗?具体搞得怎样了?”
董卓占领洛阳后,袁绍曹操等率领十八镇诸侯前来攻击,董卓与吕布抵敌不住,于是打算迁都长安,李儒正在办理这件事情。
李儒只得走上来站在门口躬身向董卓汇报:“洛阳的百姓都已经被驱赶出来了,近两天就陆续在军队的护送下西迁长安,朝中百官也都准备停当,请问太师是否要和陛下同行?”
董卓大笑着说:“袁绍和曹操那些关东逆贼,本太师要留一座空城给他们!你带话给王司徒,让他率领百官侍奉陛下先行移驾长安,本太师和吕奉先暂时留下,我们要把洛阳城收拾干净了再走。”
李儒一听便明白了董卓的言下之意,他和养子吕布一定是准备等到汉献帝刘协和百官全部西迁长安之后,再效仿当年的项羽,先将洛阳城内的宫室与豪富府第洗劫一空,然后烈火焚之。
李儒深知董卓的个性,知道他贪财好色,但自己为了往上爬,只得有奶便是娘,不管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谁给官职就帮谁,他暗暗叹息,知道董卓喜欢一意孤行,从不听别人建议,所以也不说什么,只是回答:“属下照办。”
9、董卓对人物的点评——太师也有两把刷子
说起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之役,董卓先是折损了华雄这员虎将,后来吕布也吃了败仗,但就战略上而言,董卓并不为意,他深知十八镇诸侯人心不齐,而盟主袁绍的能力也有限。
此时对着李儒,董卓就大大咧咧地说:“关东反贼们的首脑是袁绍,他虽出身名门豪族,然而有名无实、志大才疏,不足为虑,关东诸贼以他为首,必不能长久。”
李儒听后又问:“哦,太师,那还有曹操呢,他虽是宦官之后,但在朝廷中和前大将军何进、太尉桥玄走得较近,稍有几分虚名,依太师所见,曹操其人如何?”
“曹操倒是一个能人,当初他在洛阳当北部尉时就敢打死朝中权宦的叔父,胆略过人,大将军何进是个莽夫,他若能听曹操的建议,肯定不会搞得自己被宦官们杀死。当然这样我也就来不了洛阳啦,哈哈,所以我还是要感谢何进这个蠢货的。”
当初大将军何进拥有无数得天独厚的机会,清除宦官集团易如反掌,但他顾虑何太后的感受,放着简单的方式不用,偏偏采取引火自焚的傻办法,去西北调董卓的兵马入京勤王,结果搞得自己身死名毁,还连累大汉王朝从此步入分崩离析的危亡境地。
董卓站起身来,向李儒摆了摆手说:“我最遗憾的事就是让曹操逃跑了,当时我若能果断杀了他,以后也不至于留下无穷后患。曹操这一逃跑,逼得我要西迁长安,在我看来,十八镇诸侯中,也只有曹操算是个人才,江东的孙坚固然勇猛,但他却缺乏谋略。”
曹操当年在京城借送七星刀之机试图刺杀董卓,事泄而逃,董卓虽然恼怒,但爱惜曹操是个人才,只是不能为自己所用,至今耿耿于怀。
董卓看了看身边的貂蝉,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对貂蝉说:“王司徒对老夫忠心可嘉,有美人在,我会对这些儒生士大夫好的。”然后又转身对李儒说:“你看朝中的大臣们还是忠于我的人多吧?”
貂蝉心想,我的养父王司徒正想着要你们死呢,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但嘴上却仍是笑嘻嘻地说:“太师是当世豪杰,名闻天下的大英雄,朝中百官当然忠于太师。”
李儒知道董卓非常喜欢这个女子,所以也不敢乱说什么,生怕得罪了貂蝉,招来董卓的不满。
10、司马懿的初次亮相——关键还是看气场
忽然宫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似乎有多人涌来,董卓一怔,让李儒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李儒过去一看,来着是董卓的爱将李傕,“李傕!你干什么,带这么一批人闯进来,打扰了太师休息我可不饶你。”
只见李傕带着十多个兵士,押着两个年轻人进了宫门,来到董卓所在的厅外,董卓心想,李傕还以为他仍在西北沙场里混呢,这么没规矩,真是个粗人。
李傕听李儒一通埋怨,立即约束士兵安静,然后对董卓说:“报告太师,抓到两个奸细,他们想乘乱混出城去。”只见被带进来的除了两个人外,还有十几只大箱子。
李儒一听,眼光转到两个年轻人身上,难道他们是奸细?这些箱子里有什么东西?
大家都感觉到这两个年轻人看起来像是兄弟俩,生得面如冠玉、相貌堂堂,似乎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
两兄弟中那年长的面色谦和,见到李儒的眼光扫视过来,连忙向他微微欠身施了一礼;那年少的则是双目炯炯,亮利得如同铸剑一般焕然生光,居然不避不闪,大大方方地和李儒对视。
董卓此刻已经坐回厅中,望着李傕这边:“李傕!什么事啊?”他扬声吩咐道,“在外边吵闹什么?进内来回报罢!”
李傕朝着厅中躬身而应:“末将抓到两个企图潜逃的年轻人,经调查,他们是京兆尹司马防的两位公子,一个叫司马朗,另一个叫司马懿,请太师发落。”
“京兆尹司马防可是士族大家,在京城里很有影响力,”董卓闻言,不禁微微一愕,侧眼瞥了一下李儒,心中暗想:这世事可真是奇巧莫测啊!自己刚才还在和李儒谈起京师士族来着。想到这里,脸上又禁不住浮起了一丝笑意。
李儒听了李傕的禀报,脸色一寒说道:“你们是司马防的儿子?现在是国家动乱之际,你们不留在京城里,难道想去投靠反贼袁绍、曹操等,和他们勾结作乱吗?”
董卓也跟着问:“司马防家族是京城中的大族,你们若是敢勾结反贼,那可是满门抄斩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