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贞舞水文书
2021/01/06192 浏览综合

据先秦文献记载,周代分封有公、 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的一种爵位。
后来它作为一种称呼 古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他地位之人的尊称。
籍中常见到这种称呼,如《左传 傅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老子、苟子等,他们都有姓有名,人们之所以子啊姓氏后加“子”来称呼他们,其实是对他们表示尊敬的意思。
如《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学生对孔子的敬称。后来又出现了“夫子”的称谓,它是在“子”的基础上更郑重的称呼,是对年老有德行、有声望的人的尊称,多用来指老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所以也被称为“夫子、孔夫子” 如《论语·先进》“夫子何由也” 就是孔子学生曾誓对他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