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主线第六章剧情,我满脑子都是“证量”

08/07573 浏览综合
技术部对证量的描述是反应器者存在情况的数值,
但不知道为何我总想到这个词在现实中一般释作:
通过特定的实践方法,超越语言概念和推理想象,
直接体证真如本体的境界,特征为无分别无造作。
通俗来说,证量约等于修行之人内在觉悟的深度,它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心性上产生真实的转化。
可在看完真珠宝幢和王氏书翰卷所言很多话之后,
我突然意识到证量是可以被直译为证明的重量的。
人类的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我创造的过程,
而这种创造性的外溢,便导致器物或道法的诞生,
所以这种创造性,是人,器,道存在最好的证明。
而不管是其中哪者,没有负重,就难以认清自身,无法知晓自己或他人在历史面前扮演着何种角色。
用大白话讲,我曾见过很多令人艳羡但痛苦的人,
他们无一例外,是输入能力极强,却没办法输出。
何为输入?接受和消耗之事,如阅读旅游和购物。
何为输出?本质是将大脑中碎片变成具体的成果,
如创作器物和领悟道法,可以说输出即为创造性。
为何同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欢喜有人空虚?
因为有人阅读只是接受知识,却没有思考和实践,在自己实践后产生的智识甚至是智慧才最为宝贵。
而有人旅游仅仅打卡,却没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这样的人自然会觉得旅游就是花钱消费无甚意思。
为什么人与人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关键在于负重。
我曾认为负重不是必要的选项,轻装上阵岂不妙?
但随着年纪增长,我发现没有负重的灵魂太轻飘,
如无事发生,可能人生也就这样随波逐流地度过,
然有事发生,轻飘的灵魂最易被打击,甚至碾碎。
世上又有几个人何其有幸敢言自己一生顺遂无波?
所以人适当地负重,就像为自己奠定坚固的根基,
虽仍不是人人具备创造器物的能力,但遇事遇人,能有道法自然,不易曲解他人,也不易曲解自己。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TapTap
11
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