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信飘飘
TapTap
优秀作者
三周年限定
拾薪者
120
玩过游戏
2
购买游戏
624小时
游戏时长
4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时长 89 分钟
CE第十作get√
我感觉这部是迄今为止最难的一部啦,不过也可能是机械类的解密不适合我吧……也幸好,这是锈湖系列首部有提示的,而且只需要观看几秒钟广告就好,简直不能更良心!
本来这一作剧情方面没有太多新意,背景音乐也是非常诡异,似乎做出来只是为了整理思路而已。但是上一部根源实在是巅峰之作,可能无形中也拔高了我的期待,要求制作组不断创造高峰显然是不公平的,更何况考虑到锈湖出新作的频率之高与游戏价格之低,我还是不吝于满星推荐。
不过话又说回来,本作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其实在前几部就已经初露端倪,那就是谜题的重复化,除了跟剧情有关的脑洞,为了保证整体容量的充实,制作组不得不借助于俄罗斯方块、数织等经典益智游戏,但这些玩法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在上一部如此宏大的根源里面消耗了过于多样的玩法,以至于到了本部,剩下来的选择已经不多了,比如,章鱼按钮的玩法我非常确定在前面有过类似的,小鱼游动的玩法虽然没有出现过,但是偏无聊,也没有太多动脑成分。
还是希望能增加那些最有锈湖特色的,同时也是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基于剧情本身的解谜,就像这部里面把人手放入绞肉机那样,荒诞不经却富有深意,令人悚然一惊又值得回味。
然后聊回剧情,综合目前的信息,四季中碎花裙子的女子身份已经彻底得到解明,死法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唯一不确定的是剧院中借酒消愁的男子鲍勃在劳拉的死亡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还有乌鸦先生的身份也基本水落石出,两大幕后boss的另一位,猫头鹰先生的剧情,也露出了冰山一角。而第三位知情人,哈维的身份依旧暧昧不清,最近几部里面他的出现率好像下降了。最后是戴尔,感觉他像是整个游戏的主角,他以局外人的身份接触到了锈湖与方块最核心的隐秘,连无所不能的猫头鹰先生似乎都有求于他。
斗胆猜测一下续作可能的方向,就算猜错了也请不要打我。首先在猫头鹰先生、哈维、戴尔、鲍勃身上,都有可挖的剧情,其次是旅馆的客人的故事,我不能确定鹿先生与阿尔伯特是否有联系,兔子先生与雉鸡女士的已经略有提及,还有一个猜测,猫头鹰先生与乌鸦先生的动物化似乎都与不老药有关,那么其他客人们是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变成动物的呢?只能在续作寻找答案啦。最后,案件23里面的场景地图,教堂是案件23里面的第三章节,公寓则是四季中的案发现场,磨坊与洞穴分别作为独立的游戏,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场景,桥,那么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后面会有cube escape: the bridge呢?
期待
游戏时长 4.2 小时
CE第九作get√
许多年以后,在根须缠绕的献祭房间里,威廉·范德布姆一定会想起他的侄子埋下种子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是悲剧的根源。
我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扮演着威廉的角色。
这一曲波澜壮阔的家族史诗,完全不亚于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长生不老药的诅咒,就像是马孔多小镇的遗忘症,
我是旁观者,却也是始作俑者。我亲手埋下的种子,看着他生根发芽,看着家族日益壮大,直到枝繁叶茂,然后我知道,是时候取回我应得的了,他们继承了我的血源,也应当给我以生命的回赠。
一切因我的小小种子而伊始,以我的复生而终结。
我似乎也化身为家族里的每一位子嗣,从出生起就无可奈何的深陷于命运的黑色漩涡,这是早有预谋的毁灭,因为一切都只是宏大布局的一部分。
我了解他们的爱恨,我坐视他们的挣扎。
疯狂埋藏在血脉里,随着枝叶流淌生长。
他们会相恶,以至于自相残杀,他们的降生本就极富宗教的受难意味,那么结局也似乎被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所主宰。
他们会相爱,欢欣的无望的爱,带来的是隐秘的刺痛,摘一朵玫瑰,蘸一点血,藏一张相片,跳一曲舞。
我不仅是见证者,也是促成者,每一位子嗣的出生死亡、每一处的场景关键抉择、每一点家族的共同记忆,我都身在其中,我是最终的幕后推手。
我早已沦为锈湖的共犯。
通关之后我做了一晚上阴郁纷乱的梦,醒来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并非置身于锈湖湖畔,如果把这一部赞为目前为止锈湖系列的最高作也毫不为过,一如既往的奇异吊诡,惊怖的美感犹有过之,我也终于找到了那个呼之欲出的词,魔幻现实,再在中世纪的历史背景下巧妙的糅合了宗教典故与炼金占卜,制作组背后的用心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
最后以百年孤独的一句话来作结吧:“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
玩过
游戏时长 64 分钟
CE第八作get√
为什么你们都觉得害怕,大黑什么的不就是心理阴影的具现化嘛,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智的看待他,我从小学看名侦探柯南以后就没再怕过啦。还有游戏里不就是婴儿、心脏和大脑嘛,这类标本我们学校解剖陈列馆一大堆啦,说实话作为医学生觉得蛮亲切的hhhhhh
还有用音符字母连成单词那个,刚好和我弹钢琴的时候就想着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来破译乐曲什么的,和制作组的脑洞对上了啊啊啊超级激动超级荣幸!
咳咳然后来聊下我对于剧情的一些浅见,欢迎指正呀。
锈湖女士(lady of the lake)应该是锈湖旅馆里的雉鸡女士,也许这是雉鸡女士的记忆碎片,再加上哈维的盒子里面的鱼与鹦鹉,四季的女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前几作的元素了,因为方块都在一块,组成了零碎的回忆,创造了新的未来,正如猫头鹰先生所说的,通关以后真有了洞悉前世今生的感觉了。
磨坊中提到黑色方块使人黑化,现在看来,应该是因为提取方块的时总是先白后黑,所以提取完黑方块也就是坏记忆之后等于是失去了所有灵魂,自然会崩溃啦,这也算是解释了大黑的产生吧。
唔但是这还是不能解释四季里女子的死呀,我感觉这可能是锈湖宇宙里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了,有太多的方块都围绕着这一核心事件。
我猜想,锈湖宇宙总共有两个主要的舞台,一个便是四季里的公寓,案件23的现场,磨坊的附近,另一个则是同样坐落于锈湖湖畔的旅馆,旁边是剧院,其中角色以动物作为身份特征。
如果说公寓是现实的基点,那么旅馆则是虚构的映射,设计者不断引领我们在二者之间穿梭,哈维像是两个世界的使者,猫头鹰先生则是设计者的代言人。玩家需要确定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找到连起两处的线索。唯一的已知条件,方块是开启一切的钥匙,承载的是记忆,或许还有灵魂,与希望。
我们看似前进了不少,但是知道的仍然并不比四季里透露出的要多,借酒消愁的鲍勃认为自己对于她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满怀愧疚的他最终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偿还,既然女子搬去锈湖是因为精神疾病,那么鲍勃应该是因为没能阻止而自杀,也就是说他与女子搬到锈湖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应该是无关的,那么我第一部的推论是成立的吗?双重人格?然后这也解释了案件23里面戴尔所说的不止一条人命。
不,我觉得不会这么简单,绝不可能绕了一圈结果回到原点,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来更多了……说了这么多等于是给截止目前锈湖创造的所有美好回忆一个交代吧……乖乖去玩下一作啦……
玩过
游戏时长 56 分钟
CE第七作get√
其实生日和四季的闭环结构非常相似,表现上都像回到未来的题材,但实际上,我总感觉锈湖不会那么好心,猫头鹰先生还假心假意的鼓励戴尔战胜他的过去,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可能是记忆的加工与提纯必要工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的方块是蓝色的,因为前面提到的过黑白方块分别是好与不好的记忆,那么是否有可能蓝色方块处理以后才能变成可以用的黑白色?当然,也有可能戴尔只是迷失在了回忆当中,毕竟记忆是会作伪的,当不得真,也许这只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梦罢了。不管怎样,我不认为逆转乾坤就一定是好事,总归想从阴谋的角度来揣测,只可惜从来都猜不准,坐等后作打脸hhhhh
很欣慰的看到锈湖宇宙越来越成熟,世界观越来越丰满,角色越来越多样,虽然只有寥寥几句配音但是代入感也增强了很多,设计者应该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次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一些,抛出一些真假莫辨的线索出来,也许他们和我们玩家一样享受这个解读的过程,这要求的不仅是耐心与细心,还有对于背景知识的了解,比如心理学和逻辑学都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非常好奇哈维到底是什么身份了,除了哈维的盒子以外,后面几乎每部它都有出场,感觉它知道的即使比不上猫头鹰先生与乌鸦先生,但绝对比其余角色都要多,当然也肯定比我多hhhhhh
最后,彩蛋提示!上一部锈湖旅馆全星通关以后获得的密码,输入水晶球以后有惊喜!
玩过
游戏时长 26 分钟
玩过
游戏时长 32 分钟
CE第三作get√
永远不要低估人心的黑暗,也永远不要低估制作组的脑洞。
之前的四季和锈湖都应该是原创的故事,直到阿尔勒根据梵高生平而改编,本来以为通关流程中的小细节已经足够惊艳,然而跟背后的全部布局比起来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首先是游戏的风格非常统一,与系列前几作一脉相承的暗黑,却有着本作独特的浓厚艺术氛围,房间变成了画室,而解密方面,核心线索是颜色,素描与油画画作则提示其他线索,还有向日葵的谜题和人物肖像画的动作,都可以称为梵高风格与锈湖氛围的完美结合。
然后,再整理一下时间线。
1888年2月,怀着建立“画家据地”的梦想,凡高租下了阿尔勒的黄房子,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画家朋友,梵高先画了四幅“向日葵”,而保罗·高更在1888年10月,注意,也就是游戏的时间点!搬来和凡高同住,当时在他的鼓动下,梵高用他带来的黄麻又画了第五副。
然而好景不长,两人对于艺术的见解大相径庭,因此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高更威胁说要离开阿尔勒,这逐渐激化了梵高的情绪和压力,直到1888年12月,梵高割下了自己左耳的一部分。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
1889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了第六幅向日葵,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
1889年的5月,梵高因为精神失控离开阿尔勒,被送到圣雷米去治疗,在那里待了一年,到1990年的5月,之后他回到巴黎地区,而70 天后,就在那里结束了生命。
游戏时间点的选择仿佛暗含针对高更的指责,向日葵也可能象征了两人友情的破裂,根据现有的线索,我们或许可以推测,高更对于梵高的精神错乱负有一定责任。
再联系CE前几作,似乎都是某个人犯下了无可挽回的罪行,游戏场景折射出了他内心不愿面对的过去和心结,那么高更是否也有感到负疚感呢?不得而知。
以上资料源自wiki,疏漏之处烦请指正,之后等有空我可能会整理本作中各种细节并进行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