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后

蝇后

测试
9.4
Hi,Tapper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近期趋势
9.41625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4 带图149 长评68 游戏时长 1h+好评中评差评有趣好玩176 音效动听125 剧情跌宕86 画面优秀81 设定独特14 UI美观13 玩法设计76 运行稳定性36 故事情节16 操作体验6 音效音乐4 画面视觉3 UI设计1 日常肝度1 广告频率1
风风风车
游戏时长 23 分钟
🌃画面音乐:
画面基本上比较简洁,音乐挺好听的会根据剧情的发展来设置激情还是平淡的
💡游戏创意:
第一次玩这种点击关键词的方式让信息出来感觉挺有意思的
📝主题立意:
以三个不同视角的人来讲述了一场因为语言不当而造就的网暴,从被网暴人角度看他只是再发牢骚,却因为自己的语言不恰当却遭受了那么多人的恶意,从网暴人的角度看讲述者应该为自己的言语负责,但他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就来谩骂,自以为是的正义者,从看戏的人角度看这就像一场大型实验,看人的恶意能有多大,看流量带来的最终是什么。
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有这么一个东西,看起来像法庭,聊起来想法庭,用起来也像法庭,他正在取代法庭”但它不能被当做法庭,我们上网事总会对于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判,可是事实呢?反转的事情很多,但有时候反转来的太晚了,人的恶意太大了。谁又能确定反转的背后是不能透露出的更大得事实呢…
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战场,人们拿着带刺的话刺向对方,然后说“我才是正义的一方”如果正义的结局是另一个人的死亡,那么正义无非就是看哪一方获胜被歌唱,哪一方沦落为资本的垫脚。
当出头者变成了异类,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缩在窝里,但是当在窝里睡觉被人唾弃,那么出头者就会成为伟大的引领。
可能我说的有点不好,但这是这款游戏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TapTap
TapTap
TapTap
木一 : 很好玩😄😄😄😄
教主
玩过
推荐:运营服务/ 画面音乐/ 可玩性
两个字,震撼。
我是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一学生,平时也不爱听课,因为之前玩过《女巫与六便士》,所以这次尝试一下新品——感觉传播学的知识从另外一种渠道钻进了我的脑子……
💡游戏创意:一个纯文字游戏,重点在于表述内容。但是话说,它的文字光是在排版上,就充满了吸引力
1.突然来的红底大字标题(红色冲击力强,也象征着危险)
2.在片尾讲述规则时候(小结尾),白底突然变成了黑底——开始“黑深残”了
3.“删除”“删除”“删除”……密密麻麻,像网络评论一样,指数型发酵……
📝主题立意:
救命,死去的课本知识席卷了我!
1.“竞争性真相”: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自己意见相同/相似,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意见与看法;当然,在网络这种匿名化是环境中,观点的“排他性”会更加明显,不光是“求同”还有“去异”
2.“沉默的螺旋”:仔细想了想,把它对应到第二张图片可能不太准确——这更多的像是一种“群体意见的影响”,人们害怕潜在的危险去迎合大众的观点——这延伸一下会推向“沉默的螺旋”,优势方意见会越来越强势,弱势方意见会越来越微弱(你可以理解为传播学中的马太效应)
3.意见领袖与乌合之众:懂得都懂……
4.平台的利益与言论控制
————————————
另外,游戏中也提到了,其实很多人只是把网络上的事件当作情绪宣泄的窗口,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所谓的真相……
关于网暴,我想说,不要觉得它离我们很远,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施暴者——因为有科学研究表明,网暴别人的一般都是 正常人。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法渠道其实只有两条:一是法律;二是舆论。(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导向也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就比如说反g言论、造黄谣、网络暴力)
我前几年在b站看过一个视频,其中有个问题让我印象蛮深刻的,网暴“处生”算网暴吗?
直接说结论,算!
网暴的定义是: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的、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
第一点是:大家面对网络事件,会有一种惩恶扬善的想法,这种本能是好的,但我们依靠本能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各种信息的偏差会让我们误伤别人——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就把别人定义成处生;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声讨的被告人不是受害者?
(这里有两条心理学依据:叫做负性偏差和基本归因偏差, 简单一点就是说负面消息更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在看待他人错误就更倾向于认为就是他这人的性格能力有问题,而不是有其他的客观因素)
第二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错误的,那应该由法律来判断他是否应该收到处罚,而且,一个人就算是犯罪,法律也需要保护他的名誉权和人格权以及辩护权。
……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还是想呼吁大家和我自己:不知全貌,不予评价,理性冲浪。
TapTap
TapTap
TapTap
教主编辑部替补 : 另外就是,一定要跳出现象看本质,游戏里面有一个“教皇”的比喻……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很吓人,这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控制(让我想到了培养“娜翠”),强推大家读一读《后真相时代》(我在决定走特效的技术路线之前认真读完的一本新传类著作)
看看 有趣好玩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