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聚光灯 GameJam
发布
下载 App
下载手机 APP
扫码下载
Android APK 下载
版本:v
App Store 下载
版本:v
下载 PC 版
Windows 版下载
版本:v
下载 TapTap
TapTap 手机 APP
扫码下载手机App
Android APK 下载
版本:v
App Store 下载
版本:v
TapTap PC 版
Windows 客户端下载
版本:v
详情
评价
8.9万
攻略
论坛
月圆之夜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近期趋势
8.7
89927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
35
带图
2968
长评
2432
游戏时长 1h+
好评
中评
差评
有趣好玩
2.3 万
画面优秀
3275
剧情跌宕
2364
音效动听
2342
物超所值
1329
轻松护肝
565
操作流畅
213
设定独特
180
运行稳定性
3945
玩法设计
2059
游戏平衡
898
氪金付费
572
故事情节
489
日常肝度
257
画面视觉
180
遮花赏月
游戏时长 190 小时
推荐:
可玩性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不推荐:
运营服务
作为从S2赛季入坑的老玩家,看着《月圆之夜》一步步更新到现在,心情还挺复杂的。游戏确实在不断丰富,但一些老问题也一直伴随着成长。
先说好的变化吧。现在的卡组阵容越来越多样,像“冥想者”那会儿到现在,套路多了不少,重玩价值确实高了。皮肤设计也挺用心,能满足外观党的需求。联机的推出也让游戏从纯单机走向了更多可能性,方向是好的。
但有几个痛点真的希望能被重视。首先是优化问题——打神秘人卡成PPT不是我一个人遇到的,我的很多朋友都有类似反馈。这说明不是个别机型问题,而是游戏对性能的适配需要加强。作为一个主打单机体验的游戏,战斗流畅度应该是基础才对。
单机模式的体验也有些矛盾。明明叫“离线模式”,却需要在线登录QQ,这个设计实在让人费解。真正的离线功能对通勤党、信号不稳定地区的玩家真的很重要。
联机环境则是另一个痛点。送鸡蛋这类骚扰行为虽然看似小事,但很影响游戏心情。举报机制效果不明显,确实需要增加屏蔽功能之类的玩家自主管理手段。
最后是关于平衡性的感受。偶尔的非酋时刻能理解,但400多金币刷不到关键牌,这种极端情况是否考虑加入保底机制?让运气和策略之间有个更好的平衡。
真心希望制作组在推出新内容的同时,也能回头优化这些影响基础体验的环节。毕竟能让玩家长期留下的,永远是扎实的游戏体验,而不只是华丽的外表。
🐷君🌝
:
但这已经是巨人手下最好的了,对比太空杀和超自然,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鹤繁_
游戏时长 1275 小时
推荐:
画面音乐
/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
策略性
作为一个玩了接近四年的老粉(休闲玩家,我是不凹成就和分的,每个赛季打个万八万六就行,这个赛季主要在打阁楼万八了就转经典冲分了。),其实除了单机和联机,我还深度体验过游戏里那个相对“小众”的CCG模式(声明一点,我以前是不玩这种类型的卡牌,玩不太懂纯用脑)——说起来,这模式反而最让我看到了《月圆之夜》在卡牌玩法上的另一种可能性。
第一次接触CCG模式时,我还真有点不适应。毕竟单机是“爬塔走流程打怪”,联机是“印第安人奏阵容”,而CCG则是纯粹的1v1卡牌对抗,像极了传统TCG的路子:自己提前构筑好卡组,带着固定的卡牌和对手正面硬刚,从起手换牌到每一张牌的时机选择,全靠临场博弈。记得刚开始用默认卡组打,被路人的花匠用一套“青眼速攻流”按在地上摩擦——他那套牌里全是低费直伤和过牌,三回合就把我血线压到见底,当时才明白:这模式玩的不是“随机应变”,是“提前算计”。
后来慢慢摸到门道,才发现CCG的魅力藏在“构筑深度”里。它不像单机那样靠随机事件补牌,也不像联机那样靠刷新随从凑阵容,而是逼着你把每一张牌的作用、费用、联动效果掰开揉碎了想。我最痴迷的时候,对着卡牌列表琢磨一下午:带不带“急救”防斩杀?还是带“扣血”压变身?木匠的“月光”和“狼人变身”的费用曲线怎么搭?要不要牺牲过牌率换两张高爆发的手牌呢?甚至连起手留牌的策略都得细分——对快攻留解场,对慢速留后期核心。这种“把卡组刻进DNA”的感觉,是其他模式给不了的。
更妙的是,CCG模式把“社交对抗”拉到了最直接的层面。以前玩单机是跟AI较劲,玩联机是跟八个人混战,而CCG就是你和对手的“一对一单挑”:他下一张牌会出什么?我这波骗出他的解场能不能打斩杀?有时候明明手牌劣势,靠一张“反制”牌逆转战局,那种心跳加速的快感,比打赢单机BOSS还上头。
不过说实话,CCG模式对我这种纯新手确实不太友好。没有单机的随机补强,也没有联机的阵容容错,一旦卡组构筑有短板,很容易被吊打。我刚开始就因为舍不得拆“高稀有度但不实用”的卡牌,卡组臃肿得不行,输了快十把才狠心精简。但也正因为这样,每一次卡组优化、每一次战胜强敌,成就感都格外扎实——就像小时候攒卡片,一点点把卡组打磨成“专属顶配”,那种满足感远超简单的胜利。
现在回头看,单机、联机、CCG这三个模式,就像《月圆之夜》的三面镜子。单机照见的是“一个人的冒险浪漫”,联机映出的是“一群人的热闹博弈”,而CCG则藏着“卡牌最本真的对抗乐趣”。对我这种老玩家来说,有时候想放松了,就去单机摸一把经典或“绿皮书”;想热闹了,拉朋友打联机或者开房整活;要是哪天手痒想正经“拼脑子”,就可以打开后面会上线的CCG房间等个对手——这游戏最厉害的,大概就是总能在你不同的心情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说实话,刚听说《月圆之夜》要出联机时,我其实是有点抗拒的(S0没玩,就过了新手教程,S1正式接触)没玩——总觉得这种靠剧情和单机策略立足的游戏,加联机容易变味,可能很多新玩家不知道为什么月圆会加联机,其实是老玩家发声的,因为月圆以前是不怎么让玩家花钱的,一个角色以前我记得只要六块钱的,后面好像是要倒了加上玩家让他们赚钱才加到12块钱,这个事情我记得官方还发过,所以不要再说月圆他圈钱了。言归正传但上手“镜技场”之后,脸被打肿了。
联机模式完全跳出了单机的框架,变成了联机版的“蓝皮书”的策略对抗,8个人凑一桌,比谁的阵容搭得快、运营得好。最开始我还是用单机的思路玩,结果被各种套路吊锤:人家玩“龙”铺完场秒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巅峰的龙族F4,骨龙传功,精灵花匠等等,我还在慢悠悠攒卡组;别人靠“倒转流”玩资源循环,我连经济都没理明白。后来跟着老玩家学“升本节奏”“站位克制”,才慢慢摸到门道。
但真正让我觉得“联机没白做”的,是社交感。以前玩单机,顶多在论坛跟人聊流派,现在能直接拉着好友开黑——我和室友经常一边语音一边打,他玩“遗言流”我玩“机械流”,输了互相吐槽“你这站位是给对面送菜”,赢了就狂吹“看见没,这波运营教科书级别的”。赛季更新时,全服玩家都在研究新套路,聊天频道里全是“今天被某某阵容恶心到了”“教你们一个冷门但超强的搭配”,那种“大家一起玩”的热闹劲,是单机给不了的。
而且联机特别照顾手游玩家,竖屏操作单手就能玩,每回合时间也灵活,上班摸鱼、地铁上都能打两把,输了不心疼,赢了还能偷偷乐半天。
玩了这么久,我总觉得《月圆之夜》最聪明的地方,是没让联机取代单机,反而让两者成了互补。
想静下心来沉浸剧情?打开单机,选个新职业慢慢开荒,看小红帽在不同路线里遇到的故事,哪怕通关十几次,每次选不同对话还能发现新细节。想找点刺激,跟人比个高低?切到联机,冲波段位,看自己的名字能不能挂上排行榜。有时候打联机被虐惨了,就回单机用“无敌卡组”虐BOSS找找自信;有时候单机玩腻了,就去联机试试新套路,换个脑子。
当然,也不是没缺点。联机偶尔会遇到平衡问题,比如某个版本都有其不同的“倒转流”强到离谱,玩别的阵容基本没得打;有时候匹配到新手,对面乱玩也影响体验。但作为老玩家,看着官方每次更新都在调平衡、加新内容,从最初的简陋界面到现在的精致画风,能感觉到团队是真的在用心养这个“孩子”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这些年了,手机里换了无数游戏,《月圆之夜》却一直躺在首页。对我来说,它不只是个卡牌游戏——单机模式里藏着我无数个“一个人玩到深夜”的瞬间,那些翻车的懊恼、通关的狂喜、发现隐藏剧情的惊喜,都是独属于我的回忆;联机模式则让这份回忆有了分享的对象,让我认识了一群同样喜欢卡牌策略的朋友。
如果你是新玩家,我建议先从单机开始,慢慢品那些故事和套路;如果你是老玩家,不妨试试联机,说不定能找到新的乐趣。毕竟,月圆之夜从来不止一种玩法,就像我们玩游戏的心情,有时候想独处,有时候想热闹——而它刚好都能满足。
如果你问我哪个模式最好玩?我大概会说:“去试试CCG吧,当你用自己攒了一段时间的卡组打赢对手时,就知道那种‘量身定制’的快乐,有多上头了。”
红袖添香
:
难道不是拼发牌员么
一条呆小皮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不推荐:
运营服务
除了S1,我一开始没玩,印象中我是从套娃飞艇那个赛季开始就玩了,当时有一个玩法就是你把纵火者养了很多盾,然后用套把它吃进去,然后就会满屏的纵火强度非常高,后来也是成功的被平衡掉了。
✍🏻建议:
先说建议吧,Pve模式的神秘人被击败之后,有概率出现黑屏加有配音和音乐的情况,就是你没有动画,直接动画消失了。
建议赶紧修复吧,玩pv其实很多部分就是为了那个动画和配音去的,这是游戏的一个很大的亮点。
请把重心放在你们的pve模式,因为pve出东西,玩家去买是有真实的快乐的,你放在PVP模式的那些皮肤很难吸引到一些资深的玩家。
还有就是打神秘人的时候会很卡顿,打其他的小怪什么的都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且以前打神秘人也不会卡顿,但是现在会有黑屏和卡顿的问题。
🌃画面音乐:
画面并没有花太大的功夫,但是做的也算是不错的了,优势在于配音和音乐,当然,这只是pve模式。
PVP是继承了pve在配音方面的优势,但是动画上的优势其实被删的差不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太好平衡吧,可能。
🤹🏻阵容多样性:
每个赛季都会有一段新的阵容,然后我会疯狂的玩,但是玩一段时间就没意思了,然后退坑,只能说还是要想办法把阵容设计的多样性一点,而不是为了几个阵容而衍生出不同的角色,感觉有点像策划在教玩家玩游戏,这是不对的。
⚖️平衡性:
平衡性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有非常多的赛季都是一到两个阵容独大,然后上下阵容被揍的满地找牙,然后策划疯狂平衡,我在想版本上线之前策划应该去把游戏玩一遍,尤其是感觉到弱的阵容,玩完之后发现痛点,并及时加强才是正确的,然后再修改到大差不差的平衡之后再上线,而不是出现一家稍微成型一点可以碾压全部的情况,当然,现在这个版本已经好很多了,之前的怒熊活犬以及纵火都是非常不平衡的东西,就是倍率调高了,感觉像是。
还有不要再盯着你的增伤,做那么多文章了,换点别的东西。毕竟我看了这么多赛季,不是自伤加增伤就是护盾加增伤,任何东西套一个增伤,立马就强度上一个档,感觉所有东西都得和增伤叠加。至于说心意,我只能说它除了一开始几个赛季刚出来的时候,强过一段时间,后面就开始一直牢了,心意的机制,我觉得挺好的,但是你不能单纯的搞一个心意,就是冥想一会儿,然后给点数值,这样你可以弄点别的东西和它混在一起,可以把它做成一种类似桥梁的感觉。
🎮可玩性:
确实好玩,但是玩一段时间会腻,建议作为一种副游进行游玩。😏
User2703053
:
别的不说 联动就一个问题 运气大于技术策略 这让人很难受 这也是我玩了这么多游戏中唯一一个想赢需要绝对运气的游戏 国内这也是独一份 狗运之夜真的不如改成这个名字
独酌
玩过
从游戏刚开始便一直陪伴至今,每一个新职业每一个新拓展包都是露头就秒,可是除开前两个月更新那个无聊的浪浪山DLC我已经记不清本体单机已经多久没大更新了。每次看着制作组在评论区画的大饼说什么不会放弃冒险模式马上更新,说实话你们看着不会笑吗,每次点开更新日志都是联机模式,一点一点的消磨着我对更新的期待感,哪怕把这两个模式切割开来呢?说真的,只玩冒险模式的老玩家似乎已经成为了这款游戏发展的阻碍了(笑)
我已经回不到那时开始游戏时兴致勃勃构思卡组尝试不同流派的时候了,不过忘记初心的不止是我,游戏也是。想到这里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为那段时光画上一个并不算完美的句号吧。
官方
加菲
:
年底我们会对单机模式再次进行更新哦,请关注游戏内的“童话嘉年华日历”活动,后续也会加大单机模式的更新力度,敬请期待~
醉酒夜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
画面音乐
不推荐:
策略性
消遣小游戏,看运气拿第一,每个阵容都有两种套路,一些散牌可以组合,但是没有只玩一种阵容的强,每个阵容玩法还有一些加成变态的装备和一些航道?反正局中选择的东西,什么碎三个盾重新获得盾,想反制,你却发现刷不出来需要的牌,完全就是系统想保送这人,还有幽灵的继承属性的积木装备,两个模式打到一万一分,每局都有保送生,我就是死活刷不出装备或者核心卡牌,局局都被第一碾压,可能除了第一和我其他都是人机气氛组,很呆,看运气,倒是前期可以运营一下,镜灵抽奖有点黑,一百二只给一个次等的镜灵,最多换二级攻击特效,很浅显的对策游戏,而且还需要运气,缺少对保送生反制的可能,也就那些纯堆属性的小呆呆可以刷刷魔女去针对高属性核心牌。
个人观点评价:浅显易懂,不用动脑子的对策游戏,按部就班的阵容摆阵,抽奖是真的黑,50块钱十连抽,只给兑换币和表情,愣是一百二换个次等镜灵。
其实我挺佩服那些玩了好多赛季的玩家,来来回回就是这么摆阵更新也就换一下摆阵套路。。。
当然,也可能我没玩到有深度的对局,只是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深挖阵容套路,也就前期运营比较有意思,后面就那么摆阵,看谁运气好,成型快,叠的属性高,反制牌少的可怜。
混分巨兽
:
没毛,每次五十几块刷不到key牌就知道自己这把没戏了,是给保送生赢的,最多那第二,烂点可能前四都进不了,说实话是真的恶心
行九
玩过
推荐:
运营服务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
可玩性
我应该算是一个老玩家了,我玩的时候只是一个单机游戏,那时候刚出古堡的DLC,十分上瘾。这是我第一个充钱的游戏,那个时候小小的我攒钱去买角色,魔术师,机械师,每一个都让我爱不释手,总是玩不腻。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到最终boss身上几千万的毒或者冰。单机的剧情放到现在来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当时对我的震撼还是很大的,十分新颖,打破了我对童话的局限性,狼人、奶奶、女巫、小红帽的姐姐甚至是小红帽自己,里面没有真正的反派,每一个人物剧情机制都设计的很好。现在再下回来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可能是被现在丰富的游戏类型给吊高了口味,不论怎样,它在我的童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十分推荐。
逗比小神探
:
一样,现在从小米的渠道回到tap,重新玩
臁貔玀
游戏时长 12.3 小时
推荐: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全成就究极老玩家来说两句😳(最多放三张图),这个游戏单机做的是挺好玩的,每个角色都有很多的流派(虽然有的可能很弱或者很难凹出来),但整体上可玩性还是有的,就是玩多了会发现这游戏难度没有那么高,sl的话几乎输不了😕,还是希望官方能多出点单机中类似乐章那种debuff的增益增加难度。还有就是多更新单机😡😡😡!
然后就是联机模式了,那个模式我也是s0老玩家😏,整体是比较有趣的,但是每个赛季间隔太长了容易厌倦,我现在就是打打荣誉挑战倒转爽爽,其他时间也懒得去开几局😟。至于氪金这一块我认为没有影响平衡,爱标多少标多少反正贵了不氪😏,坑不到我这种穷人😳。有一点很烦的就是每次进去一堆红点烦得要死😣,希望能减少一点。
游戏时长这一块,肯定是上百小时了,毕竟从初三开始玩到现在上大学了🙂
最后叠个甲:这条评论纯个人主观感受,可能和大佬们的观点不一样,有不同意见都是您的观点对🙂。
佳明日月
:
荣誉挑战不就是新的单机模式可以去耍一耍
看看
有趣好玩
的人是怎么评价的
User385160567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不推荐:
运营服务
我可以算是资深老玩家了,最早开始测试就玩了。现在倒是没那么肝了,偶尔随便玩玩。不想冲榜太累了,而且说实话有点腻了,只有每个赛季前几周,把标准镜阁模式打到万八然后就开始划水。玩法比炉石更简洁,但是可玩性更少一些,大概是我玩的太多了,玩透了觉得没可玩性。耐玩性还是非常高的,就是最近几个版本吃相有点难看了,各种皮肤各种氪金点有点太多了。虽然棋牌类皮肤不影响战力,但是遇到好看的谁能忍的住不氪金啊。
西瓜
:
两万分才是勾心斗角的开始
User42767971
玩过
推荐:
运营服务
/
策略性
/
画面音乐
/
可玩性
从单机时代,月圆之夜就是一款很成功的游戏,可惜后面的单机版下棋拉了垮了,没能给单机做一个很好的结尾,但是单机的结尾又为联机开了个很好的头
到了现在的联机时代,这游戏也能让我休闲的玩玩,追了这游戏应该是有个六七年了,当时上初二初三的时候开始玩的,那时候为了买个狼人都忒找爸妈软磨硬泡😂
从4399到taptap,这么多年玩下来,对着这游戏充满了感情了
怕哭
:
我也是比起战旗我更喜欢单人以前买了个药剂师的号结果还弄丢了😂
(눈_눈)
玩过
主要说说联机模式,单机模式从这游戏出开始就追着玩的,单机好玩不必赘述
作为酒馆战旗成瘾玩家,在炉石国服关服的一年多,偶然间看到月圆之夜竟然出了类似的模式。
联机模式本身是好玩的,但和酒馆战旗一比,就会发现很多有问题的地方
联机模式可以说是到18000分才算真正开始游戏,这时匹配的玩家大多都有起码的游戏理解,正因如此,联机模式的缺点便开始暴露了。
1.资源获取过于慷慨,很容易超展开,战力在前期就可能突然爆炸,升本给的法术又容易拿到随从,前几回合如果运气好,就能轻易铺满场,战力又容易提升,在讲究随从交换和频率的前期,连续两轮遇到超展开的对手,基本就没有了血量的容错率。
资源太多的连锁反应还有,大家都比较会玩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运气好得到了很多资源,是懂得如何膨胀战力的,那么其他玩家完全玩不了
即使有查看上一回合阵容的功能,很多时候作用也很有限,因为资源太多,太容易一回合变形,一回合战力爆炸了。
相比之下,炉石前期超展开的可能性比较小,钱也不能存到下一回合。大家互相对战力都有一个简单的预估,不会强或者弱太多,经营的机会也就更多,中期后期虽然也可以做到一回合一二三四转,但需要做好前期准备,或者起码有个铜须类的牌。
2.先后手影响太大,很多时候先后手的分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到后期就是决定吃鸡归属。
因为攻击特效太多了,先攻收益实在太大,甚至可以忽视对策牌,只要a出去就够了
而显示先后手虽然增强了博弈,但本质还是利好先攻方,先攻方掌握主动权。
官方肯定也发现问题了,所以这游戏的对策牌非常多
当然,显示先后手以及尽量平均分配先后手这个机制本身还是挺不错的,但攻击特效太多太强导致实际表现并不好。
3.阵容问题,这个其实不算很大的问题,虽然总有最强的阵容,但这本身也是战旗游戏无法规避的问题,解决资源太多的问题,才能在做平衡的时候更写意不生硬
4.氪金问题,看到很多人吐槽贵的问题,不过我个人在联机模式是一分没充,纯玩,就不说了。
从联机模式更新的积极性来看,这模式应该还是挣了不少钱的,希望能够继续更新吧,确实是好玩的,也有点创新,比如装备牌和增伤机制,我是真的感觉酒馆战旗可以反向学习加个装备机制。
资源多玩起来也确实挺爽,改不改就看官方怎么考虑了,不改就多更新卡牌,玩的更爽更流畅,每局都可以用不同的阵容倒转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
善良的音游大神
:
炉石虽然氪,但好歹有个谱。这个存粹耍人玩。不是玩游戏,是被游戏玩了。
论坛